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提升发展对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态势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的世界旅游大国。2011年,中国旅游业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 和5.8%;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3.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1%。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 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9-0-71726.html,2012-10-25。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仅有18个(含港澳),出境旅游人数1213万人次;截至2012年末,中国已批准146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其中114个已正式实施组团业务。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第三大出境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游人数10年增3倍[EB/OL], http://epaper.syd.com.cn/sywb/html/2012-11/05/content_859446.htm,2012-11-05。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稳健运行,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均保持高速增长,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为:东部地区保持领先优势,中西部地区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尽管东部地区的旅游业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东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仍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但中西部地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从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上看,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世界文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旅游产业中,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转变成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发挥出文化旅游的巨大作用。一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再加上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然而,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综合因素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与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仍不相称。近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长期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速度仍比较缓慢,因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优势旅游资源向优势旅游产品的转化,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