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

本部分主要从媒介类别偏好、媒介使用频次、媒介使用时长、媒介内容偏好4个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描述。这里的“媒介”,主要指前面提到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4类。

(一)媒介类别偏好

问卷中,通过询问受访者“平时没事的时候,你最喜欢干什么?”来考察他们的媒介类别偏好。选项有“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电脑上网”“手机上网”共5个选项。留守儿童的媒介类别偏好如表3-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较为偏爱电视媒体,接近2/3的留守儿童将电视作为闲暇时接触的首选媒体;其次是网络媒体,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的留守儿童达到了三成(30.4%)。而闲暇时阅读报纸和听广播的留守儿童加起来仅为5.1%。由此可见,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留守儿童最为偏爱的媒体。

表3-4 留守儿童的媒介类别偏好

(二)媒介使用频次与时长

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频次(每周使用媒介的次数)及使用的时长如表3-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每周对4类媒体的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广播媒体>报纸媒体;在使用时间的长短上,依次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由此可见,在媒介使用频次与时长上,留守儿童表现出了与其媒介类别偏好的一致性。

表3-5 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频次及使用时长

(三)媒介内容偏好

在问卷中,对留守儿童的传统媒介(电视、报纸、广播)内容偏好的测量,采用了如下问题:


若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一般来说,你花时间最多的可能是:

(1)新闻报道;

(2)科普教育,经济、法制类信息,学习知识,天文地理;

(3)动画片、青春偶像剧、综艺娱乐节目、情感故事。


以上3个选项,分别赋值1、2、3,得分愈低表示愈偏好新闻资讯类内容,得分愈高表示愈偏好娱乐消遣类内容。调查统计的留守儿童的传统媒介内容偏好得分如表3-6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电视媒体的使用上,留守儿童较为偏好电视的娱乐消遣类内容,而在阅读报纸和听广播时,则对新闻资讯类内容和娱乐消遣类内容均有所偏好。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电视内容偏好&报纸内容偏好”以及“电视内容偏好&广播内容偏好”这两组变量的平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报纸内容偏好&广播内容偏好”的平均数差异不显著,即留守儿童在电视内容与报纸内容、电视内容与广播内容的偏好选择上存在差异,他们更为偏好电视的娱乐消遣类内容和报纸、广播的新闻资讯类内容;而在报纸内容与广播内容的偏好选择上不存在差异。

表3-6 留守儿童的传统媒介内容偏好

∗p<0.001。

对网络内容偏好的测量,考虑到留守儿童中学生和小学生的网络技能和网络使用行为的差异,问卷中采用了不同的量表。

对于留守中学生网络内容偏好的测量,问卷采用了如下问题:


你对下列网上活动的喜好程度如何?

(1)浏览网络新闻;

(2)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

(3)查阅、下载资料;

(4)通过QQ、MSN等和朋友聊天;

(5)阅读或写博客/微博;

(6)收发电子邮件;

(7)访问社交网站;

(8)收听/收看网络音频/视频;

(9)玩网络游戏;

(10)阅读网络文学作品;

(11)网上购物;

(12)网上支付(如支付宝、网上银行等)。


以上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选项为“很不喜欢”“不喜欢”“一般”“比较喜欢”“非常喜欢”,分别赋值1、2、3、4、5。

计算留守中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的KMOKMO(Kaiser-Meyer-Olkin)是一个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的取值在0和1之间,愈接近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愈强,所有变量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而言,当KMO值大于0.7时,宜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值为0.778,大于0.7,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以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为旋转方法,公因子提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表3-7 留守中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第一次因子分析结果

从表3-7中可以看出,题项(6)和(7)存在明显缺陷,表现为这两个题项在不同因子上的载荷(Loading)分布较为模糊:题项(6)在因子1上的载荷是0.462,在因子2上的载荷是0.497;题项(7)在因子1上的载荷是0.499,在因子2上的载荷是0.421。这两个题项在不同因子上的载荷区分不明显,表明它们在测量特定概念时的含义不够明晰,故将它们删去,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

继续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旋转方法仍为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公因子的提取标准仍为特征值大于1。第二次因子分析共析出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人际交流偏好、新闻资讯偏好、网络消费偏好,共可解释60.448%的变异量。分析结果如表3-8所示。

表3-8 留守中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

以上3个因子所构成的留守中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量表可信程度检验系数)为0.713,其中人际交流偏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712,新闻资讯偏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578,网络消费偏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91。

统计留守中学生的网络内容偏好情况如表3-9所示。从中可见,留守中学生对网络内容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新闻资讯偏好>人际交流偏好>网络消费偏好。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留守中学生的3类网络内容偏好的平均数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即在网络使用上,他们对不同网络内容的喜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表3-9 留守中学生的网络内容偏好

∗p<0.001。

对留守小学生网络内容偏好的测量,问卷采用了如下问题:


你对下列网上活动的喜好程度如何?

(1)浏览网络新闻;

(2)搜索感兴趣信息;

(3)与同学、朋友聊天;

(4)浏览论坛、博客、微博;

(5)收发电子邮件;

(6)听音乐、看电影;

(7)玩游戏;

(8)购物。


以上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选项为“很不喜欢”“不喜欢”“一般”“比较喜欢”“非常喜欢”,分别赋值1、2、3、4、5。

计算留守小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的KMO值为0.784,大于0.7,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以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为旋转方法,公因子提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分析结果如表3-10所示。

表3-10 留守小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第一次因子分析结果

由表3-10可以看出,题项(8)有明显缺陷,表现为它在不同因子上的载荷分布模糊:题项(8)在因子1上的载荷是0.493,在因子2上的载荷是0.410。该题项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区分不明显,表明它在测量特定概念时的含义不明晰,故将题项(8)删去,然后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11。

表3-11 留守小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量表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

第二次因子分析共析出2个因子,累计解释变异量的57.222%。第一个因子命名为“资讯获取与人际交流偏好”,由题项(1)至(6)构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770;第二个因子只有一个题项(7),命名为“网络游戏偏好”。

统计留守小学生的网络内容偏好情况如表3-12所示。从中可见,留守小学生对网络游戏表现出较强烈的偏好,得分超过了4.0,介于“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之间;他们对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和进行人际交流的偏好较低,介于“不喜欢”和“一般”之间。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留守小学生的这两类网络内容偏好的平均数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即在网络使用上,他们对这两类网络内容的喜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表3-12 留守小学生的网络内容偏好

∗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