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学生提升公关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 对公关能力的解读
能力是一种使所做的事情、所解决的问题、所设定的目标能达到一定水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使工作顺畅进行、能保证工作目标得以实现,就能证明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公关能力是指人们在公关活动中能保证工作做得更好、能达到一定水准的过程。检验一个人的公关能力,通过他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能得以鉴定。比如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按照递进的思路可遵循这样一种程序:在一个环境中你能找到沟通的对象→能观察到沟通对象的基本特征→能专心倾听对方的谈话→能记住沟通的话题和对方的观点→能自然地找到共同的话题与之攀谈→能对切入的话题发表见解→在话题展开中能与对方互动→互动中能找到更好、更深、更准确的谈话资料使互动话题不断深入而接近目标,如此等等,这就是沟通能力。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事件与问题,又经常发现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有些方法和路径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事件的处理,可有些方法和路径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和事件的处理,甚至有些方法还会激化矛盾。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面对同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处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能不能在处理问题时做到理性思考、厘清思路,再去付诸行动?这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
高校学子们走向工作岗位,无论你是哪所院校的毕业生、你学什么专业,进入工作岗位你一定是一位被管理者。当你面临着全新的工作环境时,你应该做什么?是领导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能够主动了解更多的环境信息、发现问题、形成有见解的思路,进而在领导分派的任务中能够融入更多的适应元素、创新元素,使工作细腻、效率更好、效果更佳。这里检验的是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性的执行能力等。
当你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之后,可能会有机会参与策划、组织一些公关活动,或者是要从事管理性工作中的一些辅助性工作。这时你一定要思考,公关活动怎样做才能形成更好的思路,如主题明确、逻辑严谨、组织合理、运行顺畅、目标可达;怎样能使公关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怎样能保证通过具体的公关活动达成其价值展示和目标实现。这些要求是对一个人更高水准公关能力的考核,表现为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短期内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长期没有机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抓住机会。
做任何事情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公关能力,能做事情、能做好事情、能做漂亮的事情,这就是提升公关能力的追求。就这些能力而言,职业院校的学生经过有效的培训和不断的实践是完全能够做好的。这里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提升公关能力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只要努力、用心去做,提升自己的公关能力就会成功。
二 提升公关能力的选择
公关领域有两种人才:一种是通才,主要从事管理者的工作;另一种是专才,主要从事某项具体工作。通才需要的能力比较全面,我们教科书中所提出的要求,如广泛的学科知识、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合理的能力结构,其中能力结构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关交往能力、宣传推广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等。实际上这是对通才的要求,更是对公关队伍整体而非个体的要求。专才则是对公关人员个体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不需要全面,只要求在上述能力中进行选择,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一两个方面的能力,并进行自我培养,使之达到更高的境界,并保证我们在一个公关整体中不可或缺,就可说明我们的公关能力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
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希望用“存在感”衡量自己的价值,其实这不是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因为“存在感”是“你被他人特别注意而产生的感觉”,这种注意和他人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今人才竞争非常激烈,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合适工作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情况下,人们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会有很大的落差,即启用的标准不太可能完全一致。更多的情况是“对自己的认可度会非常高,而对他人的认可度会非常低”,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抱怨的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被认可,而他人的能力自己又不认可。这种悖反的状况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希望有“存在感”的人对自己和他人能力不能客观地表达;二是自己确实不具备工作中需要的能力,而又不得不找一些自我认可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我们希望的不是去找自我安慰的方法,而是真正拥有实际的能力。
在高校层面上,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知识水准、基本素养、眼界视野等很多方面可能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但在执行力上他们并不差。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一次全国性的赛事中,一位名校的在校大学生与一位普通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同台竞技,当时有一道计算汇率的题交给了两位学生,普通院校的这位大学生对汇率公式熟记在心,很快把汇率计算了出来,而名校的那位大学生没有计算出来,是职业院校吗?否则可能证明论点一说,“我是某某大学的学生,我们掌握的是高深的理论,计算汇率这样简单的事情就让那些普通人来做吧!”这一回答反而得到他所在学校领导的认可。而笔者的结论是:“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来,大的事情你一定不会做好”。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行者,而不是培养只能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职业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做这样的普通人,因为这样的普通人是能够拿得起来放得下的人,是能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有用之人,是在任何岗位都有极强动手能力的人。
2016年北京一家高科技企业招聘人员,只招收大专、三本大学和非重点二本院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业高层希冀这些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勤奋上进、敢打硬仗的精神;希冀这些学生能够认同企业文化、没有沾染上社会不良习气。一位山东某校的大专生应聘成功,他的工作就是在熟悉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前提下跑市场、开发客户、实施与客户的沟通。他那种不辞辛苦、认真劳作、忽略工作时间,并能系统有节奏地制订计划的能力和与客户恰当的沟通与协调的能力,保障了他的工作业绩。2017年7月是他工作了一年的时间,这位小伙子算了一下自己的年收入,竟高达120万元!当然前提是他给公司也创造了更高的业绩。小伙子的艰苦努力与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这就是能力的体现,表现为不惧艰难困苦的能力、系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全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700多万,大家都在找工作,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用人单位选择余地非常大,他们经过千挑万选,选的就是一个人的能力。一个大专毕业生能做到年收入120万元,这样的收入人人都喜欢,然而这样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愿意做并能够做好的。当然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做。第一,我们的学校出身注定了我们普通人的身份;第二,普通人的身份注定了我们要从普通的工作做起;第三,普通工作能够做好就会使你变得不普通;第四,普通工作做到极致你就是优秀者。你能说美国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每天平均卖出5辆车、连续12年创造全球销售第一的业绩不优秀吗?你能说日本保险销售人员原一平把保险卖到疯狂的程度不优秀吗?
职业院校的学生总体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功底不是很厚实,科研能力不是很强,学习水平也不是很高,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因此,这种先天的缺憾可能会导致个别人的自卑和胆怯,这是最不足取的。其实,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极强的执行力,有着社会活动参与的热情,有着为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愿望。英雄不问出处,诸葛亮出身山野之地,可他的一切伟大功绩,诸如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蒙懿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都证明了他的能力。
三 提升公关能力的路径
能力来源于知识、智慧和不断的实践。知识可以通过课堂、书本、与他人沟通等各种途径获得;智慧通过聪颖的大脑形成;而能力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如何增强自己的公关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基本路径来进行约定。
(1)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的学生应主动把握获取知识的路径和机会,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获取知识的基本路径除了我们不断从书本上学习之外,还要做到,通过课堂提问:问老师或听听其他同学的思路;遇事多请教:在学校可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家里可请教家人,在工作中可请教领导、同事;凡事多观察:看看他人怎么理解问题、怎么处理问题,进而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网络给了我们一个获取知识的、大家更愿意接受的平台。在网络中,人们有意识地汲取对自己有用、有价值的知识,目前这是一条获取知识最简单、最实用的路径。
(2)自我修养的提升。个人修养是一个人在个体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而后所能达成的境界,包括文化素养、审美素养、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文化素养以知识和技能为形态;审美素养是对美的鉴赏能力;道德素养是判断是非曲直的一把尺子;心理素养是一个人心态健康的表现。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如果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在小区的林荫路上一边走一边吃苹果,吃完苹果将苹果核直接扔在了地上,这时距离她最近的垃圾桶只有不到10米。对此该如何评价她呢?显然她自我修养匮乏,文化素养尽失,道德修养全无。如此不注重自己的行为素养、不懂得公共道德的人,在职场上怎会有良好的状态?
(3)心智模式的锤炼。心智模式是根植于我们心中的,影响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知识,它关注于自己、他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状态、假设、形象和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它决定了你观察事物的视角、判断事物的方向、采取行动的方式,以及推论事物的结果。心智模式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它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对事物的看法。不健全、不稳定、不科学的心智模式,会导致人们的偏激、愤怒、仇恨等情绪的发作,这是提升公关能力的大忌,必须进行改善。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可取的保留,不可取的戒掉或转变;二是探寻他人的心智模式,并与之进行比较,以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一个人要想提升公关能力,其心智模式必须具有社会的属性、公正的属性、客观的属性和道德的属性。用这些属性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就说明其已经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
(4)理性思维的养成。理性思维又叫逻辑思维,它是建立在依靠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我们经常说凡事要动动脑筋,强调的就是理性思维。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生成,并导致吵架、动手等事件的发生;经常看到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方法不当,如尽力掩盖自身的问题,寻找更多的非己责任的原因等。这些形态都是非理性思维导致的结果。如何能够理性思维,会减少很多摩擦,化解很多矛盾,解决好很多问题。理性思维须遵循的逻辑:一是获取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是理性思维的依据;二是由此进行推理,得出特殊事实所应遵循的规律;三是进行判断,判断是非曲直,同时依据判断做出决策。
(5)易位思考的惯性。易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变换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人们的思维习惯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少有人愿意并能够为他人着想。如果一个人能够将易位思考作为一种思维常态,那么任何公共关系的难题都能够得到解决。通过易位思考可以理解他人,通过理解他人,可以提出他人能够接受并愿意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比如面对开车追尾事件的解决,两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要求,结果可能就会形成非常激烈的矛盾,比如被追尾者要求自行解决并索赔500元,追尾者要求报警,如果想自行解决只同意赔偿100元。这时,如果两个人都能易位思考,那么无论选择报警还是选择自行解决,都可以商量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当事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则问题可能就得不到解决,还可能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老子说,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易位思考是认识他人、认清自己的最有效办法。与他人易位思考就能取信于他人,就能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6)不断触试的胆识。触试就是接触事物、试着去处理一些问题和参与一些活动的方式,实际上这就是实践、是亲身感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时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实践性工作,利用每一次接触实践的机会认真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一定会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多参加一些调查性工作,能够学习到关于调查方面的知识,包括问卷内容的设计、问卷结构的安排、问卷调查实施的方法、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再如做义工,能够了解到社会公益活动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爱心等等。还有一些学以致用型的社会实践,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与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参与一些公关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一些招聘会议等等。参与这些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经验,更有可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职业院校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不一定要做到多成功,做得好当然收获会更大,但即使做得不好也是有帮助的,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