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刺轲比能——韩龙
韩龙,汉末三国时期刺客,使得魏国北方边得到数十年的安宁,减少魏国的军政压力,得以休养生息。
刺杀,这样的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有的是同一集团内部,不同政治势力间争权夺利,春秋时期专诸刺王僚事件,也有的是敌我双方之间殊死对决,比如荆轲刺秦等。三国时期,也曾出现过这样一次刺杀行动,可惜的是,由于三国属于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城头变幻大王旗,无数英雄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后世人来说,往往记住的是这些人的故事,因为他们的光芒太过于耀眼,遮挡了一些普通人的业绩,而这些无名之士对历史的贡献,反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两汉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劲敌是北方草原的匈奴,从汉武帝开始,就接连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至东汉中后期,匈奴在中原持之不懈的打击之下,彻底土崩瓦解,失去了草原霸主的地位。一旦出现权力真空,就会有人来填补,匈奴衰落后,鲜卑、乌桓等乘势崛起,其中鲜卑的发展劲头最快。
曹操北征乌桓后,乌桓的势力被遏制,然而鲜卑在轲比能带领下,快速实现内部部落之间的整合,他不断发动战争,兼并四周部族,毫无疑问,这是曹魏不愿意看到的。无论魏蜀吴三国之间如何勾心斗角,合纵连横,但有一点三国之间都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不容许外族入侵中土,比如曹操的北征乌桓,孙权南伐百越,刘备西取戎羌,无不皆如此。正因为如此,看到轲比能一天天壮大,曹魏开始对他提高警惕,说起来,轲比能此人也是英雄人物,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深受鲜卑百姓拥戴。
轲比能知道,单靠自身力量,想要对抗中原王朝,根本不可能,唯有联合其他部族,才能占得先机。当初曹操北伐乌桓时,他就率军帮助乌桓,不过乌桓失败后,他审时度势,撤出塞外,主动臣服,为自己争取发展时间。对于曹魏来说,鲜卑最好保持一团散沙,这样就无法对中原构成威胁了,眼看着,轲比能一天天壮大,魏国君臣越加对他放心不下,因此,觉得唯有介入鲜卑内部事务,才能实现魏国北疆的安宁。轲比能为了统一鲜卑诸部,攻击东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曹魏方面,觉得决不能坐视他吞并东鲜卑,否则一旦坐大,将后患无穷,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兵相助步度根,大败轲比能军队。
此后,田豫又多次打败鲜卑,轲比能的发展势头暂时被遏制,轲比能此人非常聪明,很懂得知进退,知道目前局面,不能再升高与魏国的对抗,于是主动派人到朝廷请和。当时诸葛亮正在举兵北伐,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魏明帝曹叡同意了轲比能的请求。轲比能对魏国的局面也很了解,他也暗中与蜀国接触,希望通过远交近攻策略发展自己,尽管和蜀国联盟,南北夹击魏国的局面,自始至终没有实现,但在此后数年间,轲比能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控弦之士达十多万人,魏国北部边境压力空前增强。田豫下属夏舍遭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毒手,田豫一怒之下,率兵征讨,不料却被轲比能围困七天,后因上谷太守阎志从中斡旋,田豫才得以脱身。
再这样下去,轲比能就会成为一个冒顿式的草原领袖,那样对魏国无疑是个灾难,但此时,魏国已经疲于应付南方的蜀吴两国,无力发起对鲜卑的大规模战争,那么最佳手段就是刺杀了。这次刺杀行动具体是否得到朝廷暗中指示,不得而知,具体实施者是幽州刺史王雄,执行人为韩龙,关于韩龙史书上没有任何详细记载,其生平我们不得而知,关于这次刺杀行动,史书中就简单一句话:“青龙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但可以想象,真实的历史场景是多么的惊心动魄,绝不像史书中记载的这样轻描淡写,韩龙最终的结局怎样,是死是活,我们无从得知。
但韩龙靠一己之力,一击而中,刺杀轲比能,其勇气和魄力完全不属于荆轲刺秦王,轲比能死后,鲜卑群龙无首,再度陷入内讧,鲜卑政权土崩瓦解,强大统一的鲜卑不复存在,一举解除了曹魏的北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