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管理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没有管理的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解决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两者之间矛盾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是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的行为。

我们先来看一看一百年前的企业管理:

1903年6月16日,亨利·福特将底特律汽车公司改名为福特汽车公司。十年后,在巨大的工厂内,福特享受到了高效生产的喜悦。别家公司组装一辆轿车要用9小时54分钟,而福特工厂只需要5小时56分钟。

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13000名员工生产了267720辆汽车,占有美国轿车市场48%的份额。也就是说,福特汽车公司的年产量几乎是其他所有美国汽车公司产量的总和。当时,16%的美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属于福特汽车公司。但福特汽车的高产量并不是因为工人多,而是源自于创始人福特的“机器化”管理。

福特认为,若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减少工人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生产步骤也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好的状态是,在整个生产线中,每个工人只需重复一个动作。比如,福特第一款爆款车T型车就将生产步骤分解为84步,并将这84个步骤分配给84个部门,每个部门里的工人都只需做其中一个步骤。

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以及未来一百年,企业管理又会怎样?我们相信,无论管理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它的本质目的——提高效率。只有达到管理的本质目的,企业才能不断接近成功。福特汽车因为有超高的效率,成了汽车领域的巨头;沃尔玛因为有超高的效率,成了零售行业的老大;亚马逊因为有超高的运营效率,成了电商行业的领头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企业管理对高效的追求不会改变。

目标虽然没变,但时代环境变了,人也变了。我们不再处于机械化生产时代,人力也正在被智能机器替代,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在今天,想要运用管理手段达到高效的目标,就不能再依靠福特的“机器化”管理模式。

如今的企业,正在走向无管理时代,腾讯就是其中一员。无管理并不代表没有管理或者完全脱离管理,而是强调一种看似没有却又存在,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管理体系——没有太多的明文规定,没有强势的监工,也没有细化到极致的制度。这样的管理,考验的是企业的“内功”。企业如何走向无管理,又该如何在其中生存,这就是《腾讯管理法》一书主要讨论的问题。

未来企业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管理

早在17世纪20年代,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在其著作《新工具》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宣言。如今,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无管理时代的诞生。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提升了人类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追求,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平台公司的创立,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缝连接。正如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言,“世界变平了”。

20多年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已提出,在新经济中,知识不仅是一种与传统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和土地——并列的资源,而且是今日最有意义的资源。新型社会的独特之处在于,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而不是一般资源。

与德鲁克同时期的管理学者阿尔文·托夫勒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托夫勒写道:“知识是高质量的源泉以及权力推移的关键所在。”他坚信知识最终会取代其他资源,现代企业的经济和生产能力不是集中在硬资产(如土地、厂房和设备)上,而是应当放在知识和服务能力方面。

如今,大师们所预言的“知识社会”已经降临。未来,知识的力量将带来更大的改变。德鲁克认为,这一百年来,管理学最大的成就,是把劳动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进入21世纪后,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人的生产力。

未来属于拥有知识的人和组织。那些善于运用知识、内化知识、让知识立起来的企业,最后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但让人担忧的是,部分知识工人的生产力在过去的70年里不升反降。如何管理好知识工人,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谁能把控好这个关口,谁就有望在这个世纪创造辉煌。

因此,我们在这里研究腾讯,并不是把它看作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希望以这家知识型公司为参照,试图描绘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样。通过对它一举一动的观察,找到过去的影子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脉络。

本书专注于研究腾讯是如何运用知识、技术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如何处理和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调动更多的知识资源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相应的解答。

暗默知识管理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冰山理论”,借冰山的隐喻鼓励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是只关注表象内容,从而得到非表象的认知。

在海面上漂浮的巨大冰山,通常人们用肉眼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那部分,而这一部分于整块冰山而言,所占的比例其实是非常小的。真正的山体隐藏在海面下,这就像长期以来,那些极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内在”。只有潜入海底,才能揭开冰山真正的秘密。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在《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中提到了“暗默知识”的概念。他们认为,人的大脑中有大量若有似无的“暗默知识”,它们不太容易被表述和被察觉,但又的确存在。暗默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例如个体的直觉、洞察力和预感都属于这一范畴。

很多暗默知识都被个体认为是理所当然、融入骨子里的东西,直接将其进行形式化传输,很难准确表达出其内在含义。所以,这类知识通常都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但又有极强的影响力,会左右个体的行动和判断。

企业组织管理和人一样,同样具有内化的暗默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被察觉,也非常难以提炼总结。暗默知识就像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流淌。也因此,最优秀的组织管理,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它们都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魅力。

本书在研究腾讯管理的过程中,就有机会捕捉到暗默知识的闪光点。我们研究发现,正是因为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物质存在,才让腾讯拥有了现在的生命力。

有人试图给这些物质一个统一的名称,比如愿景、价值观、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又或者是核心理念等。这些说法都对,但又不全对。可以说,将这些概念提炼整合之后,才会形成一家公司的暗默知识体系。这样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内化结果。它不仅会影响每一个人,而且会引导组织的发展。因此,它才是企业学不来、偷不走的宝物。

腾讯管理脉络

虽然我们很难完全复制、粘贴某个企业的暗默知识系统,但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如果一家企业能把从《腾讯管理法》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身的企业体系中内化,就有可能以此获得属于自己的管理之道。一本讲述腾讯管理法则的书籍无法手把手教你成为腾讯,但只要懂得学习和创造,就一定能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本书第一章从腾讯的领导者开始,从他们的知识体系、个性、习惯和做事手法说起,因为是他们打下了腾讯企业管理的地基,并且影响着腾讯管理体系的发展。尤其是在企业的初创时期,是他们带领企业走上了一定的高度。

优秀的企业家向来都是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不能上下同心,能不能高效运转,能不能长效发展,能不能让每位员工在企业中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第二章,本书对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可以看到,腾讯每一次组织架构的调整,都是因为学习能力的僵硬和停滞。调整后,组织又焕发新生,学习力继续生长。这种滞塞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中特有的问题,是每个企业避免不了的。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本书从内外维度分别剖析了腾讯企业管理的重要经验和方法。虽然腾讯没有出台宏大而清晰的企业管理法,但其自身蕴含的暗默知识体系使其对内对外都能做到管理有方。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明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定条例,共同协助整个体系的运转,比如腾讯的对内教育培训、激励考核措施以及对外合作的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策略。

在第五章,本书重点介绍了腾讯企业管理的八个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快速调整、主人翁意识等。也许有的特质听起来和其他企业的差不多,但具体到做法上,又会发现腾讯有其独特、全新的阐述方式,而这就是企业把知识进行内化的表现。在《腾讯管理法》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腾讯是怎么做的,而且可以看到它是如何把一些众所周知的知识内化到自身体系之中,成为自己独有的特质。

腾讯的管理之路,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它经历过五人打天下的初创阶段,经历过架构大调整的坎坷,如今又面临数万员工规模的管理挑战。但无论是对于它的过去还是未来,中国企业可以从中学到的管理之道,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