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陕西安康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分析示例

一 西部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的指标

结合西部山区的具体情况和以往研究文献,这里首先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核心概念——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后果进行详细的界定和指标设计。

(一)生计资本

生计资本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由于本书侧重于农户层面的分析,这里采用农户的土地资源禀赋,即耕地和林地的面积来测量自然资本,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禀赋等内容没有被纳入。就物质资本而言,它一般指生产资料,而不是一种消费品。考虑到农户所拥有的房屋、家庭耐用消费品等可以在家庭面临风险或者危机的时候作为抵押品,从而成为农户的一种潜在资本,因此,将这些都归为物质资本,即物质资本包括农户的房屋、耐用消费品、大型生产工具等内容。就金融资本而言,它是农户所拥有并能够利用的金钱储备,主要指存款和以各种形式获得的借贷。储蓄和贷款都不是直接的生产性资本,它们在农户生计资本组合中发挥的作用在于它们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资本。就人力资本而言,一般包括家庭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技能等方面。社会资本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增强人们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协调行动来提高效率。在农村社区,农户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网络、基于地缘关系的邻居网络和基于情感关系的朋友网络。这里利用农户参加各类协会组织的数量、亲戚中干部的人数和通信费用等指标来反映农户的社会资本禀赋。

(二)生计策略

农户的生计策略决定了其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而决定了其收入来源和消费状况。因此,本节通过农户的收入来源与消费状况等来分析农户的生计策略。由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复杂,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农民纯收入”的有关界定,根据抽样调查资料对其进行推算。

“农民纯收入”指农民一年内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扣除各项生产性费用支出后的纯收入,包括农业收入、林业收入、养殖收入、工资性收入(打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即政府补助(包括退耕补助和粮食直补等),打工收入即汇款。对消费状况的测量,这里主要考察了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项目。同时,农户的生计策略还涉及其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以及农户的时间安排情况。此外,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极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农户的生计策略时还需要考虑农户应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措施与手段,以此来考察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所谓风险应对策略是指家庭在遇到自然灾害或经济困难时所采取的应对方法,例如出售资产、减少消费、外出务工、借钱、动用储蓄等。

(三)生计后果

对于生计后果的考察,这里从农户是否陷入贫困和生计策略产生的环境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农户生计策略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农户生产中肥料使用、薪柴使用和采药三个方面来反映。农户对肥料、薪柴的使用和采药的数量越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小。

二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家庭生计资本分析

结合前面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2011年11月在陕南安康四区一县的农户调查资料为示例,按照退耕户和非退耕户分列安康农户生计状况。收入和消费数据对应于调查前12个月,即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具体的调查过程、样本情况说明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其中,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生计资本特征描述见表2-1。

表2-1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生计资本特征描述

续表

注:t检验用于检验均值,LR(Likelihood Ratio)检验用于检验分布,以下同。

∗∗∗表示p<0.001; ∗∗表示p<0.01; ∗表示p<0.05; +表示p<0.1; ns表示不显著。以下本章各表同。

资料来源:本书课题组调研数据。如未特别说明,本书所有图表的数据均来自课题组的调研数据。

从表2-1可以看到1123个退耕户和274个非退耕户之间五类生计资本的差异,退耕户的五大生计资本状况均显著好于非退耕户。具体情况如下:

(1)从退耕户和非退耕户自然资本情况来看,退耕户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均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尤其是退耕户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高达11.41亩,而非退耕户平均每人只有5.52亩。

(2)在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物质资本方面,全部样本农户平均拥有的住房面积为127.42平方米,退耕户显著大于非退耕户;住房结构两者都主要集中在土木结构(45.6%),退耕户与非退耕户没有显著性差异;房屋估价主要集中在10万元及以下(60.2%),退耕户和非退耕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从拥有的大型生产工具情况来看,农户拥有的数量较少。从农户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情况来看,农户平均拥有的电视机数量最多,几乎达到每户一台,洗衣机、电冰箱(柜)、摩托车和电脑的平均拥有量依次递减,退耕户对这些耐用品的平均拥有量均显著高于非退耕户;退耕户平均拥有的大型生产工具和耐用消费品总数量显著高于非退耕户。

(3)根据金融资本信息可知,样本农户在银行有贷款的有27.1%,退耕户比例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大多数农户家中没有存款,有存款的比例仅约占1/4,且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存款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在年平均家庭现金收入上,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

(4)由社会资本信息可以看出,约有33%的农户从亲朋好友处借钱,退耕户与非退耕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农户需要大笔开支可求助的户数平均约为4.5户,退耕户和非退耕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家庭成员调查前一个月通信费用上,退耕户的通信费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在参与专业合作协会方面,农户很少参加专业合作协会,参与比例不足5%,但是退耕户的参与比例显著高于非退耕户,退耕户参与协会的数量也显著高于非退耕户。

(5)根据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人力资本信息可以了解到,平均每户男性劳动力数量为1.44人,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平均每户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数为1.66人,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平均每户掌握技能的人数和接受培训的人数约为0.38人,退耕户仍显著高于非退耕户。

三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家庭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分析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在户主职业和非农经营方面的差异见表2-2。

表2-2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户主职业和非农经营特征描述

从户主职业信息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户主目前从事农业、养殖业。退耕户户主在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农业、养殖业,工人,业主或企业家,军人等职业的从业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退耕户,而非退耕户无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退耕户。当地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很少(10.8%),且退耕户与非退耕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在家庭收入方面的差异见表2-3。

表2-3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家庭收入特征描述

农户家庭收入主要包括农林产品收入、养殖收入、打工成员汇款、非农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和低保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由土地转租收入、亲友馈赠收入和采药收入构成。退耕户在农林产品纯收入(现金和实物)、养殖收入、政府补贴和低保、其他收入上均显著高于非退耕户。退耕户的家庭现金纯收入、家庭纯收入、人均现金纯收入、人均纯收入也均显著高于非退耕户。此外,农户总体上贫困发生率为34.0%,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贫困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非退耕户的贫困发生率(46.70%)显著高于退耕户(p<0.001)。

从家庭生活消费信息可以看出,被调查农户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年平均总消费为25538.01元,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最多(11331.87元/户),其次是年平均食物消费,人情、礼金费用,医疗费用,子女上学支出和煤炭、煤气、电费用,办理婚丧嫁娶的费用最少(609.02元/户)。退耕户在年平均人情、礼金费用,医疗费用,子女上学支出,煤炭、煤气、电费用及婚丧嫁娶的费用均显著高于非退耕户(见表2-4)。

表2-4 退耕户和非退耕户消费支出特征描述

在农业机械等生产工具支出方面,被调查农户年平均花费153.78元,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在生产资料及雇工支出方面,农户平均总花费为660.92元,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其中化肥和农药费用最多,其次是种子和雇工费用,退耕户显著高于非退耕户,大棚费用比较低,退耕户和非退耕户在此项支出上无显著差别(见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