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影响:理论、模型与政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合作议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在不断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减排做出积极贡献。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到2020年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降低40%~45%的行动目标;2014年11月,中国与美国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2015年6月,中国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一系列减排目标为中国未来5~15年勾画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愿景。为了实现未来减排目标,我国政府已经并计划出台大量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的建立无疑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最先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自此之后,按照“试点先行,全国推广”原则,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个省、市被选为碳排放交易试点。2011~2016年,这些试点从开始设计方案到逐个启动运行,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突破。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5年1月10日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尽快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按照最新消息,经过这两年的数据准备和制度建设,2017年初全国碳市场有望顺利推出,在实现“十三五”及未来的节能减排目标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碳市场是以二氧化碳(或者全部温室气体)排放许可权为主要标的物的市场交易机制,它并不是经济社会自发形成的,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一系列规则来创造实现。在政府主导下,首先,确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行业、企业范围;其次,为这些市场主体设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上限目标,并据此设定等量的排放许可权(通称:配额);最后,将这些配额按照公开公正原则初始分配给市场主体。经过以上规则设计,人为创造了市场交易标的物(配额),也创造了买方(初始配额数量小于实际排放量的市场主体)和卖方,此后市场主体自行决定是否开展减排或买卖配额,确保在一个周期结束时其实际排放量与拥有配额数量相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碳市场是将污染治理的经济理论转化为现实政策的应用范围最广的案例,尽管受到各种质疑,但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方面,碳市场依据科斯定理,通过人为设立若干规则,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内化为有价值的排放许可权,实现了依靠市场机制来节能减排的政策目标,而且经过欧盟、美国加州等国家和地区若干年的实际检验,证明其与传统的污染后治理政策相比是重要的政策创新;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于在后京都时代达成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全球协议的期望越来越迫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碳市场,形成全球联合的碳市场机制有望顺势成为主导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联合行动的政策切入点,成为协调全球范围温室气体控制的重要抓手。

中国的碳排放体量世界第一,未来全国范围碳市场也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市场,其运行情况必将为世界所关注。为了切实有效推进全球碳市场合作机制的建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碳市场体量大的先天优势;同时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标准,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的碳市场运行规则,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减排效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示范效应。目前,国际上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碳市场设计都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从试点地区运行情况来看,未来全国碳市场的顶层设计仍然面临重重挑战。例如,如何根据国家的碳强度目标来设计碳市场的总量目标;如何与电力体制改革等能源市场化改革进行协调以确保碳市场有效性;如何与能源领域广泛推行且具有约束力的能效标准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支持政策等协调共存等。

本书得到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名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课题号:2012CB95570001)、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名称:“支撑省级能源规划评估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体系研究”,课题号:71573062)、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效率部(DCCEE)2013年3月26日,DCCEE被撤销。其气候变化职能并入新的澳大利亚产业、创新、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部。该部设在堪培拉。项目和英国使馆繁荣基金项目的资助,集成了国家信息中心2012年以来在碳市场政策领域的持续研究成果,希望成为国家和社会机构实施相关政策的决策参考。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章由李继峰、张亚雄执笔,第十、十一章由蔡松锋、李继峰执笔,全书由李继峰统稿。

本书得到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国家统计局核算司、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排放交易所、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科学基金委、澳大利亚使馆、英国使馆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得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Ross Garnaut教授、国立大学Frank Jotzo教授、维多利亚大学Peter Dixon教授、Philip Adams教授、Peng Xiujian研究员以及澳方高级项目管理专家Ian Davies博士、英国伦敦城市大学(UCL)Michael Grubb教授、气候战略研究中心(C. S.)Andrzej Blachowicz博士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还得到了法国国际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Wang Xin、普华永道高级专家吴倩女士等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侧重对我国碳市场的规则设计及其经济影响进行研究,与国内已有研究相比,主要侧重于对国外碳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全面深入分析以及采用定量模型方法开展研究。由于精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