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三峡”的春水
虽然有《徐霞客游记》中“著名迤东”的赞美,有“古十景”的雄壮与秀丽,有富有特色的山水之美,但是,L县旅游并未搭上云南旅游的头班车,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露尖尖角,而此时云南旅游已初具规模,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保山、瑞丽、红河等旅游目的地建构已初具规模,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旅游收益。L县旅游之所以凸显出来,得益于鲁布革水电站的修建:鲁布革水电站产生的强大的“冲击波”, 使居于滇桂黔三省边缘的L县引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对于旅游开发而言,这种凝视至关重要。对于以山为主的云南而言,鲁布革水电站蓄水,高峡出平湖,为L县旅游这池“春水”注入了活力与性灵,从而催开了L县旅游的绚烂繁花。库区蓄水淹没土地带来的失地农民生计问题则成为旅游开发的最直接动力。
一 发现“小三峡”
水电站下闸蓄水而形成的“高峡平湖”淹没了许多土地和村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村民怎么安置?问题摆在了L县县委、县政府面前。几经斟酌、几经博弈,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让库区失地农民农转非,并专门成立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来安置适龄劳动力。鲁布革库区失地农民多为布依族,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选派布依族干部而且最好是家在库区的干部,于是在县广播站工作的HLC作为不二人选被挑选出来,临危受命,担任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首任经理。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库区维护,但是工作量小,工人的收入相当有限。作为经理,如何增加职工收入是HLC时刻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大坝水位不断高涨,HLC和同事们已经不能坐汽车到达公司驻地鲁布革村,只能划着木船进出。坐在木船上,游弋在碧波中,看着两岸风光,一年前到三峡景区考察学习的情景又浮现在HLC的脑海中,他感觉到鲁布革风光和三峡有些相似,认为鲁布革具有进行旅游开发的比较优势。无数次往返于进出村庄的水路,在鲁布革进行旅游开发的思路以顺口溜的形式在HLC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人人都说三峡好,到此一游胜三峡。早上黄山一景,下午桂林风光。当过广播台记者、善于思考并颇有文采的HLC还撰写了散文《美丽的鲁布革风光》,并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在《春城晚报》《贵州民族报》等媒体刊登。随后,HLC又在工作之余采访了当地老人,挖掘了鲁布革三峡的一些故事,先后发表了《龙之恋》《鲁布革的羚羊》等文章。
作为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经理,撰写文章的过程也是HLC进一步整理思路的过程,而这些文章的发表,以及随之而来的少量游客,又进一步点燃了其推进旅游开发的信心。这种信心催生了L县的第一个旅游目的地,也点燃了L县旅游的星星之火。大山深处因现代工业而生的一池春水,成为L县旅游的滥觞之地。如今,HLC依然工作在L县旅游战线上,清瘦的他有些木讷,令人难以想象20年前的他曾以充沛的热情、浪漫的遐想和担当的情怀吹皱了L县旅游的一池春水。“鲁布革三峡的旅游由此起步,L县的旅游由此起步。应该说,鲁布革三峡的旅游,起步之初更多的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并无明显的政府背景。也可以说,L县的旅游,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市场印记,这在1990年代初,在一个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西部小城、在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峡谷,实属难得而少见。还可以说,鲁布革三峡的旅游吹动了L县旅游的一池春水。”《曲靖日报》一篇题为《L县无处不飞花》的专题报道中,这样描述L县旅游与鲁布革三峡旅游的关系。
“《美丽的鲁布革风光》《龙之恋》《鲁布革的羚羊》等文章发表后,零星的游客来到鲁布革游玩,这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搞旅游开发的信心,于是通过旅游开发增加公司收入、改善员工待遇的提议被纳入议事日程。”说起鲁布革三峡的旅游建构,HLC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他的目光突然明亮起来、话语突然流畅起来,可以看出,对于这位后来在L县旅游大潮中逐渐被推向边缘的创业者而言,那是一段令他难忘的激情岁月。
图1-3 鲁布革三峡
说明:鲁布革水电站大坝蓄水而成的“高峡平湖”以及“小三峡”景观成为L县的第一个旅游目的地。
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在进行旅游开发方面争议不小。这种争议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在当时的边陲小城L县,旅游尚属新生事物,更何况要在人迹罕至的水电站库区搞旅游。经过反复论辩,旅游开发最终在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达成了共识,成为一项创新性工作开始启动,并制订了长远发展目标。当HLC把旅游开发计划报到县里的时候,县领导的答复是:“没有钱,要干只能自己想办法筹集经费。”在HLC看来,这是默许,于是真的自己想办法办起了旅游。
二 建构“小三峡”
鲁布革水电站库区蓄水产生的高峡平湖以及两岸的秀丽景观是“小三峡”景区的核心吸引物,因此,游船是关键,而要让游船下水,必须有人驾驶游船,有人在游船上接待游客并进行景区解说。HLC和他的团队决定多头并进,分头解决问题和困难,启动鲁布革三峡旅游目的地建构之旅。
关于游船的问题,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HLC决定前往四川乐山订制游船。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们带上单位的印章,在乐山就和造船厂签订了合约,请对方为其打造一条可乘坐150人的大船和6条小船。在等待造船的时间里,HLC和他的团队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院校联系,派出公司里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员工前往学习船舶驾驶和维修技术;另一方面选派部分员工前往旅游开发经验比较丰富的大理学习旅游服务知识,并请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对旅游服务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
与此同时,鲁布革三峡景区的规划工作也在推进,而规划的重点便是对景区进行文化塑造。景区的规划是在一次次现象之旅、浪漫之旅、激情之旅的碰撞与磨合中渐趋成熟的。经过一次次富有想象力的诠释与再诠释,鲁布革三峡由昔日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化身为处处镌刻着文化符号且自然清新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目的地建构,鲁布革三峡分别被命名为雄狮峡、滴灵峡、双象峡。其中雄狮峡为第一峡,因峡口西岸岩上巨石酷似雄狮镇守峡口而得名,该峡长约3公里,两岸峭壁摩天,峻奇无比;滴灵峡为第二峡,“滴灵”为布依语猴子之意,因谷内经常有猴子出没而得名,该峡长约2公里,幽深险峻,气象万千;双象峡为第三峡,因峡口两山似双象饮水而得名,该峡谷长约5公里,峰回路转,意境天开,引人入胜。在三峡之间,众多富有想象力的景点,犹如一颗颗明亮的珠玑,为谷间清流注入无限灵秀之气。乘着游船顺江而下,美女梳妆、猴子捞月、华山一角、龙宫悬笋、双象饮水、峭壁仙影、悬崖坐佛等景点渐次映入眼帘,令人在清风、清流间感受大自然之奇妙和毓秀。
船造好了,派出学习的工作人员也相继归来,旅游开发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于是,在1992年5月4日这一天,HLC筹办了一个隆重的游船下水仪式,而这一天,也可以称为L县旅游的生日。当天,L县各套班子领导全都到齐了。在船舱中,他们对旅游这一新生事物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富有开拓精神,有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荒诞之举。但是,HLC并没有因为部分领导批评而丧失信心,因为在不远处的岸边,已经有游客在等待乘船游览鲁布革风光,这些游客多来自昆明、贵阳等地。因此,在满载L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游船即将靠岸的时候,HLC意味深长地邀请各位领导到甲板上看看,明里是让大家下船前再看看鲁布革风光,实际上是想让领导们看看络绎不绝的游客,以及他们带来的希望。就这样,L县有了自己的旅游项目,并由此拉开了旅游开发的序幕,只是当时并没有人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旅游之水会如同境内的25条江河一般滋润这片土地。当然也没有人想到,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L县会进入全国旅游百强县,成为天下游客蜂拥而至的悠游之地。
鲁布革三峡在贵州和云南的分界线上,一面属于云南L县,一面属于贵州X县。在HLC的游船下水之前,对岸的X县已经于1991年开始了旅游开发。但是,由于L县准备充分,且旅游开发起点比较高,各方面都比较规范,加之通达景区的道路条件比较好,对岸的旅游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并最终退出竞争。击败竞争对手对于HLC和他的团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鼓励,于是他们又购买了摩托艇等设施,进一步扩大旅游开发规模。
虽然不断有游客前来,但对于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要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依然是困难的。面对这个问题,HLC决定抓大放小。他意识到要真正做好鲁布革三峡的旅游,需要鲁布革水电站的帮助,而当时由于“鲁布革冲击波”的影响还在,每年到水电站参观考察的人很多。HLC说服公司其他人,坚持做到只要是水电站安排了的游人都免费享受旅游服务。这样,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搞好了和水电站的关系,水电站也给予库区开发公司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库区开发公司员工可以在水电站食堂吃饭,每天只需要5角钱的生活费,这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到了年底,水电站总会一次性给开发公司拨付一些支持经费。
HLC力主进行旅游开发的初衷就是开发使用公司人力资源,增加公司职工收入。随着旅游效率的不断显现,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旨在解决库区移民生计的鲁布革库区开发公司因为较好地解决了移民的生计问题而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被认为是水电移民安置中成功的例子。水利部、国家民委等都曾派人前往鲁布革进行调研,HLC也应邀参加了会议。时任水利部部长的钱正英也曾到L县,了解鲁布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方面的经验。
三 升华“小三峡”
当鲁布革三峡旅游走上正轨之后,以HLC为代表的一帮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L县旅游创始者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乘势而上,为L县旅游干了一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
为了继续借用“鲁布革冲击波”的影响,鲁布革风景区成为L县申报的第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但是相关申请报到省旅游局后HLC等才发现,贵州已经先于云南申报了鲁布革风景区,于是只能将多依河放在前头,申报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区。带着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HLC前往省旅游局汇报,报送申报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相关图片。看到HLC提供的关于L县九龙瀑布群的照片后,相关负责人以为HLC用贵州黄果树瀑布的风景照糊弄自己,很不高兴地扔下一句,“从未听说过L县有什么旅游资源”,便闭门谢客。这位领导为什么对L县旅游有那么大的成见呢?采访中HLC为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其中折射出的是L县旅游发展的艰难曲折以及个中缘由。故事是这样的:南昆铁路开工之前,云南省和贵州省曾联合对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当时,L县并不重视旅游开发,因而对本次调查也就不很重视。隔壁的贵州则不同,旅游局局长亲自带车到L县政府招待所迎接考察组,并充分介绍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这样,在调查组中就形成了L县没有旅游资源的印象,从而也使L县丧失了及早进入旅游资源开发轨道的机会。
图1-4 鲁布革三峡的游船
说明:穿行在碧波之上的游船以及络绎不绝的游客点燃了L县旅游的希望之灯。
虽然吃了闭门羹,但是HLC和他的同事们并不灰心,几经周折,他们又找到省建设厅并说服一名处长实地考察调研。这位处长抱着看一看的态度来到L县,却被L县的旅游资源深深吸引了。HLC介绍说,建设厅的这位处长在多依河一口气拍掉了17卷胶卷,在九龙瀑布群又照完了最后10卷胶卷,并大发感慨,L县的许多旅游景点根本不亚于九寨沟。随后,通过这位处长的图片,L县的旅游终于走进了云南省最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视线。省旅游局、省建设厅等部门组织专家对L县进行旅游资源调研,并给出了《L县多依河-鲁布革风景资源调研评价报告》。随后,《多依河-鲁布革风景资源调研评价报告》在昆明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区入围省级风景名胜区。此举不仅是鲁布革三峡旅游的升华和蜕变,对L县旅游而言同样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在忙碌的工作中,时间悄然滑过1992年。对于L县旅游而言,这一年是温暖的春天,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充满希望、生机与活力。对于以满腔热情点燃L县旅游之火的HLC而言,一个重大变动也在年底悄然而至,不同的是,这一变动是他在L县旅游中逐步走向边缘的开始。离开鲁布革库区开发有限公司,HLC受命成立旅游区管理机构——鲁布革风景区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