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
一 宗教
帕劳是一个信仰多元的国家。受帕劳历史文化传统和西方殖民过程中宗教传播的影响,绝大多数帕劳人信奉宗教。基督教是帕劳的主要宗教,据2005年人口统计,有80.3%的帕劳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约有8.7%的帕劳当地人信奉帕劳土著宗教摩德肯基教(Modekngei),还有约8.8%的帕劳人信仰其他宗教。无宗教信仰或未说明宗教信仰的仅为1.1%(参见表1-6)。近年来,帕劳人口信仰宗教的比例略有变化,其中,18岁以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占帕劳总信教人数的78.6%左右,信奉摩德肯基教的人数略有下降,占总信教人数的6%左右。
表1-6 帕劳宗教信仰构成及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ps.html。
1.基督教
基督教在帕劳的传播始于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着西班牙对帕劳的殖民开拓,基督教也被西班牙传教士带到了帕劳。在西班牙传教士的努力下,基督教在帕劳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被帕劳土著居民接受。德国占领期间曾强制帕劳人信仰基督教。此后,日本占领帕劳期间,基督教在帕劳继续得到传播。尤其是二战后,帕劳成为美国的托管地,受美国的影响,基督教不仅成为帕劳的主要宗教,而且已经融入帕劳人的社会生活与习俗中。例如,帕劳人的姓氏大多采用英文姓氏,帕劳人在给孩子起名时也热衷于使用《圣经》中人物的名字。如帕劳女子短跑运动员露比·乔伊·加布里埃尔(Ruby Joy Gabriel, 1994 -)的姓氏“加布里埃尔”(Gabriel)源自希伯来语,意为“上帝的报信者”;帕劳环保人士诺亚·伊德尚(Noah Idechong)的名字“诺亚”(Noah)来自《圣经》中的人名诺亚(Noah)。
帕劳的基督教既包括罗马天主教,也包括基督教新教,因此,帕劳既有天主教教堂,也有新教教堂。据2005年人口普查统计,帕劳当地居民约有49.4%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30.9%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中约23.1%的帕劳人信仰新教,5.3% 的帕劳人信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 2.5% 的人信仰其他基督教新教,如神召会(Assemblies of God)、立本责会(Liebenzeller Mission)和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Church of Latter-Day Saints,即摩门教)等宗教。此外,有1.1%的帕劳人信仰耶和华见证人(Jehovah's Witness)。
2.摩德肯基教
摩德肯基教也称雅拉·摩德肯基教(Ngara Modekngei),是帕劳的土著宗教,与巫术、传说和神话糅杂在一起,至今仍有许多帕劳人信奉这一传统宗教。事实上,鬼魂和神灵崇拜一直是帕劳文化和传统的一部分。由于这一宗教历史太过久远,以至于许多人曲解了摩德肯基教所隐含的文化信仰,甚至有人认为它包含巫术和恶魔崇拜的成分。事实上,摩德肯基教是一种“聚合为一体”(coming together as one)的传统宗教或者是一种联合教派(United Sect)。这种宗教可能起源于天主教、新教与古老的帕劳多神崇拜的相互糅合。尽管有一些关于摩德肯基教的记载,但绝大多数记载并非来源于摩德肯基教的信仰者,因为摩德肯基教信徒对这一宗教信仰几乎是三缄其口。关于摩德肯基教的创立,一种说法是创立于19世纪,是帕劳人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把西方基督教与帕劳的传统神灵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另一种说法是创立于20世纪初,为了抵制日本人的统治,促进帕劳人的团结而创立的。但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具体的考证(摩德肯基教没有书面教义文本,靠口头传诵赞美诗的形式进行布道)。泰麦达德(Temedad)是摩德肯基教的创立者。泰麦达德来自雅拉德的哲尔(Chol)村,他宣称自己被帕劳所有神中最高的神选定,并由他带领和教导帕劳人崇拜唯一的最高的神——雅哲姆库克(Ngirchomkuuk)。摩德肯基教的出现和传播,推动帕劳社会逐渐从多神论走向一神论。
在古代帕劳,帕劳人相信有一组按等级排列的神,每一位神都有一个称号。帕劳人把他们崇拜的各种各样的神区分为两组:崇拜神和敬畏神。这些神的意思会通过酋长、长老、先知、巫师来表达,有时候也会通过梦境和预兆来显现。
第一组神是人们崇拜的神,被称为布拉戴克(Bladek)。他们也被看作守护神(guardian angel),因为他们会留意部落的成员,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保护他们。守护神可以通过媒介与人进行交流。这种沟通神与人之间的媒介一般由长老选定,或者由神灵拜访。葬礼上大多需要这种通灵媒介。在葬礼上,人们通过通灵媒介向保护神询问死亡的原因。这种仪式被称为西斯(sis)。当通灵媒介与神灵沟通时,他往往会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有时候会以神的口吻说话。神赐予通灵媒介使用巫术的能力。例如,当珍贵的物品被人偷走,找到偷盗者并让其承认罪行的唯一方法就是请求通灵媒介的帮助。通灵媒介将请求神在小偷身上下诅咒。这些做法被称为特马尔(Temall)。作为唯一能够与神灵进行沟通的人,通灵媒介能够预测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通灵媒介往往成为部落或村庄的巫师。他们可以治愈疾病,当然,这种服务往往不是免费的,得到服务的人要为此支付报酬。因此,通灵媒介不仅拥有政治权力和超自然的力量,而且还是一个富人。
第二组神是人们敬畏的神,被称为德莱伯(Deleb),是一些已故先人的鬼魂。这组神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他们是其他部落的已故先人,可能是一些遥远的部落或未知部落的先祖。他们相对于其他部落的人来讲是一些“陌生人”,因此他们可能是有害的。帕劳人往往会警告族人远离这些神灵。而且这些德莱伯往往是过早死亡和本不该死亡的人,因此他们变成鬼魂后往往会因为他们的死亡而向人们复仇。尤其难以预测的是,这些鬼魂可能会捕食特定的人,也可能捕食任何人。如果有人被德莱伯俘获,德莱伯会控制这个人并驱使他变得疯狂,进而操控这个人自杀以达到杀死这个人的目的。帕劳人相信,德莱伯也会报复那些导致他们死亡的人,直至把他们杀死。例如,如果有人曾经请求通灵媒介在某人的身上下诅咒,那么这个被诅咒的人就会非自然死亡,这个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就会一直纠缠让通灵媒介给他下诅咒的人,直到这个人死亡。这些德莱伯也被称作“恶魔的帮凶”(devil's helper)。帕劳人认为德莱伯会控制和依附在某些动物身上,因此这些动物是不能被捕猎或吃掉的。猫、狗、海蛇、鸽子、老鼠等都可能是这类鬼魂依附的对象。
古代帕劳人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一切他们认为与天、地及他们周边任何事物相联系的神。帕劳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神,这些神为了各自地方的利益也在不断竞争甚至发生争斗。例如,传说中的艾拉伊州的神麦德琪贝劳(Medechiibelau),就曾为了给艾拉伊州的人们带来更多的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而欺骗了艾梅利克州的神屯格尔巴依(Tungelbai),麦德琪贝劳用驱赶鱼类的铁树枝把艾梅利克州的鱼赶到了艾拉伊州的海域,而愤怒的屯格尔巴依连忙抓起贝类和海螺等扔向麦德琪贝劳,由此给艾拉伊州海域带来了丰富的贝类。而麦德琪贝劳还因杀死了科罗尔雅米德(Ngermid)村的天竺鲷鱼(cardinal fish)而与雅米德村的神伊查德卢塔查尔(Iechadrultachel)打了一架,最后二位神的和解使得鲭带鱼(rabbit fish)成为两个海域共有的鱼类。
这种多神崇拜事实上不利于帕劳人之间的团结和认同。后来或是受传入帕劳的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一神论的影响,或是在被殖民的过程中为了保存帕劳的传统和习俗,增强帕劳民族的团结,或是两种因素的结合,当泰麦达德向帕劳人宣称受神的授意教导帕劳人信仰摩德肯基教时,尽管一开始人们还有些犹豫,但是慢慢地人们开始接受并信仰这一一神论宗教。由此,这种把帕劳古老的神灵崇拜与帕劳人的团结结合在一起的宗教成为帕劳人的普遍信仰,绝大多数帕劳人不再信仰他们过去崇拜和敬畏的众神,他们开始相信和信仰摩德肯基教所提出的唯一的最高的神——雅哲姆库克,摩德肯基教教会开始在帕劳建立。然而正当摩德肯基教受到越来越多的帕劳人信仰时,德国于1899年取代西班牙占领帕劳,并在帕劳强制推行基督教以取代摩德肯基教或其他宗教信仰。凡是信仰其他宗教而非基督教的人一旦被抓住,轻则受到惩罚,重则被投入监狱或被处死。但是仍然有许多帕劳人信仰摩德肯基教,不过这种信仰转为秘密行动。随着基督教逐渐在帕劳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摩德肯基教成为帕劳少数人信仰的宗教。目前,帕劳人口中约有8.7%的人信仰摩德肯基教,而且信徒一般比较集中。比如雅庞州的伊波邦村(Ibobang),一个人口不过百人的小村庄,全村人基本上都信仰摩德肯基教。
摩德肯基教不像其他宗教那样有自己的成文的“圣经”,摩德肯基教是通过一系列的传唱赞美诗(keskes)的形式进行传教的。信徒们需要遵守的教规教义要远远超出十条戒律(Ten Commandments),而且与帕劳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摩德肯基教信徒不吸烟,不沾染任何酒精饮料和药品,时刻保持灵魂和肉体的纯洁。他们不苛求事物的发展,相信事情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相信神灵对他们的庇佑。要求小孩子天黑后必须回家,在圣地不能大声喧哗。这些信条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保持帕劳传统和习俗的重要性。
摩德肯基教信徒每天早上都要去教堂做礼拜,并被要求安静地进入教堂。在仪式上大声喧哗被认为是无礼和亵渎神灵的行为。妇女进入教堂或经过教堂时必须穿着正式的服装,比如裙装、连衣裙。每天早上的礼拜一般比较短,包括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但是,在传统和宗教节日,仪式要复杂得多,往往要持续几天,并提前数周就要为仪式做准备。无论是否信仰摩德肯基教,任何人不得将酒类和烟草带入伊波邦村。根据古老的帕劳宗教信仰,违背宗教教义将会给村庄带来可怕的暴风雨,除非得到摩德肯基教女神的宽恕,否则暴风雨是不会停息的。因此,参加宗教活动的帕劳人都避免携带教义禁止携带的物品进入仪式区域。此外,如果村庄遇到连阴雨天气,摩德肯基教长老会把水果和其他祭品悬挂在全村的树枝上以祈求摩德肯基教女神宽恕外来者的不当行为。在伊波邦村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道路祈福。这项特殊的习俗与月亮的运行周期相联系。在每个月的月圆前的几天,村民们一起清扫村子——修剪草坪、清理垃圾、擦洗房屋。到了月圆之夜,村民们都待在自己的房子里,而村子的长老将沿着街道来回走动并念念有词,为村子祈祷。因为人们相信在月圆之夜,摩德肯基教女神能够更好地发现她的子民的不法行为。
二 节日
帕劳自18世纪以来长期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二战后又被美国托管了50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西化”,帕劳几乎是太平洋岛国中“西化”最彻底的国家。除了肤色和种族不同外,从生活方式到消费模式,帕劳几乎是当代西方国家的“缩小版”,这种“西化”也表现在帕劳的节日安排上。帕劳的重要节日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一些重要的具有政治意义的纪念日,如宪法日、独立日、总统日和联合国日等;二是一些传统节日,如新年、感恩节、圣诞节等;三是为关注某些群体而专门设立的节日,如青年节和老人节等。
1.总统日
每年的6月1日是帕劳的总统日。帕劳首位总统豪罗·雷梅利克出生于1933年6月1日,1985年6月30日遇刺身亡。1981年1月1日,帕劳宪法生效后,帕劳随即在3月2日组建首届政府,豪罗·雷梅利克当选为帕劳第一位总统。为纪念豪罗·雷梅利克为争取帕劳独立所做出的努力,帕劳设立总统日。此外,帕劳独立后所拥有的唯一的一艘“太平洋巡逻船”也被命名为“雷梅利克总统号”。
2.宪法日
每年的7月9日是帕劳的宪法日,为纪念1980年7月9日帕劳第一部宪法被批准而设立。根据1952年制定的《托管法》,帕劳居民成为美国太平洋岛屿托管地公民,由美国政府负责托管地的民事行政。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帕劳开启了争取独立的进程。1979年1月28日帕劳召开宪法会议(帕劳语“ConCon”)制定宪法。1979年4月2日,帕劳第一部宪法诞生,帕劳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无核宪法”(nuclear-free constitution)。帕劳宪法制定后,先后经过三次公投,终于在1980年7月9日第三次宪法公投中获得通过,定国名为帕劳共和国。因为这一宪法出台不易,也为了彰显帕劳宪法的尊严,7月9日被定为帕劳宪法日。
3.独立日
每年的10月1日是帕劳的独立日,又称国庆日,为纪念1994年10月1日帕劳脱离美国的托管获得独立而设立。1982年8月,帕劳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美国同意帕劳脱离美国的托管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然而这一条约的批准之路却是一波三折,从1983年开始经过八次公投,该条约在1993年11月最终获得批准,帕劳的独立才得以提上议事日程。在1994年5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第61届会议上,帕劳和美国政府的代表共同宣布,帕美《自由联系条约》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1994年10月1日,帕劳共和国宣布独立。在这一天,帕劳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纪念独立。
4.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每年的10月24日是帕劳的联合国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这一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为了纪念《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1994年12月15日帕劳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第185个会员国,帕劳政府把10月24日定为帕劳的法定节假日。
5.新年
每年的1月1日是帕劳新年,是帕劳的法定节假日。在这一天,帕劳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通常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或一起享用美食。
6.万圣节
万圣节不仅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帕劳的公共假日。早在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就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 Day)。据说公元前500年前后,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个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因此,10月31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万圣节也叫“鬼节”。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同时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后来,罗马人把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的仪式结合起来,在“万圣节之夜”的庆祝仪式上戴上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以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西方国家在统治帕劳的过程中也把西方的宗教和传统节日带到了帕劳。在万圣节之夜,帕劳各地的广场上到处都是洋溢着节日气氛的男男女女,戴着各式各样面具的大人和孩子相互奔走和问候。万圣节是帕劳儿童尽情玩乐的好时光,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戴着稀奇古怪的面具,手里提着“杰克灯”,嬉闹打闹,玩得十分开心。到帕劳旅游的外地游客也与当地人一起狂欢,度过一个不平常的美丽热闹的夜晚。
7.感恩节
美国在50年的托管时间里,不仅改变了帕劳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而且在传统习俗上也促使帕劳“美国化”。帕劳“美国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把美国人民独创的古老节日感恩节引进到帕劳,因此,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也成为帕劳的隆重节日。帕劳的感恩节与美国的感恩节大同小异,不仅有丰盛的家宴,而且帕劳的商家也会在感恩节期间推出各种大促销活动,感恩节既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购物和狂欢的节日。
8.圣诞节
帕劳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因此圣诞节(12月25日)是帕劳重要的节日,也是帕劳法定的节假日。圣诞节期间,帕劳的商店也会搞促销活动,大家会在12月24日平安夜一起吃团圆饭,与西方国家庆祝圣诞节几乎无异,只不过帕劳不会有“白色的圣诞节”,圣诞老人也不能穿厚厚的衣服。
9.青年节
每年的3月15日是帕劳的青年节,是帕劳年轻人的节日。帕劳比较重视青年人的学习、就业。帕劳是整个太平洋岛国地区入学率和识字率最高的国家,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9.5%(2015),帕劳独立后其适龄儿童的毛入学率(Gross enrollment ratio)一直在100%以上。帕劳年轻人一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多帕劳年轻人选择到美国留学、找工作。帕劳年轻人的犯罪率也比较低,年满18周岁的帕劳公民都拥有选举权。
10.老人节
每年的5月5日是帕劳的老人节。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帕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以渔业和种植业为主),所有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基本要依靠长辈的口授身传,老年人在帕劳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帕劳社会管理实行酋长制,从村落酋长到大酋长,一般也是由年长的男性担任。直到现在,帕劳各级酋长在帕劳社会尤其是在传统习俗领域,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成联邦政府帕劳酋长委员会的各州的大酋长,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亚于总统。因此,帕劳独立后设定每年的5月5日为老人节,以示对老年人的尊重。
11.劳动节
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帕劳的劳动节。帕劳深受美国的影响,劳动节的设立也仿照美国,把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劳动节,而不是把5月1日定为劳动节。劳动节的习俗也大体仿照美国的做法,劳动节放假一天,也会举行游行、集会等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劳动者的尊重。
三 民俗
帕劳既是一个现代化的“西化”国家,也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的国家。虽然现代帕劳人的生活方式是密克罗尼西亚地区最美国化的,但是骨子里他们仍然十分尊重传统,精神层面的传统男人会馆(Palauan Bai)、对家族关系的注重、延续传统节庆,在社会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的村落酋长,无不显现出帕劳人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传统习俗在现代帕劳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在进入许多家庭与公共建筑前仍必须脱鞋,人们仍然秉承着女人不可进入男人会馆的习俗,依然相信利用光明的力量可以赶走幽灵。此外,许多传统仪式被保留下来,从出生礼、婚礼到葬礼,从建造房屋到国家举行政治活动,传统习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帕劳的“女人钱”(women's money)在帕劳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女人钱”
帕劳的“女人钱”,又称“Udoud ra Belau”,是帕劳的一种奇特的物品,它不仅被广泛用于帕劳的各种传统习俗中,也是帕劳家族的标志和女性身份的象征。帕劳的“女人钱”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物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角色,但是在当今的帕劳社会中,“女人钱”已经不再是一种流通货币。尽管“女人钱”的“货币”角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其在帕劳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生活中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凡是与传统习俗有关的活动都需要用到“女人钱”。无论是在婴儿出生、婚丧嫁娶还是在新房落成、国家的政治选举活动中,都能够看到这些被串成串的“女人钱”。
帕劳“女人钱”是一种类似于女性装饰品的东西,通常由一些特殊的贝壳(如玳瑁)、玉石加工而成。这些贝壳、玉石经过打磨加工后串在一起就成了“女人钱”。帕劳的“女人钱”出现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第一个记录帕劳“女人钱”的人是18世纪英国的亨利·威尔逊(Henry Wilson)船长,当时的帕劳社会以“女人钱”作为流通货币。“女人钱”是帕劳最古老的货币,古代帕劳也曾以贝壳充当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后来随着交换的增多,便于携带、更为精致的“女人钱”取代贝壳成为帕劳的流通货币。因为古代帕劳多以由血缘关系结成的村落作为社会生活单位,因此“女人钱”大多带有家族的特点,也多在本部族中流通。不过,“女人钱”可以在不同部族之间流通,至于如何确定“女人钱”的价值需要买卖双方商定。帕劳“女人钱”往往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并有额度的大小。例如,婚礼和聘礼要使用适用于这类喜庆活动的专门的“女人钱”,而庆祝婴儿出生和在女子沐浴礼上要使用另一类“女人钱”。事实上,由于“女人钱”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每一个“女人钱”都是不同的,即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价值也不同。
“女人钱”在帕劳存在了几个世纪。在1899~1914年德国人统治期间,德国人将德国马克以货币的形式带入帕劳,但是并没有禁止帕劳传统的“女人钱”的流通。随后,日本人统治帕劳期间,不仅以日元取代了德国马克,而且通过削弱和限制当地的酋长制,帕劳的“女人钱”一度停止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帕劳的历史上,日元成为第一种介入传统交换行为的货币。在日本统治帕劳时期,帕劳当地的酋长一度丧失其统驭帕劳社会的力量,不过,之后帕劳酋长重新掌控了管理帕劳社会传统与习俗的权力,“女人钱”于是再次活跃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取代日元成为帕劳的流通货币,“女人钱”不再作为流通货币存在,但是仍然是帕劳传统习俗的重要主角。
现在帕劳“女人钱”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其价值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传承于古代帕劳的母系社会传统,帕劳女性在村落和社会生活中仍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这一社会地位是通过女性在自己所在的部族、宗族和家族中的地位体现出来的。“女人钱”则是一个家族的重要标志,每个家族拥有的“女人钱”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只有家族中受重视的女人,才有佩戴“女人钱”的权利。在帕劳,未婚的女孩子可以佩戴父母的“女人钱”,已婚的女性通常佩戴丈夫家族的“女人钱”,或是夫家借给她的“女人钱”。帕劳女性平时通常只佩戴单一的“女人钱”,这个单一的“女人钱”往往用一根黑色细绳串起来。但是在重要场合,她们便会佩戴一整串的“女人钱”,称作“Iek”。对一个帕劳女人而言,能够戴着一串“女人钱”出席活动,不仅意味着她来自一个有钱的家族或是嫁给了一个有钱人,而且表示她被她的家族重视。
当然,帕劳女性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女人钱”,这些通常是继承自娘家或是丈夫死后遗留的。在帕劳,上了年纪的女性、大家族的女性大多会拥有数量可观的“女人钱”。同为“女人钱”,但是由于它们承载的内容不同,有些“女人钱”会比其他的“女人钱”更有价值,也更值钱。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女人钱”往往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变迁以及特殊的故事,因此往往是家族的象征,而一些底层的帕劳人是不能拥有“女人钱”的。
帕劳人不喜欢展示自己的“女人钱”,传统习俗也禁止人们去看或者触碰其他家族的“女人钱”。同时,帕劳人更不希望别人发现自己拥有多少“女人钱”。由于帕劳人对“女人钱”十分保密,所以,即使帕劳的老年人也只认得某几种“女人钱”,对于现存“女人钱”的数目也不甚了解。当初帕劳原本拥有的“女人钱”数目已不可考,目前流通的数目也没人确切知道。此外,部分“女人钱”也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而消失,比如遭遇火灾或是持有人突然死亡致使“女人钱”消失,或是“女人钱”的持有者出于某种习俗需要将它们焚烧并撒在屋子四周。由于帕劳人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女人钱”展示给外人看,因此现在很难去把所有帕劳的“女人钱”一一列成清单,尤其是在引进“新品种”的外来“女人钱”之后。这些外来的“女人钱”大多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是一些类似帕劳“女人钱”的古代饰品。外来的“女人钱”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身价不菲,同时也会渐渐地被帕劳人接受,因为它们至少不是仿冒品,而且极有可能是与帕劳真品“女人钱”来自同一个地方。有些家族也热衷于收藏不同的“女人钱”。可洛岛上的阿狄德(Idid)家族便拥有一系列“女人钱”。1966年,专门研究“女人钱”的摄影师道格拉斯·奥斯本(Douglas Osborne)便曾经给阿狄德家族的这些“女人钱”拍过照。不过,当时拥有这些“女人钱”的家族首领后来也曾经卖掉一些“女人钱”,也与别人交换过不同的“女人钱”,现今这些“女人钱”被称为“阿狄德钱”。
虽然在现代帕劳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并不清楚“女人钱”的种类与名字,但他们都十分明白“女人钱”的重要性与社会价值。如果把一条贵重的黄金项链与一串“女人钱”摆在帕劳女人的面前,大部分帕劳女人会选择“女人钱”。当遇到特别需要钱的特殊情况时,帕劳人会将其所拥有的“女人钱”卖出以换取美元,一个大块并历时弥久的“女人钱”可以卖到3万美元。在帕劳,有许多法律诉讼是关于“女人钱”的,由此可见它对帕劳人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帕劳人将一块属于整个家族的“女人钱”卖给别人,或者妇女在离婚后拒绝归还夫家的“女人钱”, “女人钱”的主人便可以采取法律行动。
2.女子沐浴礼
帕劳女子沐浴礼(帕劳语Omesur)也称为“初生礼”(the First Child-Birth Ceremony),是帕劳女子在生完第一胎之后举行的一个庆典仪式,也是帕劳最隆重的传统仪式之一。仪式以新妈妈的沐浴仪式“奥美瑟”(“Omesur”)揭开序幕,因此通常把这一庆典仪式称为“沐浴礼”。据说,这一传统庆典仪式已经在帕劳延续了几个世纪之久。在德国统治帕劳期间,有德国人在1910年记录过这一仪式的过程,这也是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关于帕劳女子沐浴礼的最早记载。
在过去,沐浴礼有可能会持续10个月,新妈妈必须待在娘家,不得与丈夫亲近。现在这一规定已经被废除。现在的沐浴礼要持续5~10天的时间,以宗族的等级不同而不同。往往在较高等级的宗族中,这一仪式也更加隆重。通常女性只有在生第一胎后才会举行这项仪式,不过如果女性再婚,或是第一胎是私生子,就有可能在下一胎才举行。
沐浴礼开始之前,新妈妈的家族往往要事先搭建一个沐浴礼专用的小屋。“沐浴”就是用掺了草药的热水不断泼在新妈妈的身上,这种“沐浴”一天会进行多次。每个家族有其不同的草药配方,不过一般都会加入一种名为“罗伯特尔”(“Rebotel”)的蜡苹果和一些有助产后恢复的草药。为了避免新妈妈被热水烫伤,家族成员或者客人事先会用黄姜汁和椰子油(Kesol)涂抹其全身。
沐浴礼由一位被称为“梅祖西”(“Mesurech”)的年长女性负责指导,她具有丰富的草药知识,不过近年来,很多草药知识都渐渐失传了,因为在一族之内,“梅祖西”一次只收一个传承人。现在全帕劳懂草药知识的“梅祖西”已经寥寥可数,她们有时候也会收费来替其他家族做沐浴礼。帕劳在传统上是一个母系社会,因此现在帕劳的很多年长女性都保有各式各样草药秘方,她们有时也会把药卖给其他家族,不过绝不透露配方。当新妈妈生产结束后,“梅祖西”会给产妇一种由四种草药混合的药,并要求产妇必须在淋冷水澡的时候咀嚼并吞下。据说这些草药的味道非常恐怖,吃完后会让人发热、脸红,但疗效非常显著,可以促使产妇子宫收缩,在一周时间内就可以让子宫恢复到原本的大小。整个仪式最后的一次沐浴称作“奥美伽特”(“Omengat”),新妈妈坐在一个桶内,享受草药蒸气浴。挑选蒸气浴的草药除了考量药效之外,还会考量味道,一般选用据说能够净化内部器官的芳香草药,如“艾兰奇”花(Irang flowers)、椰子、姜、柠檬叶以及露兜花(Pandanus flowers)等。帕劳人相信经过沐浴礼的“洗礼”,新妈妈会很快恢复身体,并保持皮肤的光泽与弹性。不过,今天沐浴礼的时间已经大大缩减,其中很多疗效也都降低了。
新妈妈沐浴结束后,会由娘家的亲戚帮忙换装。她们首先会帮新妈妈梳一个漂亮的发髻,发髻要往后梳,用鲜花、玳瑁壳或鸟的尾羽来装饰发髻(饰品视各家族而异)。然后用亮黄色的椰子油涂满新妈妈的身体,新妈妈一般赤裸上身,围上“树皮”裙(过去,在沐浴礼上新妈妈穿的裙子是由两片树皮绑在一起而制成的,树皮会染成娘家家族的代表颜色)。不过,由于染制树皮太过费时,现在大多数沐浴礼上都用棉布来代替树皮。大部分的帕劳女性在传统仪式中都是上身赤裸,自豪地裸露上半身。有时候因为一些宗教的理由,会加穿椰子壳。
新妈妈出场时会一只手高举花束,另一只手托着胸部并手持叶子(用以擦拭眼睛旁的油),另外会有一名女性扶着她的手肘,陪同她走过用椰子叶铺成的走道,到一个所有来宾都看得到她的地方。新妈妈把脚放在一个盛满草药水的盆里。所有亲戚围着她唱歌跳舞,表示祝贺。家族成员会在屋外集结,一起迎接男方亲戚的到来。男方会带着本家族的“女人钱”和婴儿礼物参加沐浴礼。接下来的仪式是男方给新妈妈戴上本家族的“女人钱”,这也意味着他们接纳这对母子进入他们家族。不过,如果男女双方并未结婚就生了小孩,在沐浴礼仪式举行之前或者结束之后,男方家长会带着本家族的“女人钱”询问女方是否愿意正式嫁给男方。如果女方愿意嫁给男方,则会接受男方的“女人钱”并由男方家长为她戴上。当然,女方也可以不接受。因为在帕劳的传统礼教中,举行结婚仪式,男方要支付给女方一笔丰厚的礼金,以便支付所有庆典的相关费用。而如果未来他们要离婚,女方也会被要求将当初所收下的礼金全数归还男方。相对于普通帕劳家庭来说,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帕劳社会不乏没有正式结婚的男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生育子女。如果女方属于未婚生育,而男方的家属未到场的话,沐浴礼仪式上女方通常会佩戴娘家父母给的“女人钱”。
帕劳人非常重视女子的沐浴礼,这可能跟帕劳早期医疗技术落后、产妇的高死亡率有关。早期帕劳人不懂得自然分娩,产妇生产时由帮助生产的女性用锐利的竹片剖开产妇的腹部取出婴儿,新妈妈经常会在生产过程中因大量出血或感染而死亡。因此,古代帕劳新生儿的生命,往往是用妈妈的死亡换来的。后来,帕劳人了解了自然分娩后,帕劳各地就陆续推广出庆祝初生礼的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上,除了新妈妈要接受宾客涂抹金黄色草药油外,还会有唱歌、跳舞、包红包、佩戴“女人钱”等多种活动,而且经常一办就是5~10天。
3.婚礼
在帕劳语中,结婚被称为“chebechiil”,婚礼被称为“orau”。新婚夫妇(“kaubuch”)可以不举行“婚礼”而“结婚”。在古代帕劳,普通女性在结婚前通常要待在村落的女性“社团”(帕劳语称为“cheldebechel”)内,因此,女性结婚的年龄一般比现在要大一些。帕劳女性结婚分为嫁到自己村落(“bechiil er a beluu”)和嫁到外村(“mengirs”),一般嫁到外村的多一些。
当男女双方同意结婚,他们要告知双方的父母。男方的父亲将带着新郎和婚礼的“礼金”(“bus”)到女方家中,并把礼金交给女方的父亲,“礼金”的价值大约等价于“medalakluk”(一种“女人钱”)。如果女方父亲接受“礼金”,同意双方结婚,男方就可以住在女方家中。在有些情况下,男方可以把他的新婚妻子带回自己家中居住两三个月。但一般情况下,男方要在女方家中居住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男方在女方家居住期间,女方负责准备好婚宴和婚礼的一切事宜。然后,男方才可以把他的妻子带回自己的住所。如果女方的父亲因为一些原因而反对这桩婚姻,比如说男方属于一个不太好的宗族,那么,偶尔女方会跟男方回到男方的住所。当然,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女方来自一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宗族(“meteet”)。如果一个女性来自一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宗族,那么即使女方跟随男方回到男方家族,也会被驱赶出去。没有得到女方父亲同意就随同男方居住在男方家族,女方的父亲肯定是很生气的。在这种情况下,女方只能长时间安静地待在男方家中。一般过一段时间后,男方父亲会带着一些象征友好的礼品(“tngakireng”)登门拜访女方的父亲,以抚慰女方父亲的情绪。然后,男方还会送上正式的食物礼品(“oltirakl”),以征得女方父亲对婚姻的认可。
有时候,男方也可以不支付婚礼的“礼金”。这种情况下,女方因为没有收到“礼金”也可能不举行“婚礼”,但不妨碍“结婚”。不过,由于没有支付“礼金”而不举行“婚礼”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当然,如果男方属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宗族,“礼金”还是会支付的。婚礼的“礼金”支付给女方后,女方家人就开始为新婚夫妇准备婚礼,并为双方的亲戚筹备婚礼的宴席。不过,婚礼通常会在新婚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并且关系稳定后才会举行。通常是男女双方共同生活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后才会举行婚礼。
婚礼的程序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提出要举办婚礼,同时男方要携带一些特殊的礼品,比如“delibech”(某种类型的“女人钱”)。女方同意举办婚礼后,就着手为男方准备一些小规模的宴席。如果男方或者男方家族认为比较合适,就会通知女方举行婚礼的时间(有时候可能是第二天就举行婚礼)。女方得知婚礼的举行日期后,就开始准备婚礼的盛大宴席。婚礼当天,男方几乎所有的亲戚会赶往女方家,并在那里参加婚礼的宴席。不过,偶尔在婚礼举行的当天,女方的一些家庭成员也会携带食物到男方的住所举办婚礼。在婚礼的宴席上,女方家族会送上事先男方送来的“delibech”,这时候,男方家族将会拿出价值是“delibech”两倍的称为“kluk”的“女人钱”给女方家族。如果两个家族社会地位比较高,那么女方可能会把“kluk”作为礼物送给男方,作为回报,男方将给予女方家族“delibech”和双倍价值的“kluk”。因此,婚礼会更加盛大,当然花费也更高。如果新郎来自一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家族,或者正好得到了一笔额外的财富,除了家族婚宴外,还可能举办一场宴请整个社区的婚宴。这时候,女方家族要准备另外的婚宴宴请村落的村民,这种额外的婚宴被称为“mur”。在“mur”上,女性“社团”的舞蹈者要表演舞蹈。当然,新郎要给予女方家族更多的金钱,新郎也会给每位舞者发喜钱。如果一个男性能够举办一场“mur”,在女方看来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在古代帕劳,还有一种特殊的“强迫婚姻”(“omoch”),也就是一位女性强迫一位男性娶她为妻。如果一个男性被一个来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家族的女性爱上,将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尤其是当这位男性已经结婚,那么这场“爱情”对于男方和他的妻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如果来自贵族家族的女性会给男方一些钱并要求男方与他的妻子离婚,而这时,男方是不能拒绝的,而且男方必须接受与这位贵族女性的婚姻,这一强迫婚姻被称为“omoch”。而且,男方的“前妻”也不能抱怨这一强迫婚姻。如果来自贵族家族的女子比男子的“前妻”年轻许多,男子的“前妻”可以继续留在男方家中。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男方的“前妻”必须离开男方家族。如果男方对自己的“前妻”还有感情,而且不想把自己的“前妻”赶走,那么现在的贵族妻子的家族必须拿出一部分金钱作为男子“前妻”的“离婚补偿金”(“olmesumech”),然后男子的“前妻”就会被赶出男方家庭。如果男方对自己的前妻没有感情了,那么他的“前妻”被赶出男方家族时就得不到“离婚补偿金”。当然,有时候,男方因为有钱而被贵族女性看中而被迫结婚,随后女方占有了男方的财产后把男方抛弃,也称为“omoch”。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不平衡婚姻”的婚姻形式。如果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家族,那么这种婚姻就被称为“不平衡婚姻”,但这种婚姻不同于“强迫婚姻”。“不平衡婚姻”的一方尤其是女方如果来自较高社会地位家族,这种婚姻一般是不被女性家族认可的。例如,如果来自科罗尔的一个贵族家族的女性嫁给一个来自佩里琉的社会地位较低的男子,科罗尔人认为这是他们村落的一种耻辱。那么,该女子所在的宗族“社团”成员会全体出动去破坏该女子家的芋头地和其他土地。如果该女子家拿出一定数量的“女人钱”进行“补偿”,那么这种破坏才会停止。据说,这种对土地的破坏在女子家庭“罚款”上交之前,每天都在进行。此外,该女子也会被宗族“社团”开除。因此,尽管该女子可以回自己家,但是她将不能与宗族“社团”的其他女性一起从事公共活动,也不能参加节日庆祝活动。
4.饮食习俗
帕劳人的传统饮食十分天然简单,芋头、木薯和番薯是帕劳人的传统主食,而鱼类等海产品则是他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帕劳人也种植马铃薯等蔬菜,椰奶和干椰肉也是他们饮食的一部分。不过,日本和美国相继在帕劳近80年的“治理”,使帕劳人的饮食习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饮食习惯深受日式和美式饮食的影响。受日本饮食习惯的影响,米饭成为现代帕劳人的主食,当然大米需要进口。而帕劳人至今也保留着在新年吃年糕、喝小豆汤的传统,这一传统也来自日本的饮食传统。而受美国速食文化的影响,生活在帕劳城市的上班族,几乎也已经习惯了美式餐饮,鱼罐头、加工肉类已经取代了烹制海鲜食品。现在,米饭和速食食品已经取代了芋头、木薯等传统主食。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适应游客的饮食需求,帕劳的餐饮业日趋多元化。在科罗尔街头随处可见日式餐馆、中式餐馆、韩式餐厅和美式餐厅,其中不乏中国菜、印度菜、日餐、泰餐和美式快餐,商店里各种肉制品和鱼类罐头可以满足帕劳人对蛋白质的需求。帕劳的水果主要有甘蔗、菠萝和香蕉。帕劳自产蔬菜较少,空心菜是主要的自产蔬菜,大部分蔬菜需要进口。而帕劳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帕劳肥胖症患者的增多,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帕劳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过,在一些传统节日和传统仪式的宴会上,人们还是遵循传统的饮食习俗。在节日和仪式到来之前,人们会提前准备宴会的食品,准备好自己捕捞的新鲜海鲜,客人也会带来他们自己捕捞的鱼类。在帕劳人的传统集市上,也有椰奶、椰干肉、木薯粉、马铃薯、各种海鲜售卖。
木薯,也称树薯,是帕劳人的传统食物之一。木薯是一种直立灌木,长成后有两三米高,且极易成活。一般种植后半年就可以收获,产量很高。木薯的淀粉含量很高,是帕劳人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不过,木薯块根含氰酸毒素,需要煮熟后食用。木薯块根的粗纤维含量很少,味道甘甜,并含有大量的钙、钾和多种维生素。帕劳人还把木薯加工成木薯粉和木薯干供食用和出口。
帕劳人也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虽然不像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西部的雅浦群岛人那样普遍,但嚼食槟榔已经成为许多帕劳人生活的一部分。帕劳人一般把槟榔与少量石灰粉混合,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直到口中生津,产生大量红色的唾液,口唇变红。从帕劳人的牙齿即可判定其是否常常咀嚼槟榔,而从衣服与下巴的污点即可判定是新咀嚼的人。嚼食槟榔不仅会带来口腔疾病,而且会引发口腔癌。此外,嚼食槟榔也会产生类似于服用毒品的成瘾性,食用过量则会产生中毒症状,轻则兴奋、眼神呆滞、全身发抖,重则导致幻听、自我膨胀、被迫狂想等急性精神病。尤其是随着嚼食槟榔的低龄化,嚼食槟榔在帕劳已经被视为一种危害青少年的行为。帕劳一些公益组织也在积极开展活动,引导青少年不要嚼食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