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海淀区的社会阶层结构
(一)海淀区概况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的西北部,是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之一,东面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面与丰台区相连,西面和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交界,北面和昌平区相接,总面积430.77平方公里,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海淀区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有29公里,全区下辖22个街道、7个镇,有570个居委会和84个村委会。
海淀区是北京市科技文化产业聚集区,该区产业布局形式为两个中心加四大功能区开放式产业空间布局。两个中心即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区为东部科教文化产业区、北部城市新区、南部现代服务区和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东部科教文化产业区是海淀区长期发展形成的产业核心区,北部城市新区是海淀区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城市化地区,南部现代服务区是海淀区城市生活功能核心区、高度城市化地区,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是海淀区的生态屏障,在保护山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以山水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观光农林业为主的休闲旅游业。
如图4-11所示,2015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1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0%,比上年增长7.5%,人均GDP达到124892元(折合20052美元)。从产业分类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0.0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5.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45.7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7.7%。区域财政收入完成2183.95亿元。
图4-11 2010~2015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
(二)人口与就业
如表4-11所示,截至2015年年末,海淀区常住人口369.4万人,比2014年年末增加1.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39.5万人,比2014年年末增加1.0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0.86万人/平方公里。
表4-11 2015年年末海淀区常住人口及构成 单位:万人,%
截至2015年,海淀区有从业人员1700498人,其中在岗职工1488693人,劳务派遣110946人,其他100859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810元。该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0%,比上年扩大0.12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就业率67.6%,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
2015年,海淀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325元,增长7.6%;人均消费支出44626元,增长7.9%。
(三)海淀区的社会阶层结构
在海淀区的社会阶层结构中,社会上层占3.37%,其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占0.66%,企业负责人阶层占2.71%;社会中层占46.85%,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8.77%,办事人员占18.08%;社会下层占49.78%,其中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占37.61%,产业工人阶层占11.11%,农业劳动者阶层占1.06%(见表4-12、图4-12)。尽管海淀区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比例在北京市各区中最大,但在海淀区却远远低于商业服务业人员阶层的比例。所以海淀区的社会阶层结构和朝阳区接近,都是上小下大的近似葫芦形的结构。
表4-12 海淀区社会阶层结构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图4-12 海淀区社会阶层结构
海淀区社会上层比例在全市各区中比较高,在东城区和朝阳区之后排第三位。其中企业负责人阶层在整个社会上层的3.37%中占了2.71%,是社会上层的主体,但其具体构成与朝阳区又有所差异。不同于朝阳区商贸产业的重要影响力,海淀区的企业多汇聚于科技创新产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新区科技创新中心是海淀区产业布局的中心,这不仅造就了社会上层的主体企业负责人阶层,更吸纳并聚集了社会中层的主体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全市各区中,海淀区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占比最大的一个区,形成了海淀区社会阶层的一个明显特征。
海淀区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之外,还拥有众多商业中心,加上其科教文化产业区、现代服务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大力发展,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服务业人员在此工作生活。同时,在生态农林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其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重也比城六区中其他地区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