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语:第三只眼睛看珠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历史在这里对接……

斗门镇历史名胜菉猗堂经过近一年的修缮,下个月就将重新对外开放,各地游客届时将看见一座与明清时期老祠堂原貌非常相似的菉猗堂。(2013年7月19日《珠海特区报》)

这是珠海旅游的幸事,是珠海文化的幸事,也是中华民族的幸事。

据悉斗门旅游大道下月(2013年8月)竣工,届时,南门菉猗堂即可和“黄杨八景”中的黄杨山、御温泉、金台寺、斗门古街、接霞庄等六景串联在一起,形成斗门文化旅游圈;同时我们关于“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哀叹也在这里得到了慰藉,并可以由此进行文化探索和研究,发展出崖山文化产业——珠海文化产业一个新的着手点诞生了,中华历史文化的断层在这里有了连接。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是指宋元交替时中国历史的一大巨变——崖山海战后大将陆秀夫背负着幼帝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随之殉国,七日之后,浮出海面的尸体有十余万,华夏文明自此而绝。该句出自南明遗民,他们有用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的习惯,崖山频频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除了这句著名的“崖山之后无中华”外,还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等等。

的确,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被奴役,而且征服者是外来民族,中华文明正常的发展进程被打断了,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那么之后的明朝又是什么呢?我们这些当代人又算什么呢?我们又该向何处去寻根呢?

值得欣慰的是,真正的宋王朝的后裔留在了这里——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并留下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南门赵氏祖祠菉猗堂。这里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魏王赵匡美的十五代裔赵隆,为祀其曾祖父梅南(别名“菉猗”)而建。

如今这里修复并开放,我们找到了历史断层的对接点,这不仅是珠海对中华历史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也为珠海的文化旅游发展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