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关于国际主要矛盾的争鸣

国际主要矛盾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一个特有词语,它是矛盾论在国际关系学中的运用,具体是指国际体系中主要力量相互斗争的焦点问题。尽管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并不使用国际主要矛盾这一术语,但也有类似的讨论,比如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实际上就类似于对国际主要矛盾的判断。“9·11”事件之后,《世界知识》杂志还专门为此举办了一个讨论会,讨论文明的冲突是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参见阎学通、章百家、秦亚青、叶卫平、潘维《“文明的冲突”到来了吗?——关于世界主要矛盾的争论》,《世界知识》2002年第3期。也有学者专门发文阐述看法,参见楚树龙《文明、文化冲突是否是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理论参考》2004年第1期,第51页。

由于国际主要矛盾是指大国之间的矛盾,那么准确判断国际格局就是分析国际主要矛盾的逻辑起点。国际格局的变动通常能够引发国际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而也就刺激关于国际主要矛盾的讨论和争鸣。所以,关于国际主要矛盾的争鸣与关于国际格局的争鸣通常是连接在一起的。

“国际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曾经是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界和政策界讨论最为丰富的一个话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是因为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了众多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的急剧变化,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一些新的矛盾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并逐步取代原先主要矛盾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识别主要矛盾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何方所说:“及时用全力抓住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不但是研究国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何方:《过渡时期国际形势的若干问题》,《国际展望》1992年第2期,第4页。

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认为以美苏矛盾为代表的东西矛盾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随着中苏矛盾的加剧以及随后中苏边境冲突的爆发,以及中国和美国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中国不再坚持东西矛盾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新的国际主要矛盾是什么,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客观上,在冷战还未结束之时,美苏两超以及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仍然被视为国际最主要的矛盾。

国际主要矛盾通常只有一个,但国际基本矛盾却可以有好几个,主要矛盾通常由基本矛盾上升而来。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三大基本矛盾:即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三大基本矛盾构成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王朝文:《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第1~2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都构成了重大冲击。国际主要矛盾离不开世界基本力量态势的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自然也导致了国际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学者指出,从社会政治制度来看,世界有三大体系,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资本主义;从综合国力角度看,世界正在形成三大权势中心和五大力量,即美、欧、亚三大权势平行地区和美、中、日、德、俄五大力量中心,以这三大体系、三大权势中心和五大力量为主,日益形成冷战和两极后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深浅繁简的各种矛盾。吕新国:《世界主要矛盾问题研讨会纪要》,《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第4期,第22页。

冷战结束后,美苏矛盾不复存在,国际社会新的基本矛盾有哪些?归纳起来,当时中国学者认可的基本矛盾主要有“西西矛盾”“南北矛盾”“无主要矛盾”“新东西矛盾”以及美国同世界各类国家的矛盾等,但在这其中,哪个矛盾在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学术界为此展开了激烈争论。1992年8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办了“世界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变化趋势”研讨会,1995年3月14日,《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邀请在京20多位学者就世界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两次会议讨论充分,而且不乏观点的对立,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当时关于国际主要矛盾的不同意见。因此,这两次会议以及会议前后一些学者发表的文章是本章回顾关于国际主要矛盾争鸣的主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