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讲故事能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李振村老师关于用故事说话有一段精彩阐述:“学会用故事说话,不一定是简单地给学生讲故事而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情感性、形象性。假如教育是一条河流,情感就是这条河流中碧波荡漾的水;假如教育是一片天空,情感就是这片天空中灿烂明亮的阳光;假如教育是一个大花园,情感就是花园里鲜花赖以生存的土壤;假如教育是一种行走,情感就是伴随我们匆匆步履的歌声和梦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之路,回头看看身后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虽然有歧路但却很坚实,其间最大的收益就是从一个浮躁的追随者变成了一个敢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学者。如果说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能与大家分享,我最愿意说的一句话是:故事——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巧借故事让教师反思自我

一年级新生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走进新校园,期待着语文老师的开学第一课。盼望着,盼望着,语文老师来到了教室: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新学校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先认识新校园……这样的场景我想老师们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多少年来我们遵循着教材的安排不断重复着开学教育常规的老三样——认识校园,认识同学,制定规矩。这样的老三样绝对符合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是同学们的第一节语文课,从语文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第一课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吗?我们该怎样上好第一语文课?

我曾经这样尝试着借用《老外学汉字》的故事上过开学第一课:有一个外国人想学习汉语,但是又觉得中国汉字太麻烦太难学,于是他给一位中国朋友发了一封email,意思是请中国朋友用最简单的方法告诉他中国汉字值得学习。这位中国朋友想想就在 email 里这样回复:我给你发过去两个汉字,一个表示伤心地“哭”,一个表示开心地“笑”,请你认真看看,如果你能分辨出来哪个是哭,哪个是笑,你就明白为什么该学习汉语了!

一边讲故事,我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哭”“笑”,然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来吗?假如你以前就认识这两个字,更要想想为什么?教室里不认识的同学们歪着脑袋认真地思考着,认识的同学则在偷偷地笑,一副很得意的样子!几分钟后,我问同学们,看出来了吗?学生的手大多举起来时我告诉他们那个老外也盯着看了很久发现了这两个字的区别。你们谁愿意代替老外说出来,我有意识地指名那些原先并不认识这两个汉字的同学来猜测,当他准确地指认出来后,我故作惊讶地问:“你又没学过,怎么猜出来的?”他得意地说:“老师,你看,那个“笑”字嘴角弯弯的,就好像一个人在微笑;那个“哭”字就好像人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在那里伤心地哭呢!”他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哇!真了不起!在大家的惊叹声中,我趁热打铁:“那个老外也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他发现只有中国的汉字才有如此神奇的魅力,于是下定决心学习中国汉字。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的语文就是有一个个神奇的汉字组成,让我们再接着猜一些字谜……”

于是“人在树下休息——休”“三加一不等于二——王”“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个个字谜由我和同学们不停地说着猜着,大家兴致勃勃,尤其是一个同学居然还讲了“男”“女”的来历,古时候男人是在田里出力干活的人,“男”字就是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力”,女人是盘腿在床上做活的人,所以“女”看起来就像是人盘腿坐在床上。当同学们在一个个猜字谜,解汉字活动中,兴致勃勃地感受着汉字乐趣时,其实已经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特点,已经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为完成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后来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们还会不时运用到本节课提到的一些字谜,一些故事。由此可见,这样的第一节语文课由于故事的巧妙引用,既满足了一年级新生强烈的好奇心,又为学生学习汉字打下了基础,乃至于当下课铃打响,他们仍不愿走出教室还要追问什么时候再上语文课呢!

十年课改,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吗?我们是否“手持旧船票”在一日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语文教师基本上都兼带着班主任,开学第一课,我们往往只考虑了班主任的职责,忽略了语文教师的职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双重身份,在语文课上一定要认认真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千万不要让班主任工作占据语文教学时间,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而不是单纯的班主任。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浓浓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当我们和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时,一定要精心准备,在见面初就让学生从你身上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感受母语课程的的魅力!与书为友,与书作伴,不断提升自己的基本素养,让自己先成为“故事大王”!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巧借故事让学生学会坚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学文如聚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于是一般情况下,一到三年级,我们就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坚持天天摘记。但是往往学生非常抵触,怎样让学生意识到摘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三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我给同学们讲了《鹅卵石的故事》: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故事讲完,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大家的话题基本集中在后悔上:多可惜呀!到手的钻石竟然这样白白丢掉!我趁热打铁:“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随意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同学们,升入三年级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坚持做一件事——摘抄。这样的任务是常规性作业,没有要求,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感受到鹅卵石变成钻石的快乐!”

于是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摘抄学习,当他们的作业本上,课堂发言中不断有精彩语段闪现时,我不断地赞赏——你又多了一颗“钻石”!这样的语言我和我的学生心领神会,大家不断品尝着摘抄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好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一个月,因此,每周我都格外关注孩子们的摘抄情况,适时鼓劲,一定要坚持!第三周结束时,我刻意让大家在周记中谈谈自己对摘抄的看法,以便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批改周记时,我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在为老师唱赞歌,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让大家满意而又受益终身的事。就在批改快要结束时,一本周记题目直逼我的眼球——《我对“摘抄”深恶痛绝》。还有这样敢和老师公然唱反调的学生?我耐着性子认真读起来,发现这位同学之所以反对摘抄是反对重复走别人的路,觉得做人应该有创新精神!小小三年级学生居然写得文笔老道!我很欣赏。于是作为本周讲评重点在全班宣读,当我把题目一念出来,教室里居然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望望大家,其实心里已经明白——大家都不想写摘抄,但又不敢违抗老师!我笑眯眯地对大家说:“你们的掌声已经道出了你们的心声,但是为什么周记本上我就没看到呢?看来你们是心口不一呀!好了,咱先不说别人,先听听“深恶痛绝”的周记吧!”

写这篇周记的一雄同学早已把头埋到胸前,大概觉得“死到临头”!我微笑着念完,像往常一样请大家点评。我的笑容使大家敢于畅所欲言,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于摘抄提出了更合理化的建议:比如不用天天抄,不用限制字数,一周不少于5篇即可……我们合理地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并请大家大家再次聆听,同学们忽然发现虽然一雄同学写得是对摘抄深恶痛绝,但是他在周记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可以看出来他把摘抄已经内化于心,活学活用了!这正是摘抄目的所在!讲评基本结束,在全班更为热烈的掌声手中一雄昂起头拿回了自己的周记本,他的周记使大家都明白:一定要敢于说真话,老师会理解大家!摘抄的同时必须学会记忆,必须学会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更为丰富,真正拥有更多的“鹅卵石”!

语文教师不能只埋头于课堂上的字词句作业,一定要加强学生的积累意识与坚持意识,“成功贵在坚持!”这样的理念要渗透在平时点滴教学之中。课堂上,我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苦口婆心地讲摘抄的好处,或者因为学生不按时完成摘抄作业而大发雷霆,逼迫学生在高压下被迫地完成摘抄,结果往往事半功倍!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多储备一些经典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此外,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坚持还必须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去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真言”,尤其是更要学会保护敢于和我们唱反调的学生,要善于从“反调”中获取正面信息,既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巧妙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巧借故事让学生学会关注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动情地朗读声中,一凡同学的养蚕日记在学生中传阅着,他生动地描写带给大家内心深处一次情感的萌动——“老师,咱们养蚕吧!”“对!成立个养蚕小组,咱们也感受一下养蚕生活。”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可以看出,他们此时一个共同的心愿:养蚕!对,从生活入手,鼓励他们在养蚕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了解蚕的生活过程,感受蚕的奉献精神,体会蚕一生的不易……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良好契机吗?我相信只要引导得法,孩子们在这次养蚕活动中收获的绝对不应该是几只蚕,几个蚕茧,他们在寻找蚕子,采集桑叶,喂养小蚕的过程中,将会对自己的人生体验添上有力的一笔。

第二天班里的窗台上就多了一个装有三只蚕宝宝的纸盒,它成为了我们班的新成员。一下课,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奔到窗台前,观看它们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蚕呀,和‘吊死鬼’差不多大。”“快看,它身上有小黑点。”“数数看,它有多少条足?”“它那么小,怎么吃桑叶呢?”……孩子们兴奋地观看着、议论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小小的窗口似乎难以满足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蚕宝宝呢?孩子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了,于是……

第二天,琪睿一进教室就高兴地喊起来:“快看,我也有蚕宝宝了!”大家蜂拥而至,“哇!好大的蚕呦!简直是个大力士!”“真多呀,从哪里弄来这么多蚕?”“给我一条行吗?”孩子们羡慕的眼神中中流露出一丝渴望。“琪睿,咱俩可是好朋友,你快给我一条吧!”他的朋友阳阳首先发话了,“给你三条!”琪睿大大方方地说做就做,马上拿起桑叶,拣了3条大蚕送给高阳,“给一条就行,匀给我们一条吧!”有人抗议着。“不懂了吧?蚕应该群居,一条蚕怎么能养活?至少也得有个做伴的!”琪睿得意地宣讲着自己的养蚕经验。别的同学那种羡慕的眼神马上转向了阳阳,似乎他们在后悔平时为什么没有和琪睿成为好朋友。望着大家渴求的眼神,我觉的又是一次教育良机:“大家都那么想拥有蚕,仔细想想其实你身边就有一些人能帮你实现这个梦想,也许就是你的邻居,也许就是你的小伙伴,认真想想,你该怎样做才能拥有蚕呢?”孩子们思索着,但我看得出,有人已经朦朦胧胧地懂得了与别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这种评价比老师直白的教育强多了。

后来,班里的孩子陆陆续续地找到了蚕,并且“蚕”成了孩子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桑叶一定要吃新鲜的,所以采回来桑叶要放在冰箱中保鲜,但是吃的时候一定要把残留在桑叶上的水擦干,否则蚕吃了会拉肚子的。”“在蚕小的时候,一定要给它吃嫩叶,这样它才能长得快。”

“小公园的桑叶都快让咱们采光了,管理员叔叔不让进了,怎么办?”孩子们的难题又出来了,我没有多参与,只是希望大家出谋划策:“我的蚕已经断食一天了,我不养了。”有人灰心丧气地说着,看得出他在打退堂鼓了。

“这还不简单,从墙上爬过去!我已经试过一次了,偷偷采了一堆。”“调皮鬼”得意地炫耀着。

“那不行,既不安全也有损形象。”女孩子反驳着。

“我有办法!我知道育才幼儿园里有桑叶,昨天我请看门房的老大爷帮我采桑叶,爷爷夸我懂礼貌,他一边采桑叶还一边教我养蚕秘籍呢!”

“怎么可能呢?”

“妈妈说是因为我有礼貌,爷爷喜欢我!”

“真的吗?我们也去试试。”

这次小小的议论中不难看出这次活动的又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在活动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合作,遇到困难能相互协商,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自我认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家的蚕吐丝了!”“我的蚕已经结茧了!”一周过后,有人陆续地向大家传递着他们成功的喜悦,望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觉的这比任何评价都有效果,因为成功的喜悦是写在他们每个人脸上的,那是发自肺腑的快乐。为了进一步增强活动效果,我趁热打铁,利用作文课时间请学生把自己的养蚕日记搜集整理写成作文,一向烦感于作文的孩子们在那节课上却异常兴奋,他们似乎笔下有流淌不完的话语“刷刷”地写着,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作文在他们笔尖流淌。

这次养蚕活动前后经历了大约三周时间,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学生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情绪饱满,富有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懂得了蚕的生活习性,学会了细致的观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达,他们懂得了在课堂上老师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们的许多知识。这次偶然的活动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对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要把学生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但是又往往错失良机!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火眼金睛,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努力捕捉语文教育资源,更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

生活大舞台,语文大世界!我们要多增加点敏感性,随时把可以引进的资源引入语文学习中,让学生与我们一起享受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

顾泠沅老师曾经说过:“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讲故事——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多听教师讲教学的故事,教师应该多听学生讲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在讲述与倾听中,我们受到很多启发,从中产生教育的灵感。”教育,因故事而精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有故事素养的人!有故事素养不单纯是会讲故事,更需要我们在关注生活中,学会用故事说话,因为故事传递情感,故事打动心灵,故事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