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部分在利用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理论要点分析航空经济区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根据阻滞增长模型建立了航空经济区系统发展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分析过程得到以下结论。
(1)航空经济区的发展是机场产业集群、机场与周边地区其他产业和区域经济双向互动的自组织过程,自组织力量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他组织是其发展的外部力量,起着辅助性作用。
(2)当航空经济区的发展处于完全的自组织状态时,系统内部各产业主体的竞争会导致系统处于低效的运行态势,而各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同会保持整个系统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
(3)当有政府他组织介入时,政府的适度支持会有利于航空经济区内各产业的发展,使系统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而且得到政府支持的产业的发展会优于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的产业。
二 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过程和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树立航空经济区自组织的发展观,同时强调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有效结合
根据城市的发展史,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组织的,“城市本身是有一定的学习功能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许多规划建设中考虑不到而实际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往往通过这种功能得以暂时解决”,所以在航空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航空经济区系统的自组织性,重视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也要认识到任何城市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单靠自身的调节功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也要强调政府他组织在航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树立自组织为主、他组织为辅的发展观,达到自组织与他组织有效结合,从而实现航空经济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2.确立航空经济区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航空产业主要受机场的影响而产生,主要分布在机场及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航空指向性。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具有明显的航空指向性主要由该产业的市场特性来决定。如果一种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附加值高、重量轻和体积小等特点,就说明该产业具有明显的航空指向性。根据这一特征,航空经济区可以确定以下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由于不同的机场所处的实际位置不同,不同的航空经济区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重点支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
3.引导和鼓励航空经济区各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扩大系统中的合作协同效应
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合作协同是系统由无序到有序,进而实现系统新功能的动力,而且各子系统的合作协同可以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状态。实际操作中,首先,可以在机场和周边地区共建经济区,形成产业连接带,通过产业互补式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同时尽量将航空经济区规划成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对其他产业的技术扩散,实现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间的合作。其次,根据航空经济区产业的特征,在航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区可以采用柔性的生产方式。柔性生产方式源于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在地域范围内集聚导致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柔性生产方式适合多品种、小批量、交货期严格的产品生产,其通过准时生产和全球或区域采购两种方式实现。航空经济区的产业大多具备这样的生产特点,并且机场快速的可达性为柔性生产提供了条件。在柔性生产方式下,每个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速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加强了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密切联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柔性生产方式的应用,促进了企业间的一种新型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形成核心企业与相关配套企业的协调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