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法学研究(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发刊词】

实证法学:一种科研方法、一种治学态度

陈甦

实证研究作为一种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素为法学研究者所推崇,因为面对庞大而又细微的法律世界,实证研究为之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而更为精准的观察视域、分析方法、描述方式与研究范式。近年来,实证研究在法学界日渐风起,随着人们对法治运行实态愈加关切,实证研究方法愈加改进,大数据分析工具运用愈加熟练,实证研究面对的法治课题范围愈加广泛,作为解决法治问题分析方法的效果愈加显现,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成果愈加丰富,专长于实证法学研究的团队也愈加壮大。在此情势下,《实证法学研究》的出版可谓顺势而为,正当其时。

作为《实证法学研究》出版的规划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本身就是实证法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力行者。十几年来,这个科研团队以其联系实际的科研精神、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勤勉合作的团队作风、开拓创新的学术勇气、求真唯实的学者担当,着眼并投身中国法治实践最前沿,定位并拓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最前沿,创作出大量具有法学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创新和学术品牌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诸如,率先提出“中国法治指数”概念,先后研发了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中国检务透明度指数、浙江阳光司法指数、基本解决执行难评估、中国法院信息化评估等系列法治指数成果,并通过“法治蓝皮书”、国家智库报告等载体公开发布,成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及其成就的客观记录、精准描述和生动反映。这些实证法学研究成果的形成与发布,更令人信服地向学术界、实务界和全社会展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系统全貌、典型样本和重点实态,以增强人们对法治效果的感悟和法治进步的信心;更便于法治建设决策者掌握法律及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利于及时准确地调整实施中的法律和政策或者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这些实证法学研究成果不仅以其真实的资料、大胆的创新、丰厚的内容和卓远的学术品牌效应,在法学界拥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也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坦率的观点表达、新颖的材料发掘和快捷的传播方式,在全国范围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至于每年“法治蓝皮书”的发布都成为一种新闻期待。尤其是“法治蓝皮书”在整个蓝皮书系列中处于翘楚地位,连续六年荣获一等奖且排名前列,稳定的质量积累和持续的影响力叠加使其成为当前实证法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实证研究不仅是一种科研方法,更是一种治学态度,这在法学研究领域尤其如此。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回应现实、联系实际、深入实践等诸种以实为本的学术品格,是实证研究得以有效开展的必备要素。就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而言,开展实证法学研究充分彰显了以实为本的学术品格和科研作风。自该研究室成立以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扎根中国法治实践开展实证法学研究,坚持根据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发掘科研选题。这个团队每年坚持开展法治国情调研数百人次,与调研地区党委、政府、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就广泛的法治课题,诸如法治地方建设、地方人大建设、政府服务与公开、社会管理法治化、司法改革评估体系、法院信息化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研究,结合国家法治建设总体要求与当地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系统总结当地经验并深入分析当地问题,对调研领域或调研地区的法治探索及其效果予以归纳、提炼、升华,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既为该领域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也为全国层面的法治体系完善提供实证样本。在长期开展的实证法学研究中,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的团队素质和科研作风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其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品格也得到了锤炼。时至今日,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已经成为学界广泛认可、社会普遍称赞的学术精英团队,在诸多课题开发和项目运作中领一时风气之先。

尽管实证法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如何继续完善其理论体系和提升其阐释能力,仍是实证法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证法学研究》的创刊旨在提供一个关注学术发展、贴近学者群体、交流学问心得的载体,以便有志于实证法学研究的学者专家,能够在此展现实证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汇聚实证法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真知灼见,以不断提升实证法学研究的理论阐释力和学术引领力。因此,希望大家为《实证法学研究》踊跃供稿,为《实证法学研究》编辑方针积极提出建议,使其以不断提升的学术质量而引起学界重视,以对作者读者的热心关怀而倍受学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