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主要挑战与未来发展展望
从双边政治关系视角考察巴基斯坦制度风险与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关系表明,巴基斯坦以恐怖主义为表征的制度风险水平总体较高,但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多条路径起到降低中国在巴投资面临的实际风险的作用,是助力中国投资进入巴基斯坦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中巴双边友好关系的风险平抑作用并非是“全保险”,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中国在巴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第一,巴基斯坦的制度风险仍不容小觑。巴基斯坦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其国内的恐怖主义问题与本国民族、宗教等政治社会问题纵横交织,并深受阿富汗和印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在短期内都无法解决,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势力虽然在当前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在长期内仍将继续存在。加之,巴基斯坦党派斗争激烈,在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反对党与执政党因路线经过省份的不同而矛盾激化,大大降低了项目的推进效率;而政府与军方就中巴经济走廊安全部队领导权问题展开竞争,使得部分中国在巴投资项目一度停滞。这些风险均难以在短期内通过传统的政治沟通渠道进行化解,其对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安全威胁仍不容小觑。
第二,针对中国投资和人员的攻击增多。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开展,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成为一些恐怖组织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攻击中国投资与人员的由头。伴随着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反恐力度的加大,一些好战分子为了引发关注或者捞取与巴基斯坦政府谈判的政治资本,开始将报复性袭击目标转向中国投资和人员,试图破坏中巴双边友好关系,阻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随着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此类挑战陡增。
第三,巴基斯坦各界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巴基斯坦也被视作“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其在经济与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了中巴两国政府的高度认同。但巴基斯坦普通民众和主流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认识仍存较大疑虑。甚至在部分在野党和少数族群的煽动下,巴国内开始出现小规模反华游行示威活动,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使巴基斯坦背负沉重债务、巴本土企业会受到中国企业的巨大打击,甚至巴国的政治意图可能被中国控制等。巴基斯坦各界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认知分歧很可能在未来演变为更剧烈的反华运动,影响中巴双边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国在巴直接投资未来可能遇到的巨大挑战。
(二)政策启示及未来发展展望
面对以上严峻挑战,中国在巴投资安全和海外利益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在加强双边政策沟通和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巩固和完善既有的风险平抑路径与机制,进一步拓展并构建多层次双边沟通交流机制,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推进和中国在制度风险相对较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直接投资提供安全保障与政策支持。
首先,加强双边反恐合作。推动基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综合考量的中巴双边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两国在反恐与防务交流、情报分享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中国在巴投资与人员安全,以长期应对巴基斯坦高制度风险的负向冲击。
其次,拓展多维外交风险平抑路径。考虑到中国在巴直接投资主体与载体的多元性,以及制度风险来源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中国目前严重依赖政府外交的单一路径难以有效应对中国在巴直接投资面临的多重制度风险。这就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拓展中巴双边政治合作的途径,在发挥政府外交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巴基斯坦的政治运行特征,拓展议会外交、政党外交(尤其是与在野党的沟通协调)、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形式,形成多方位外交层面的风险平抑机制。
再次,健全风险平抑的多方参与机制。伴随着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巴两国企业、组织、媒体和普通劳动者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改变中国政府单一主导下的海外利益维护机制,充分培育和调动中国在巴跨国公司、社会组织、媒体机构和海外公民等非政府力量在自身利益维护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鼓励中国企业与个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进行基础设施与资源性投资的同时,不断加大企业在民生与教育领域的配套投资力度,造福当地民众;同时发挥媒体、非营利性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巴基斯坦本土的宣传作用,减少巴基斯坦国内普通民众对中国在巴直接投资的疑虑与误读,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互信。
最后,建立并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出现较大动荡,严重威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在巴投资与人员安全时,中国应借助外交、经济等手段进行干预。在紧急情况下,甚至有必要考虑作为参与者、调节者介入巴基斯坦政治,通过多方斡旋缓解执政党与反对党、政府与军队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更大程度维护巴基斯坦政局的稳定和中国在巴直接投资与人员的安全。
本研究对中国在制度风险相对较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突出启示意义:一是加强双边政策沟通和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双边沟通交流机制以促进政治互信,应走在中国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列;二是多层次双边友好关系的构建不仅应强调中国与东道国执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应积极寻求与东道国在野党、政府重要组织及影响广泛的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不断拓展双边合作的领域,推进中国与东道国双边友好关系在政治、经济、外交、反恐等多方面的立体化发展,进而为中国在高风险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提供多方位保护;三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善用双边政治关系的同时,更要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培养与行为规范约束,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处理能力,以提升自身对东道国制度风险的承受能力,不断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高风险东道国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