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主题
本书的核心是对中国经济特区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与转型路径的探索,同时也是对特区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历程的回溯。对历史的追问源于人们对未来的关注,同样,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回溯源于人们对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期待。但是提及经济增长和转型,人们通常持有一些固有的偏见。例如,认为转型就是要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以外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政府过多干预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等。实际上,许多貌似正确的观点却预设了一些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和转型目标,忽略了要素在不同发展环境中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果导致现实中的转型常常举步维艰。可见,现有的研究大多忽略了理论在本土化应用时的特殊性,真实发展场景中的要素作用并不像实验室或经典理论描述的那样一成不变。
(1)任何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发生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并不存在某种一成不变的、完美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法预设一个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或理想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后发地区转型的目标。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经济增长又是有成本的,随着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转型必须根据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国内外环境,选择成本最低和现实可行的经济增长方式。
(2)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存在广泛的差异性。先行地区和后发地区面临不同的经济增长和转型需求,全国整体和区域构成的经济增长和转型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后发地区并不存在一个完全相同或不同于先行地区的经济理论,无论是立足发达国家经验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依托发展中国家经验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都存在固有的缺陷。它们既忽略了不同经济体经济增长与转型时所具有的差异化资源禀赋特征,又割裂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市场联系,也就忽略了支撑不同类型地区经济起飞和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与环境方面的差异。
(3)当前的许多研究忽略了政府在特定阶段和环境中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政府在任何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因此,讨论转型问题时已经不再是政府是否应当发挥作用,而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治理机制来约束政府不恰当的市场干预,以保证政府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据此,本书致力于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分析特区这一后发地区在不同阶段所适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寻找特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转型路径。此外,作为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独一无二的经济体,特区又是作为中国整体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经济可持续增长与转型始终伴随着中国整体大环境的变化。对于先行一步的特区而言,其经济可持续增长与转型对中国和其他区域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特区在未来是否要继续“特”下去,特区继续存在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这也是本书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