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的演进规律
深刻理解资源型城市的内涵,认识其典型特征、生命周期及转型发展等问题,是分析资源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寻求土地可持续利用路径的重要基础。
一 资源型城市的内涵界定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虽然当时大多资源型城市都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生态环境瓶颈制约日益显现,可持续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报道也不断增多。在众多相关报道中,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莫衷一是,同时,对于此类城市的类型名称,也有多种提法,如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工矿城市等。从学术界众多成果来看,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但是根本上都是基于城市特征、城市功能等角度来进行相关描述。例如王青云(2003)、徐君(2009)等认为,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可以从发生学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的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承担着输出资源型产品的功能。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从功能定位、产业特征等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定义,指出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者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课题组还对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进行了详细说明,“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通常情况下是指矿产资源,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型产业不但包括矿产资源的开发,而且包括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矿业城市、工矿城市、森工城市等都可归于资源型城市。
从权威性来看,2013年11月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并指出,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还列出了全国的资源型城市名单,共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主要分布情况如图2-1所示,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图2-1 全国资源型城市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资源型城市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资源禀赋、产业特征以及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等均各不相同。如果按照城市所依托的资源种类,资源型城市可分为煤炭城市、石油城市、金属类城市、森工城市等;如果按照城市发展阶段,依据《规划》中提出的“分类引导,特色发展”原则,“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分类,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各类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类别划分可以看出,资源种类、城市规模等特征因素并没有成为重点分类依据,而主要是从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城市成长演进的发展阶段出发来进行分类。从分类结果来看,262个资源型城市包括31个成长型城市、141个成熟型城市、67个衰退型城市、23个再生型城市,如图2-2所示。《规划》还对各个类型城市分别明确提出发展方向,即要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
图2-2 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及其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二 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
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分析,学术界观点基本一致,大多是从资源特征、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以及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角度出发来进行总结。综合来看,资源型城市最为突出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是因资源而兴、缘矿山而建,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型城市往往都拥有一段非常明显的快速发展壮大阶段。但是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矿竭城衰等问题也就成为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突出挑战。二是产业结构的单一性。所谓资源型城市,也就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尤其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还具有资源产业一产独大的突出特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而这种单一性也直接导致整个城市产业发展在协调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性等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旦资源耗竭导致资源型产业出现衰落,或是资源型产业受市场等方面出现波动,城市的整体经济运行就会受到冲击。三是城市结构的松散性。从城市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应该是经历了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到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一个互促互进的逐步发展演进历程。而从资源型城市成长历程来看,我国资源型城市则具有较为突出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下的超常规发展过程的特点。比如一些石油、煤炭城市,就是在发现资源储量后,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依托矿区,城市迅速崛起。但是同时这类城市往往具有城市沿矿区布局、沿厂区发展的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难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上的松散性、不合理性问题较为明显。四是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性。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一产独大,而资源型产业往往都集中在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以生产资源初级产品为主,尤其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具有粗放式开采利用、粗放式加工生产的突出特征,在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下,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破坏等成为资源型城市伴生的发展特征,同时也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大瓶颈。
三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而兴起、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随着资源的开采利用,资源储量不断降低、开采利用难度不断增大,同时生态环境制约逐步显现,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从建设、兴起到成熟乃至衰退的发展演进历程。因此,认识资源型城市,就需要认识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进而从相应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规律出发,寻找适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的发展周期密切相关,而资源产业的发展周期又受资源开采利用程度的直接影响。国外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演进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黑色”为特点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到20世纪末期,以“灰色”为特点的综合治理与产业转型为重点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以来,以“绿色”为特点的不再以资源产业为主导的后转型发展阶段。当然,国外存在因未能成功转型而逐渐衰败,演变成“鬼城”的资源型城市。
对于国内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各界普遍认为包括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或转型期、新生期等几个阶段。从生命周期的演进走势来看,表现为从上升期开始发展加速,资源产业投资增多、产量上升、成本下降,城市快速扩张,达到成熟期发展最高点后,进入下降期,开始资源储量降低、成本逐步上升、产量持续下降,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和动力活力也随之衰退;从生命周期的轨迹特征来看,表现为典型的倒“U”型曲线特征。在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中,主要的变数发生在成熟期之后的曲线下降阶段,这一时期也正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够及时完成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实现动力机制和支撑条件的转换,那么将在倒“U”型的下降阶段出现反转,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城市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资源型城市也将进入“新生期”,重新回到上升轨道,出现倒“S”型演进曲线。
应该说,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由于不同的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转型路径选择,在这一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长度并不相同,但是总体上都还是遵循这样一个倒“U”型的演进轨迹或以倒“U”型为基础的倒“S”型转型升级的演进轨迹。
四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我们应充分认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和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其转型升级的主要模式。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1.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应对危机挑战的重要抉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由虚拟经济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普遍下滑,国际需求明显不足,投资萎靡,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资源型产业普遍出口减少、价格下滑。资源型城市在危机冲击影响下,由于企业效益下滑甚至出现大批资源型企业关停倒闭现象,工人工资下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资源产业主导型经济发展的抗冲击性、抗风险性不足问题在金融危机来袭时日益凸显,资源型城市发展陷入困境。然而,危机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用好倒逼机制,抓住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升级不仅是应对危机的现实选择,更是资源型城市获得新生的关键所在。
2.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依托资源开采和资源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城市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公共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随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发展主流,资源型城市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所在。只有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加快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新兴接续替代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多元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资源型城市才能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3.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在
大多资源型城市在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时,普遍面临在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的同时,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城市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等现实困境。资源型城市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大力促进产业向多元化、均衡化转型来提升经济增长动力、扩大就业,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不断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突出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尤其是资源型城市受资源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如果不能适时地完成转型升级则将进入矿竭城衰的轨道。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为导向,加快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从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等多层面着手,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向高效率、高效益、低污染转变,不断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着力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生态型城市,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模式
由前述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可以发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大致上可以分为资源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并举、资源产业退出和新兴产业替代、复合型三种主要模式。
第一种资源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并举模式是在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产业,促进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的拓展形成新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传统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立足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大力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支撑和新的增长点,扭转以单一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劣势,以产业结构多元化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第二种资源产业退出和新兴产业替代模式是对开采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低下的传统资源型产业采取以退出为主导的转型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关停并转发展困难的企业,不断降低资源型产业所占份额,同时合理选择新的主导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这种转型模式成效显著,但是实施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较高,尤其是新兴替代产业的科学性、可行性是影响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第三种复合型模式指的是立足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综合采取具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的传统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不可持续的资源型产业逐步退出,高成长性的新兴替代产业培育壮大等多种转型升级路径、举措并行的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