山村养鸡大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迎亲车队来到新娘家

四点不到,接新娘子的车队已经都来到了张发财家,停在了他家前面的公路上。

虽然说张超在城里买了房子,但是结婚还是要在老家举行,在老家举行婚礼,才热闹。

然后在老家举行完了婚礼,单位上的账子客要等到张超上班以后再去请。

结婚的时候,对于随了份子的朋友同事,鲁中地区俗称叫做账子客。意思是,这些随礼的钱,是记在账单上的,等这些朋友同事也有了红白公事的时候呢,要还礼的。

张发财盖了五间瓦房,东边三间原先就是打算让自己儿子结婚用的,虽然自己儿子下一步结婚之后不会在这里生活,但是现在那三间房子,还是布置成了婚房。

至于接亲队伍的交通工具,是越来越先进了。80年代的时候,接新娘子的队伍里面能有一辆拖拉机就不错了。而且那会儿雇佣一辆拖拉机的费用绝对不低,当初赵志江迎娶张慧芬的时候,就雇了一辆拖拉机到小庙村张家来的,当时算得上很排场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五里路的路程,但是雇佣一辆拖拉机,就需要10块钱的费用。要知道1982年赵志江和张慧芬结婚的时候,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普遍才一个月30块钱而已。相对来说,在1982年,10块钱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

到了90年代,随着小轿车开始出现在老百姓的视野里面,要是借一辆桑塔纳来迎亲那就很有面子了。而在90年代的时候,私家车几乎没有,大多数的小轿车都是公家所有,能搞到一辆桑塔纳的,并不是钱这么简单,一定很有关系。这时候,拖拉机也会出现在迎亲队伍里面,主要是用来运嫁妆。

而到了2002年,迎亲的队伍已经开始变成清一色的小轿车了,谁要是再弄一辆拖拉机去,那就太丢人了。

张超的迎亲队伍是六辆清一色的黑色桑塔纳,到这个时候,各个村子最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开始买私家车了。能凑齐六辆桑塔纳,已经不算多么难的事情,有些有条件的,直接来六辆奥迪A6.

张超的未婚妻家距离小庙村有五十里路远,算不上近,为了不耽误拜堂的吉时,张发财不等自己儿子睡醒,便将他叫了起来。

张超起床之后,洗漱完了,便换上了一身西装,可是在打领带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

农村里,平时大家都不穿得这样正式,会打领带的没有几个人。于是张发财便在人群里面打听着问起来谁会打领带,然后让赵青山听到了,跑到了自己表哥面前,干净利索得给他将领带打好了。

“不错,表哥,太帅了!”

张超很高兴地看着自己表弟说:“是么?”

“表弟还能骗你不成?”

“说的也是,哈哈哈哈。”

张发财摇着头走过来:“你们俩呀,自己不夸我看没有人夸了。”

然后赵青山的大舅转过头去问自己的二弟张海,说:“人都到齐了吧?时间差不多了,得早点去,路上耽误工夫。”

婚房客堂正对着门的墙上,写着男方和女方的年命帖子,以及拜堂的吉时和忌讳的属相。

张海是自己侄子婚礼的主管,他回头对门口的晚辈张兵问道:“张兵,迎亲的人都来了吗?”

“张斌、张猛都来了。”

总共六辆迎亲的车,迎亲的时候,第一辆花车上面坐着伴郎和新郎,然后跟在花车后面的车,要坐迎亲的队伍。迎亲的队伍没有定数,一般就是新郎没结婚的同辈,或者朋友,然后还得让一个稳重的长辈跟着,掌握一下时间。

张海皱着眉头,说道:“加上山子才四个人,少了点。”

然后他回头转了一圈,打发自己三个哥哥回去把自己儿子叫过来。

没过多久,张海从本家凑了六个张超的同辈,再加上赵青山和张明一个长辈,总共八个人。

张超和他的同事伴郎上了第一辆车,然后赵青山张明他们各自找了一辆车坐上去。

张海站在花车前头,指导着自己两个本家的兄弟去放鞭炮。

鞭炮一响,张海大手一挥,迎亲的婚车便出发了。等到车队开出去了,后面的鞭炮还没有响完。

早在车队出发之前,张家已经安排人将车队所经过的整个路程所有的桥头、石碾、井口等地方贴上了喜字。

车队一路向东,从寨子村的东边上了国道之后再向北,然后速度便快了起来。

四点十分从小庙村出发,到四点五十的时候,便已经来到了新娘齐香梅家的胡同口。

喜娘家在胡同里面第五家,而胡同口外面就是公路,车队在胡同口停下来。而这时候,两个小孩大喊着“新郎来了!”,便往新娘家里跑

和赵青山坐一辆车的张兵不等轿车停稳,跳下车连车门都没关,便大喊着,向新娘家里跑去,吓得俩把门的小孩差点摔倒。

不过,张兵并没有跑几步,便停下脚步哈哈大笑起来。

新郎张超下车之后,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都下了车,然后新郎捧着一大捧鲜花,大踏步,笑着,带着大家走向了新娘家门口。

然而这会儿,贴着喜字的黑漆铁大门早就关的严严实实的了。

张兵和张猛等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用力得砸着大门,大声喊着:“开门!开门!”

而里面的人,则大喊着:“红包!红包!”

张明站在最后面,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乐得嘴巴早就合不拢了。

还不到五点,天还黑着,新娘家的大门口挂着两盏100瓦的白炽灯,将整个胡同照的非常明亮。

张超捧着捧花,站在张明旁边,看着自己的先锋队冲锋陷阵。

迎亲,有时候就像打仗,而要想打赢这场战斗,红包是最好的子弹。

张兵是比较精明的,大声喊道:“快点开门,我们要发红包!”

里面的人也不甘示弱:“将红包扔进来,我们就开门!”

对于自己表哥这场婚礼,赵青山现在仍然记忆深刻,迎亲的队伍和新娘的兄弟姐妹们在大门口闹了半个多小时才开的门。

当然了,至于怎么开的门,现在只有赵青山一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