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定情之物——以玉抵玉
花姬虞想了想,“我……我还是不能收。”
“我这么重要的玉佩,你可不能给弄丢了,以后我还要拿回来的……”公子昭不待花姬虞开口拒绝,便主动上前为花姬虞戴上,“别动,我给你戴上。”
“不行……我,这样不好吧?”花姬虞还想拒绝,可是玉佩已经被公子昭给戴在她的脖子上。想了想,以后他还会换回去,抵触的情绪也消去了不少,有些意外地问道:“小气鬼,你怎么突然变的这么大方,真……真让人意外。呵呵。真真的大出血啊……”
“嗯,谁叫我遇到的人是你呢!”公子昭盯着玉佩,若有所思地说道:“你暂时成了它的主人,你会珍惜它吧?”
“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某个人惹我不高兴了,它就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啪……那可不怪我,意外……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哦。”她当然会宝贝着了,这么宝贝的东西,她就算是想要不宝贝也不成,不过见他这么紧张,她收着也不错,到时候还可以威胁威胁他?嘿嘿,这样想想收着也是有极大好处的,“不过,某个人最好不要惹我生气,我不生气的时候,应该不曾在意外,小气鬼,你说是不是?”
公子昭脸色变了变,深吸了口气,说道:“它现在戴在你的身上,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让它又了意外……你也会心疼的,对不对?”
“那可不一定……也许它遇到的是一个心情和心肠都不太好的主人呢。谁知道呢?”花姬虞说完拿抱着一堆药瓶,像一只得意的孔雀,在公子昭的注目下离去。
公子昭看着那一抹牵动他心的背影,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睹物思人,如今你日夜戴着我送的玉佩,思起的人总该有自己一份吧?想着她只要看到玉就想到自己,他的心里还是忍不下地得意洋洋,欢喜十分。
这种思量,虽然她不会知道,总有一天,他想他会让她喜欢上自己。
人都抢了过来,心,他也会抢过来,日久天长,只要他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情意和心思,一定能够换回他想要的,也是他应得的。
廷尉府
花允镜盯着楚云塾一阵打量,眼前的风流倜傥的少年,已经不似多年前那般瘦弱,阴沉,他外貌俊秀而阳光,这是让他意外的,让他十分的满意和喜欢。
样貌上,楚云塾他的侄子,配得上他的儿女。花允镜的眼光向着管家看了过去,赏识的眼光与管家的心意一致。尤其是和楚云塾一番深谈之后,他越发的满意。可是,事关虞儿的终身幸福,他还是要慎重一些,思及,花允镜又开口问道:“一生一世一双人,你是如何看待的?”
楚云塾想了想,说道:“一生一世一双人,在侄儿的眼中,便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如果一生之中能够遇到与自己情同意和的人,又能与她一起共度一生,身旁自然是容不下他人,没有旁人的打扰,这种生活是在幸福不过了。”想起那个公子昭,他心里还是十分的忌惮和恼火。因为他毫不客气地将虞儿给带走了,带去了哪里,他不知道,因为不知道,太多的不知道,他一颗心一直悬挂着,不上不下,仿佛是七八个水桶挂在了一起,七上八下的。
一生一世一双人,他此刻觉得再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贴切他的心思了。
公子昭喜欢虞儿,他清楚的。他想公子昭也知道他的心思,他是故意将虞儿从自己身边带走的。
虞儿,在你的心里我楚云塾到底有过多少分量?为何你那般随他走了?他已经到了京城,已经在廷尉府了,你在哪里?你到底跟着他一道去了哪里?
“你是赞同的?“
楚云塾点了点头,“侄儿赞同。”
花允镜又开口问道:“可是,男儿三妻四妾,妻妾成群岂不是更好?”
楚云塾淡淡一笑,说道:“三妻四妾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好,可在云塾的心中只有一个梦想,但求一心人,白首相离。能够与自己爱的人相亲相爱一生到老,万幸不过如此。”
花允镜闻言,心里十分满意,“你喜欢读书?”
“侄儿最欢喜的事情便是读书。”
花允镜微微点了下头,又开口问道:“你读书是希望终有一日报效国家,还是为了有朝一日走入官场?”
楚云塾接口说道:“侄儿读书只是因为喜欢,书能给人智慧,可更能让人从中得到快乐。侄儿没有宏图大志,读书仅是喜好却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皇榜高中。侄儿……侄儿并不想入朝为官。”
花允镜闻言诧异道:“这是为何?”作为男儿谁人不想光宗耀祖,有一日皇榜高中?他是心无大志?
楚云塾沉思了片刻,望着花允镜说道:“侄儿志不在此。官海浮沉,尔虞我诈,这些侄儿并不擅长也不喜好。”
花允镜虽然不希望花姬虞嫁给官宦人家,可听了楚云塾如此淡薄名利,心里有些犹豫,百无一用是书生,他若是只是喜欢书,一个纯粹的书生,日后便是娶了虞儿,又当如何生活?两个人到底还是需要活计的吧?
“男儿自当要成家立业,志向成就一番事业。你无心官场,此乃人各有志,那日后娶妻生子又当何以生计?”
楚云塾微笑说道:“父亲留下的还有一些家业,侄儿着手打理,随不能说是极好,确不用忧心日后的生计。算不得大富大贵,到还能生活的富足。”
他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只要经商得当,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恩。”若是虞儿嫁给他,虽然心里有些……还是不错的,这孩子单纯,人际关系单纯,又是师弟的遗孤,人品自然不会有错,一生无忧,远离是非恩怨,平安一生,这岂不是一个女子一生的福气?思及,花允镜又问道:“你与虞儿相处多日,你觉得虞儿如何?我的意思是她与你所说的但求一人相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