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尊敬的耿云志先生,尊敬的方光华校长,尊敬的坂元弘子教授,尊敬的来自海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
大家好!金秋十月,我们相聚在古城西安,参加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中国近代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新老朋友欢聚一堂,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是十分高兴的。
在座诸位是思想史研究的行家,都知道“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名言。这句话,照我的理解,可以有两层含义。其一,就历史本体来说,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类的历史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创造的,这是人类历史与自然史的根本区别。可以说,人类思想是人类历史的灵魂,离开人类思想史,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类历史。其二,从历史研究来说,研究历史的人都是在一定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历史研究的,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不一样,呈现于人们面前的历史也就不一样。离开研究者本身的思想,我们也就无从理解他们所书写的历史。
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中,思想的作用尤为明显。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人寻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在寻求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上下求索,英勇奋斗。他们不仅向中国的先哲学习,欲从先哲的教导、制度设计、制度实践中寻求智慧,还勇敢地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睁眼看世界,欲吸纳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以求民族复兴之路。各种思想人物都试图从古今中外各家思想、各国现代化的模式中寻求可为民族复兴之用的思想资源,各重要政治派别都试图将自己的民族复兴方案付诸实施,都试图引导历史按照他们所发现的道路、所设计的模式走,思想对于历史的引领作用,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尤其明显。要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就不能不特别重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
为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发起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其中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召开过四次,分别是2004年的湘西吉首会议、2006年的烟台会议、2010年的洛阳会议、2012年的长沙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五次会议。这些会议得到了吉首大学、鲁东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大力支持。此外,我们还开过几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座的不少老师和朋友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大家献计献策、积极筹资、踊跃参会,提供了高水平的论文,奉献了精彩的思想。正是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会议开得都很成功,反响都不错。这些会议上的不少论文发表在我们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主办的《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上。自2005年以来,这个集刊已经陆续出版了10辑,今年就要出第11辑,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成绩。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继续前功,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向前发展。
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每次会议都有一个主题,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是因为中国近代历史从一个侧面说,就是寻求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复兴”都是近代中国思想人物曾经提出的概念与命题,这些思想内容也都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研究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今天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有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确定这个会议主题后,郑大华教授与方光华校长经过协商,决定将会议放在西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主要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负责,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和我所思想史研究室也做了相应的工作,在座的不少学者提出过一些非常好的建议。会议论文采取了向专家约稿和向全国学术界征文的两种形式。向全国学术界征文的消息发出后,共收到80多篇应征文章,经专家会议认真评审,选了15篇文章,再加上向专家约稿的29篇文章,参加本次会议的共有44篇。我粗略看了一下,感觉论文总体上质量很高,很扎实,有不少新意。共有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除西北大学的10多位外,另有51位来自于海内外各地,其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日本一桥大学的坂元弘子教授等。西北大学前校长、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原拟参会,因在京临时有重要活动,不能分身,特地委托方光华校长代为祝贺。
组织会议是一个搭戏台的工作,在座的各位学者是唱戏的主角。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发表精彩的意见,把会议开得有热度,有亮度,有深度,有声有色,使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让大家有一次难忘的西安之行。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祝大家身体安康、心情愉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