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要

一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标

随着“可持续”“跨期”“代际公平”等视角和理念深入人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的资源抢夺战愈演愈烈,而在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海洋已逐步成为资源抢夺战的主战场。因此,各国应对世界范围内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所应当秉持的资源观,已然成为各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的理论依据。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中国的海洋变得越来越不平静,中国与周边临海国家的冲突不断,这些海权争端无不源于对海洋资源的抢夺。因此,本书拟在中国海洋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代际公平的资源观,结合海洋经济学、生态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从提高国家海洋经济长期发展的综合实力的高度出发,以国家政府力量为主导,构建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体系,辨识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制度变迁为推动力,从国家资源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深入探讨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相关的具体方案。主要研究目标有以下九点。第一,考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问题以及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探求当前中国海洋经济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第二,以国外相对系统、完善的理论成果为研究基点,结合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现有理论模型进行改进和拓展,从动态分析的视角,构建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体系。第三,从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海洋经济地位的提升、海洋环境问题的凸显等方面入手,分析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从海洋科学技术的提升、海洋环保意识的提高、海洋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第四,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对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其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判断与分析,寻找提高中国海洋产业绩效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第五,在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战略重点进行具体分析,并以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以环境保护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调节为根本运行机制,以法律法规为保障,辅以政府的监督、激励以及配套发展条件的扶持和完善,构建中国以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第六,在标准两时期储蓄的微观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别于传统戴蒙德模型的可耗竭性海洋资源的跨期配置理论模型;从动态的视角,进一步衍生出多期资源配置模型,并对如贴现率变动、技术进步等影响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配置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考量;在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资源税和价格管制对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配置的作用。第七,构建包含海洋经济子系统、海洋环境子系统、海洋生态子系统、海洋社会子系统、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海洋民生子系统的六大系统三层级指标的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沿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差异分析,确定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潜力,并结合发达国家的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经验,探索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八,立足中国海洋资源的供求、技术、开发与管理现状,在考虑代际发展问题的前提下,对中国当前的海洋经济功能进行定位,旨在谋求人海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联系上的相对平衡。第九,基于上述研究,以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为框架,从国家资源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在深入探讨现行海洋政策的基础上,对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交代本书研究的时代背景,提出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具体述评,说明本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在现实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哲学、生态伦理学、资源环境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出发点,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阐述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核心要素。充分考虑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学、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管理等概念的多维度特征,科学界定其概念与内涵,并分析其属性特征;在对与本书相关的经济理论进行系统分析与评述的基础上,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对海洋科技发展观进行科学定位。

第三章 中外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通过对国内外海洋文明的比较,探索21世纪海洋文明的发展方向,以指导中国的海洋发展实践;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为对象,对其海洋经济总体战略、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针、海洋环境保护策略、海洋技术支持、海洋国际合作、海洋经济制度等关键问题进行着重研究;通过对先进国家海洋经济制度的探索,对他们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体系、确定五大战略重点,为进行下一步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设计提供参考。

第四章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海洋经济地位的提升、海洋环境问题的凸显等方面入手,分析进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从海洋科学技术的提升、海洋环保意识的提高、海洋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就前文构建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支撑体系中的五大战略逐一进行重点分析。着重探讨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理优劣势、海洋生态环境困境及成因、海洋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的现状和必要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几方面问题。

第六章 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测度与评价。运用DEA分析方法对中国海洋三次产业的多投入和多产出效率进行分析评价;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分别对海洋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经济效率变动以及技术效率变动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跨期动态变化进行因素分析,探索提高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中国海洋资源的跨期配置与最优利用。从资源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系统回顾并评述国内外学者针对可耗竭性资源跨期配置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欧文·费雪的标准两时期储蓄的微观经济模型基础上,建立有别于传统戴蒙德模型的可耗竭性海洋资源的跨期配置理论模型;在两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多期资源配置模型,并具体分析贴现率变动,特别是技术进步对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配置的影响。就影响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配置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考量,围绕供给(资源生产者)和需求(资源使用者)两个层面分别就从量税与从价税对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配置的影响进行数理分析,从理论上揭示资源税和价格管制在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配置中所起的作用。

第八章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深入探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多方面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尽量全面且准确地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目的,构建包含海洋经济子系统、海洋环境子系统、海洋生态子系统、海洋社会子系统、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海洋民生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沿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差异分析,确定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潜力;结合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经验,探索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九章 中国海洋经济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的海洋资源情况,对海洋经济的主要功能进行划定;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对不断拓展的海洋经济功能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在对海洋经济功能定位的主要方法进行辨析的前提下,结合中国主要海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文的分析结果,对其海洋经济功能进行具体定位。

第十章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前文分析,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前文设计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体系,对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五大战略重点进行发展机制设计,对每个战略重点的发展方向及具体发展策略进行详尽而切实的规划。

(二)技术路线及内容安排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

三 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书的理论研究具有跨学科、多领域的鲜明特征。在具体理论研究环节,本书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为基础,同时结合该课题自身所包含的跨学科性质,在实证分析中引入大量有关地质学、资源环境学和统计学的文献资料。在经济学语境下的规范分析中,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设计,不乏从哲学、社会学乃至法学、政治学层面的探讨。多学科、全方位地实现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融合与优势互补是本书理论研究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这一领域日后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调查方法。①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国内外海洋经济理论和实际发展的现状;②通过深度访谈了解目前国内涉海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特点,以及各类股东的行为特征;③通过调查来定量描述涉海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

(2)抽样分析方法。①样本抽样,以深市和沪市的部分涉海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②设计反映各类涉海企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多个变量,抽样选取相应指标数据,由此探明各类海洋产业的效率水平,从而进行海洋经济效率的因素分析。

(3)计量分析方法。①将调研数据与Wind数据库中各海洋产业的涉海上市公司具体数据结合起来,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在静态描述海洋三次产业中不同性质的涉海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反映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的M指数;②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研究假设,分析影响海洋经济效率的各影响因素。从动态分析的视角,建立可耗竭性海洋资源的跨期配置理论模型,进行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优化配置的因素分析。

(4)对比分析方法。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与发达国家理论、体制和实践等方面的横向比较,揭示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并设计相关战略支持体系。

(二)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书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以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的资源观为价值取向,首次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这对于界定“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含义、分析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书以国外相对系统、完善的理论成果为研究基点,结合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现有理论模型进行改进和拓展,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引入了一些理论模型作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及战略选择的理论支持。如在欧文·费雪的标准两时期储蓄的微观经济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有别于传统戴蒙德模型的可耗竭性海洋资源的跨期配置理论模型,在两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多期资源配置模型。

(3)研究内容的创新。本书引入了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概念,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增长纳入一个整体生产过程中,从而深入研究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了中国海洋资源的跨期配置模型,从动态分析的视角对影响可耗竭性海洋资源跨期优化配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以确定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潜力;结合中国主要海域的发展现状,对其海洋经济功能进行具体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