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春秋简史
《2春秋简史》
《8》
---------------
2春秋简史
14庄家轮流做,今年到谁家?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孔子编鲁国史书《春秋》,后人将这段历史称春秋。
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落,名义上是各国共主,实际只相当一个诸侯。强大诸侯国互相争夺土地兼并小国。战胜的大国诸侯,号令一方,称为霸主。先后出现春秋5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第1位庄家:足智多谋郑庄公,号称春秋小霸,生年公元前757年
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郑武公兴兵征战,先后灭掉了势力微弱的虢、蔽、丹、依等10个小诸侯国,平定了今河南郑州地区,建立了郑国。郑武公灭殷国后,殷商的宗祀全部断绝。
公元前743年郑庄公承其父郑武公业,国势强盛,发生多次战事,包括由庄公之弟太叔段发动的叛乱,这个故事或许大家陌生,但是有个词大家绝不陌生,就是郑庄公说其弟太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后郑庄公还打胜了周天子桓王率领陈、蔡、虢等联军的繻葛之战。繻葛之战确立郑国「小霸」地位,使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
郑庄公英雄一世,但有两个重要的失误。一个是生前没有对太子忽(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昭公和厉公(公子突)之争。另一失误是执意重用高渠弥,到昭公当国君,高渠趁弥昭公出城打猎之机,射杀昭公,另与大夫祭仲合谋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为君。
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于公元前701年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几个月后郑庄公病逝,郑国亦由盛转衰。
《9》
---------------
第2位庄家:尊王攘夷齐桓公
春秋早期,齐国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
齐是太公望的封国,沿海的盐资源生产比较发达,国力强盛。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用鲍叔牙的计谋当上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鲍叔牙举荐曾经用箭射齐桓公的管仲【后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管鲍之交佳话】,齐桓公用之为相管理国政,齐国就越来越富强。
齐桓公用管仲的计谋向刚即位周xī王朝贺,趁机齐会诸侯订立了盟约争取霸主地位。公元前684却在对仇国鲁国的长勺战争中遭挫,为曹刿(guì)三通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败。
后齐国为树立威信,打出“尊王攘夷”口号帮燕国【途中发生老马识途故事】,邢,卫等国打败北戎。联诸侯伐楚成王。帮助太子姬郑即位即周襄王。齐桓公前后九次大会诸侯,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民强,成为春秋时期名副其实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齐桓公重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最后国内发生内乱,齐桓公本人也最终在内乱中饿死。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抢夺君位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结束。【太公望的齐国可谓遗风犹存,累世相续前后都尽到辅佐周王室的职责】
《10》
---------------
第3位庄家:蠢猪式仁义道德的宋襄公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通知各国诸侯,迎接公子昭即位,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本来野心勃勃,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才得以即君位,宋襄公就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
公元前639年7月,宋襄公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开会。订立盟约,自以盟主自居。会上郑国等赞同楚成王当盟主。但宋襄公不同意,楚宋相争,宋襄公被逮了去。后经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为出这口气,决定先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宋楚两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隔岸对阵。楚军队渡河,公子目夷叫宋襄公抓紧时机趁楚军渡河,军队阵脚不稳攻击楚军,可是宋襄公这个家伙死读书,不明白战场无父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道理,说趁人家阵脚不稳定偷袭不算正义,非要等楚军全部渡河才开战。这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说的半渡而击之,空谈仁义最终大败。
宋襄公中箭受了重伤,一年后(公元前637年)临死时嘱咐太子说:“要报楚国这个仇。晋国公子重耳将来一定是个霸主,有困难可找他。宋襄公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11》
---------------
第4位庄家:制霸中原晋文公
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使计离间了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为避骊姬之乱,先后逃到狄,卫,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国。楚成王对之甚厚,把重耳送到秦国,重耳感激不已,许下诺言他日得势见到楚军一定退避三舍。秦穆公帮重耳的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夷吾反而跟秦国作对。秦穆公于是帮助流亡了19年的重耳回国即位。重耳于公元前636年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晋国日渐强盛,。
晋文公第二年发兵独力勤王,匡扶周室,迎周襄王复位。楚国楚成王欺负宋国,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向晋国讨救兵。晋文公重耳为报宋襄公之恩发兵了,公元前632,楚晋两国军队一相遇,晋文公兑现先前的承诺后撤90里(退避三舍)。二军一战,楚军大败,史称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晋军的主帅是先轸,城濮之战正是先轸的得意之作,先轸被誉为兵学开山始祖。先轸早年跟随重耳流亡19年,后屡立战功以其出众的谋略,让晋国顺利大败强敌楚、秦,开创文襄霸业,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周襄王亲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机开会,订立盟约,当上霸主。晋文公于前628年死,但晋国霸业犹存百年之久。
《12》
---------------
第5位庄家:独霸西戎秦穆公
秦国原是秦亭(甘肃张家川)周边的一个嬴姓部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封侯建国。经文、宪、武、德、宣公,疆土不断东移,已占大半关中。
秦宣公之弟秦穆公在659年即位后,胸怀大志,广纳贤才,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重视民心,实行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计恩怨,把大批粮食运到了闹饥荒的晋国,得到臣民都称颂他,威信提高。
外交上,利用联姻娶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嫁女儿怀嬴给晋文公,与晋国结成同盟,秦晋之好,与中原诸强抗衡。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想取代晋成为霸主。先稳定秦国后方,用由余了解西戎各国的山川形势、兵力部署,采用离间计、美人计等策略,征服了这些国家,扩地千里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位39年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
公元前624年秦将孟明视更一报三年前崤山之仇,大败晋军。秦穆公终于成为西方的霸主。为战国末年秦统一整个中国打下了基础。前621年,秦穆公死。
《13》
---------------
第6位庄家: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十几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不满20岁的孙子(芈姓,熊氏名旅)即位,即楚庄王。当时楚国国内外矛盾重重,国内他的两位师傅公子燮与子仪发动叛乱。国外晋国趁机,把几个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在此形势下,楚庄王采取了以静观动的对策,装出一副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样子。直到三年后,大臣伍举(伍子胥的祖父)以飞天五彩神鸟寓言劝谏。楚庄王终于: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
此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撤了奉承拍马人的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相继打败南方部落、宋国、陆浑戎族,更在周都洛邑附近举行大检阅以示兵威。
周匡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问起周室的九鼎轻重。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楚庄王又请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开辟河道,广积粮食。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攻打郑国,晋国派军相救。晋国在邲地(河南ZZ市东)和楚国大战(楚邲之战),晋国惨败,威信下降。郑国屈从于楚国。楚庄王为控制整个中原,不久,楚庄王灭萧国,又进击宋国。而晋不能救,宋降楚后,鲁也转而依附楚国。楚又与齐通好。一时中原形势完全落入楚国的掌握之中,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终于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称霸的愿望。前591年楚庄王死。
【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曾向他问礼。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14》
---------------
第7位庄家: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一国兴衰人物】====兵圣孙武,伍子胥
晋、楚争霸战争持续了百余年,给中原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
宋国大夫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解两国的关系,促成晋楚和平相处。
公元前579年,晋楚两国在宋国举行了第一次弭兵会盟。【弭兵指停止战争】
晋国、楚国第一次弭兵之盟很不稳定。晋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不是能靠一纸合约能化解的。签订合约后不久,就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被打败。
公元前546年,晋楚等国吃不消战争的消耗,在宋国大夫向戌的积极外交活动下,在宋国举行了第二次“弭兵会议”。晋楚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后,楚国渐衰落。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宠臣费无极的话抢了儿子的老婆,还废太子建。还巫说太子建的老师伍奢谋反,更想诱杀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大儿子伍尚跟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而伍子胥逃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内乱。又逃到郑国,郑定公没有同意帮他们报仇。太子建勾结郑国的大臣想谋反,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带着太子建之子公子胜投奔吴国。楚平王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伍子胥愁得一夜白发出了昭关,江上渔父划小船把伍子胥渡过江去投奔吴国了。
到了吴国,伍子胥把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吴王僚的堂兄】。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鱼肠剑”的来历),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hélǘ)。封伍子胥为大夫,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伍子胥举荐的兵圣孙武整顿兵马,孙武以杀姬方式练兵,大显身手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率领3万吴军向楚国进攻,大败60万楚军,一直打到郢都。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挖出来尸首来鞭尸三百。
楚人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在秦国廷上痛哭七天七夜苦苦哀求,秦哀公终于被打动了,才派兵打走吴军。但楚自此一蹶不振。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后人称之为兵圣。
《15》
---------------
第8位庄家: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一国兴衰人物】====范蠡和文种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公元前496年,发兵打越国。在槜[zuì]李之战中,吴王阖闾打败,受伤中箭,回国后不久身亡。阖闾临死时对儿子夫差说:不要忘记报仇。过了两年,吴王夫差率军与越国打。越军大败。勾践派文种去求和。吴王夫差同意,但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放了勾践。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耻。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
而吴王夫差骄傲贪图享乐起来。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夫差宠爱十分。
越国派文种向吴国借粮。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答应了。次年吴国用归还的粮食种植,结果闹了大饥荒。这是文种的计策。那还给吴国的粮,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话,带兵打齐国,胜利回来。只有伍子胥说:越国将来灭吴国,越国才是大祸患。
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了。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进攻吴国,吴国连败。吴都被围两年,夫差走投无路,没面目见伍子胥,掩衣自杀。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得胜回国,开庆功大会,可就少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去了。
范蠡走前,留信于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其实拘泥于所谓的“五霸”,很不切实际。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这八个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尾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奴隶社会渐渐瓦解,
到了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从那个时候算起的。
《16》
---------------
15千古文武,唯我独尊【一国兴衰人物】====孔子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威胁到齐国。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用晏婴当相国,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晏婴就是小学课本的中晏子使楚的晏子,后来晏子用计杀掉三个勇士(二桃杀三士),推荐的田穰苴(即司马穰苴)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孔子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陬zōu)人。三岁死父亲,由母亲颜征在抚养成人。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十分崇拜周朝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还精通“六艺”。当过管理仓库、牧业的小吏。后来名声渐渐大了起来,办了私塾,收起学生来。
孔子去见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升做了大司寇(刑部尚书)。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齐景公归还三处土地给鲁国。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加上鲁定公接受齐景公送的歌女,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这让孔子感到很失望。于是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没有人接受。
有一回,楚昭王邀请孔子。陈、蔡两国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断了几天粮。后来,楚国派兵才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都没有人用他,年纪老了。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春秋》等和教育学生上,有弟子三千,贤者七二,弟子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弟子有颜渊,子路,子贡,宗圣曾参等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来出现了对《春秋》解释的书,代表作品是“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其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儒家学派。其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孔子也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千古第一大圣人,与武圣区分又称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