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推动落实杭州共识 塑造包容联动世界
王灵桂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如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是每个负责任的国家都应考虑的现实和战略问题。7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G20领导人汉堡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呼吁,明确了全球化的方向,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答案,得到了与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汉堡峰会闭幕后发表公报,充分吸纳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主张,延续落实了杭州峰会共识。峰会在结构改革、国际金融架构、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取得新的实际进展,就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了积极信号。”“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多重身份,加上习近平主席的领导能力和东方统筹协调的智慧,使得中国在G20三大阵营(七国集团、金砖国家、中等强国)中都可以‘说得上话’,成为G20的轴承,取得联动效应”,“习近平主席从维护发展好G20集团机制的角度出发,善于寻找各方立场的最大公约数、扩大各方利益的最大交汇点,强调秉持伙伴精神的重要性,呼吁各方聚同化异、加强合作,推动峰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保持了国际社会对二十国集团合作的信心”。
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同G20的宗旨高度契合。在美国孤立主义情绪抬头、欧洲排外情绪上升、西方民粹主义浪潮高企的关键时刻,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共识、致力于维护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以其恢宏的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气魄,向世界发出了旗帜鲜明的信号:“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正是基于这种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热诚,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呼吁要“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形成了著名的“杭州共识”,并身体力行地做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群策群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贡献智慧,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等庄严承诺。这一系列政策宣示和具体措施,全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也多角度地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意识。在6日的演讲中,习主席再次阐述了中国的这种决心和责任担当:“不久前,中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在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上取得丰硕成果,努力打造治理新理念、合作新平台、发展新动力。这同二十国集团的宗旨高度契合。”
G20汉堡峰会与G20杭州峰会一脉相承的主题让世界安心放心。今年7月,满载“杭州共识”印记的G20列车,从风光旖旎的古城杭州出发,停靠到了“德国通向世界的港口”汉堡。作为主席国,今年德国为G20峰会确定的“塑造联动世界”主题,再续了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思想。有专家就此评论说:G20汉堡峰会的议题,是在杭州峰会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在成果方面,汉堡峰会也与杭州峰会保持着连贯性。就此,德国默克尔政府曾表示,希望增强G20作为“责任共同体”的角色,从行动到责任,东西方经济治理思想要做到进一步融会贯通。不可否认的是,自2016年以来,反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增多,各国在气候变化、自由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凸显。一部分人对此次汉堡峰会的前景产生了疑虑,认为此次峰会必将面临极大的阻碍,各方达成共识,提出解决方案的难度极大。但是,中国的发展和行动,坚定了全球化的信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既在杭州峰会上为世界经济提出了“中国方案”,也用自身的践行成效为世界树立了榜样: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在中国创造大量新供给和新需求,新发展理念带来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经济发展正在造福中国,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亚投行”“一带一路”等造福世界的共赢倡议和“亲诚惠容”“命运共同体”等国际交往新思路正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选择。也正是如此,习主席在6日的演讲中,向与会各国领导人和嘉宾提出的“面对挑战,杭州峰会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方案: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汉堡峰会把‘塑造联动世界’作为主题,同杭州峰会一脉相承”,特别让面对“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挑战的世界感到踏实放心。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大方向不会动摇。在G20汉堡峰会召开前夕,西方国家能否弥合未来世界经济在发展方向方面的分歧,成为世界媒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确实,许多G20成员国期待本次峰会能在加强G20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加强发展领域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方面,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但是,在今年5月举行的西方七国集团陶尔米纳峰会上,欧洲与美国就上述问题之间的分歧严重且公开化,最终使峰会无果而终,以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陶尔米纳峰会后公开表示:我们可以完全信赖别人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欧洲人必须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G7峰会到G20峰会,德国及欧盟方面一直试图与美方沟通解决分歧,但直到G20峰会前夕,德国方面仍谨慎地表示,不能确定峰会前能否解决德美之间的分歧。默克尔也无奈地坦言,由于美国的立场,本届G20峰会将是艰难的。尽管面临严峻挑战,欧洲及德国各界仍对本届汉堡峰会抱有期待,认为如果大国之间的一些分歧可以在峰会上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各方无疑能够依托G20的平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推动彼此贸易关系的发展。因此,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中国的态度和立场成了峰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习主席在其演讲中,开宗明义地向与会各国领导人和与会嘉宾阐明,“我们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并进一步阐述说,“这是二十国集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国际组织当前调高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计国际贸易增长2.4%、全球投资增加5%。我们要坚持走开放发展、互利共赢之路,共同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我们应该也能够发挥领导作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也正因为如此,在德国汉堡G20峰会上,中国成为最受瞩目、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
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是各国的共同目标和追求。当前,世界经济出现积极迹象,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在4月份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5%。IMF称,上调预期的首要原因在于欧洲和亚洲,尤其是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表现亮眼。欧盟委员会在春季经济预测报告中也指出:自去年年底以来,世界经济积聚动能,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中国经验已经引起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兴趣和关注,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就此指出,G20寻求的不仅是增长,更是可持续增长,是创造各方共赢的局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创造各方共赢的局面?德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按照G20杭州峰会确定的路径,通过创新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并召集了G20历史上首次数字经济部长会议。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指出,德国是最早倡导“数字革命”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之一,重视通过数字化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因此,习主席在演讲中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再次强调指出,“这个动力首先来自创新”。他在演讲中进一步阐述说:“研究表明,全球95%的工商业同互联网密切相关,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我们要在数字经济和新工业革命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这个动力也来自更好解决发展问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将为发达国家带来市场和投资机遇,大家都是赢家。杭州峰会就创新和发展达成重要共识,有关合作势头在德国年得以延续,下一步要不断走深、走实。”中德两国在挖掘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的尝试和经验,引起了与会各国领导人共鸣,一致同意将扩建数字化基础设施、消除数字化壁垒、建立数字化标准等方面的共识写入本次G20峰会公报。
要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关于经济增长的认识不断深化,增长理念经历了从单纯强调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再到“包容性增长”的演进。进入21世纪,亚行和世行在“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着眼于国家与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家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通过“包容性增长”,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与此同时,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也成为“包容性增长”的几个重要特征。2017年,OECD发布的《让所有人分享创新好处:包容性增长政策》报告,探讨了数字化创新及颠覆性技术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等问题,引发了世界舆论的关注。但是,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措施往往缺乏包容性,可能只使一部分人收益,例如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工人失业;促进经济更具包容性的政策措施有可能以效率的损失为代价;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可能会引发社会民粹主义等问题。中国是最早认同包容性增长的国家之一。2016年杭州G20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创新增长蓝图》文件正式确认G20各国经济增长目标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的增长。这是包容性增长首次被列入G20经济增长目标中。针对世界对包容性增长的疑虑和困惑,习主席在演讲中呼吁各国领导人,“我们要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他深刻地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全球逾500万个工作岗位。二十国集团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本着杭州峰会确定的包容增长理念,处理好公平和效率、资本和劳动、技术和就业的矛盾。要继续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产业升级、知识和技能错配带来的挑战,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二十国集团应该更加重视在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分配机制上交流合作。这些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这剂“中国药方”,不回避问题和矛盾,提出的思路和措施实在可行,既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未来眼光,也展现了中国领导人注重微观领域具体政策措施的务实作风,预示着中国将在推动包容性世界潮流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要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诞生于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后的G20机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平台。G20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85%,贸易额占全球80%,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约三分之二,面积约占全球60%。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G20机制面临的挑战也发生了改变。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风潮等诸多挑战,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合作,也导致全球贸易增长受到重创。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大国的政策协调逐渐转向国内,如美国在国际责任上的收缩导致多边和双边国际关系持续紧张,美国的减税计划可能影响美国本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脱欧后也将效仿美国采取减税计划,等等;逆全球化风潮使全球化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形势比过去几年更加严峻,各国普遍采取利己措施,承担国际义务、应对危机的意愿减少。因此,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之一,G20峰会也进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它应当如何承担起引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走出困局的责任和使命?能否联合各国共同寻求全球治理共识,也成为本届汉堡峰会成功与否的关键风向标。就这些关键问题,习主席坚定地呼吁,“我们要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他在演讲中真诚地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有关国际组织预计,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5%。这是近年来最好的经济形势。有这样的局面,同二十国集团的努力分不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二十国集团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打击避税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为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我们要在上述领域继续努力,特别是要加强宏观政策沟通,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要共同努力,把这些理念化为行动”,“德国谚语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让我们携手合作,推动联动增长,促进共同繁荣,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在G20框架下,中国正从积极的参与者角色向积极的协调者和引导者角色转变,努力推进全球治理机制变革,推动构建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向世界传递“中国理念”“中国智慧”。G20汉堡峰会召开之前,“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说,“捍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世界对汉堡峰会的期盼”。峰会过程中,德国总理默克尔期盼“汉堡峰会将致力于达成一个全球性框架,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限制全球化的风险,让全球化惠及更多人”。习主席6日在汉堡峰会上的演讲作为7月汉堡峰会上的强音,让他们和世界吃了定心丸。从杭州到汉堡,G20正在给世界信心;从西子湖畔到世界桥梁之城,习主席给世界的信心,正在呵护着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行稳致远;从今天到未来,中国正在以其新一轮全球化引领者、协调者、实践者的崭新身份,为G20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是“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2017年度的第七份报告。“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是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重点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本着“立足国内、以外鉴内”的原则,密切跟踪和关注海外战略智库对中国发展的各种评述,对客观者我们认真研究吸纳,对故意抹黑和造谣者我们一笑了之地摈弃。这不失为一种接地气的研究路径和方式,同时,汇总其科学成果适时发布,也不失为我们服务国内同仁研究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我们出版系列专题报告的初衷和目标,敬请各位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
信笔至此,是为序。
2017年7月17日
于香山麓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