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鲁莒释前嫌 郑卫复兴兵

书接上文,无骇巧施离间计,笼络戎兵轻下极城,乘得胜之师扫清残余极兵,将极候极生尸首悬挂城头以儆效尤。

戎主葛里疾开城迎进无骇大军,是夜城内大摆宴席,犒赏三军。

席间无骇及葛里疾举杯推盏大笑连连。

饮至半酣,葛里疾说道:“司空大人赠咱家千镒黄金,咱家亦不能无所表示,漠北别无长物,唯有皮草马匹,咱家精选上等皮草百张,良驹百匹回赠,司空大人万勿推辞,望大人回师之时于鲁公面前多多美言,咱家领漠北牧民真心求盟!”

无骇举杯回道:“此事老夫自当尽心,戎主放心便是,宴前老夫已飞鸽传书曲阜,此战得胜,戎主功不可没,吾主定会应盟,来日戎主了随老夫一同回师!”

葛里疾大笑接道:“有劳司空大人,如此甚好!”说罢,推樽上前。

两杯相碰各自饮下,宴至半夜方散。

次日两军整点兵马凯旋回师,无骇令费芩父暂代极城令镇守极城。

行得三日,无骇大军抵达唐城,接鲁公回书,书中大势表彰无骇灭极之功,更兼戎主葛里疾反极助鲁,亦是大功一件,准其求盟,令无骇于唐城主持盟典事宜,邀领邦诸侯及属地候主一同观礼,其时鲁公亲临唐城会盟。

君命不敢违,当日便下邀请函发往各诸侯,随后安下营寨,亲自督建祭坛。

时至秋后八月,祭坛始成,高九丈,共有阶梯九百九十九级,坛上摆就神位一坐,上书:祭天祈地盟约长存。

三牲五谷整齐摆于案面,精致黄铜香炉居中放置。

各诸侯亦纷纷抵达,先后有宋、陈、曹、徐、纪等十余位诸侯公卿前往观礼。

庚辰日至,盟典锣鸣,观礼诸侯各引随从就坐观礼台,鲁公车辕自南向北缓缓驶来。

车架之上鲁公姬息携爱女伯姬并肩携手而立,鲁公姬息一身华服,尽显高贵威严,再观其女伯姬,白衫飘飞,犹如雪中精灵,声若银铃笑媚众生。

戎主葛里疾身着艳丽胡服,车架迎向鲁公自北向南而行。

到得坛下,二人下得车来,伯姬前往鲁公姬息席案等待。

继而鼓乐齐鸣,姬息、葛里疾双双携手登上祭坛,踏过九百九十九级阶梯,来到坛顶,二人手持三柱高香,抬手上祭天,俯首下祈地,如此三次,将手中高香插入香炉。

随后二人转身并肩而立,鼓乐暂止,一旁大祭师展开竹书宣读盟约:“天地共鉴,戎鲁合盟。摒弃前嫌,互帮有助。交商洽农,齐步至强。共诛不义,合敬黎民。永冻刀兵,互不侵伐。多行仁义,少动杀戮。天灾共救,地难互御。有逾此誓,天人共戮!”

盟约宣毕,鲁公姬息手执牛耳,取牲血于铜樽酒中。

二人各执一樽,举杯邀众人共饮,齐声宣道:“有逾此誓,天人共戮!”

继而鼓乐复鸣,坛上鲁戎二主,坛下诸侯公卿,一齐饮尽樽中美酒。

至此,盟典始成。

二人走下祭坛,宴请各方诸侯,席间笑语不断,更有鲁公姬息叫来歌女助手兴,好一番祥和盛景,与春秋乱世相去甚远。

酒宴摆至入夜方散,席后鲁公姬息邀请各方诸侯暂住,三日后狩猎唐城。各诸侯欣然应允,席后各归各营。

三日准备,各领人马集结唐城猎场,鲁公姬息一马当先冲进猎广袤原野,惊起野禽无数,各诸侯亦是各不相让,各自领队策马奔向猎场之中。

其中以纪候纪子最为年轻,尤其弓马娴熟,刚入猎场便惊起一头麋鹿,纪子奋起追击,不多时,便将其他各路人马远远甩在后面。

日过南山,此时纪子已脱离大队多时,其他各人早已不见踪影,半日追逐早已人渴马乏,正行进间,耳闻得前头溪水潺潺之声,纪子下令随从下马歇脚,取水生火埋锅造饭,取所猎野禽烤之众人分食。

先前策马追逐兴奋之时,不觉辛累,此时下马一歇耳听水声哗哗,更觉口渴难耐,纪子牵马独自到溪边。

栓好马绳,便一头栽向水中,甘甜溪水润口润心,顿觉神清气爽。

随后摘下头盔,双手捧水洗尽面上污垢,再取头盔舀水饮马,此马全身雪白,重金西域马商手中购的,起名雪花神驹,纪子对其更是钟爱有加。

此时饮得清甜溪水过后更显神气,一昂首一抬足朝天便是一声长嘶!

纪子捧盔侍立一侧,不由得后退一步,刚一抬头,穿过马颈望去,不远处一白衣少女,手牵一匹红驹,俯身正于溪边上游戏水,听得此处马嘶,便转头望向纪子处,莞尔一笑!

纪子定眼细看之下,白衣姑娘乃是鲁公姬息长女伯姬。

纪子提盔牵走上前去,隔着溪流施以一礼说道:“慌原野兽横行,姑娘怎可孤身独行?更兼乱世,山匪强盗横行,姑娘此举,实是不妥!”

听其说完,伯姬以袖掩面噗嗤一笑,继而说道:“公子陡然现身,可不就是山匪行径!”

纪子大笑回道:“即如此,姑娘可愿随某回山做个压寨夫人!”

伯姬依旧面带笑容接道:“有何不可,公子若是不怕与鲁人为敌,尽管来抢便是!”

纪子翻身上马,掉转马头冲向伯姬说道:“能得姑娘此诺足矣!”说罢,转身策马而去。

纪子匆忙而去,伯姬连其姓甚名谁都未为弄清,便也未将此事放于心上,牵马转身消失于茫茫原野之中。

次日,鲁公姬息取狩猎所获野禽摆下酒宴,与前来观盟诸侯辞行。

宴后各自领队回国。

自唐城一别,纪候纪子闭眼便见伯姬身飘现于眼前,日久相思之情愈深。

一月之后,纪子再也按捺不住相思之苦,备下后礼,遣上卿裂繻前往鲁国提亲。

裂繻一行不夫君命,于鲁人庙堂将纪子心思备细说于鲁公姬息知了,然姬息并未于庙堂之上应允此事,只是推说诸侯和亲事关重大,需再三思量后方能做出答复,切不可与平民百姓联姻等同视之。

当下便安排裂繻一行于国宾驿管暂且歇脚等候复音。

退朝之后,鲁公姬息便摆架女儿伯姬闺房。

进去房中,只见伯姬正于案头翻阅书简,见父亲进门,丢下手中竹简,上前抱住姬息手臂边走边说道:“父亲今日怎有功夫前来探望女儿,平日里,半月也不见踪影!”说罢,将其按于座椅之上,己身侍立一侧。

鲁公姬息拉起伯姬双手说道:“女大不中留也,今有一事,想知尔心中想法!”

伯姬托开双手,退后两不伸开双臂,娇羞笑道:“父亲乃一方诸侯,邦国大事,父亲做主便是,小女怎想,自是无关轻重。”

姬息手指伯姬轻点说道:“汝亦是加冠之年,怎得还是如此顽劣!”顿了一道,姬息正色接着说:“尔已过十之有八,女大当嫁乃人之常情,今有纪候纪子前来提亲,想知尔心中何想?”

听其说罢,伯姬娇嗔道:“女儿不愿嫁人,只愿守候父亲膝下尽孝!”

姬息知其女儿秉性,抚其头道:“尽说瞎话,这纪子也算一方诸侯,其人亦是一表人才俊郎非凡,与戎盟点之上,尔应见过!”

听其说,伯姬问道:“莫不是唐城狩猎之时,身骑白马逐猎者?”

见其如是说,姬息心中知其有意纪子。郎才女貌之配,姬息亦不多问,由是回道:“正是此人,姬儿可愿嫁于此人?”

伯姬知是溪边偶遇之人,其音容笑貌犹现眼前清晰有加,听闻前来提亲欣喜万分,然于父亲面前,亦不好表露出来,当下娇羞道:“此事父亲做主便是!”说罢,扭头夺门而去。

姬息起身大笑,知其唐城之时二人定是结有良缘,互为对方心怡之人,出得厅门,便吩咐随从召见纪使裂繻。

后庭书房中,裂繻面见鲁公姬息。姬息当其面说道:“天赐良缘,孤亦愿成其美事,望纪鲁两家从今往后亲如一家!至于婚嫁事宜,汝与羽父商议即可!”

裂繻连声道谢,随后告辞鲁公,出得宫门,驾车取道直奔羽父府邸而去。

二人于俯中商议和亲事宜,约莫半日有允,双方方才达成共识。

提亲事了,裂繻亦不敢再鲁多呆,带其喜讯连夜返归纪城。

纪子得知应允和亲一事欣喜万分,依裂繻与羽父择定之黄道吉日,于冬十月初八,纪子亲领迎亲车队入鲁迎取伯姬归纪,真乃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世事难料,纪子及伯姬蜜月期还未过完,因鲁公趁莒候伐向无暇它顾之时,出兵攻占极地,更兼残杀其主极生,莒候莒子怒火心生,欲出兵与鲁公一战,然觊觎鲁地广将多,便遣使前来邀其联兵伐鲁。

这下可难为了纪子,若是答应出兵,纪鲁刚刚和亲,转眼间怎能刀兵相向,然要是不答应,莒子亦会寻求他邦相助,更兼莒强纪弱,日后难说莒人不会秋后清帐。

基于此间种种,纪子思得一策,可先应了莒子之求,再从中说之,化解鲁莒愁恨。

只有如此既能免去纪莒反目,又能止刀兵,得两邦盟友。

于是先遣裂繻前往曲阜稳住鲁公姬息莫要妄动刀兵,自己则率兵前往密城会约莒子,试图化解将两邦怨气。

次日,纪子便整点兵马望密城进发,上卿裂繻则持符文使节出使鲁地。

然此次面见鲁公,全然不见前者提亲之时的谦和祥容,当下便开口斥道:“纪帛小儿,孤将爱女许之,今却连接外邦降兵于孤,可问良心何安?即便如此,孤亦不惧,营中战车三千整军待发,他若敢犯吾境,孤定叫其陈尸乡野!”

裂繻见其怒不可揭,忙上前回道:“吾主纪候岂是忘恩负义之徒,鲁公待其犹如再生父母声音有加,纪候怎能做此离经叛道之事!”

鲁公姬息仍是怒气未消责问道:“既如此,此儿应当合兵孤处,同心抵御外敌才是,如何却引兵敌处?”

裂繻陪笑道:“吾主正是担忧鲁公心有疑虑,方才遣在下为使,将其心思诉与鲁公知晓。纪候引兵他处思虑有三,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鲁公仍无好气回道:“且说来一听!”

裂繻见其应准细说,便将出行前叮嘱条陈一一复诉一遍,言道:“其一,即便纪候将兵领于此处,亦难免鲁莒刀兵之争,两强相斗,必是玉石俱焚,其时邻境诸侯强邦,犹如齐、晋之流,必会乘虚而下,轻则丢城失地,重则有灭邦之危!其二,纪候领兵密城,约会莒子,实为鲁故,若能说通莒子歇兵交盟于鲁,不仅为鲁免去一场战乱,并为鲁觅得一邦盟友,当下乱世,多一盟邦总比多一敌人强过许多!其三,吾主纪候再三叮嘱在下,即或说莒不成,请鲁公宽心,纪鲁合亲,实为一家,其时自会领兵向鲁,助公御敌!”

鲁公姬息听其如是说,心中稍慰,当下说道:“此子若是如此想法,亦不枉孤对其信任有加,将孤之爱女出嫁于纪。”

裂繻接说道:“那便有劳鲁公在此时段稍安勿躁,切勿动兵,以免弄巧成拙!”

鲁公此时冷静许多,已无责骂话语,简短回道:“孤便在此静候佳音!”说罢,起身走入后殿,裂繻亦在鲁行人大夫指引下住进国宾驿管。

纪子两面出使,鲁公暂且被其派出使者稳定下来,然密地会约此时情形如何?

话说纪子领军直奔密城,到得密城,纪子下令全军于莒军大营五十里外扎营。

当晚便帅十数位护卫快骑,直奔莒营而去。

莒营中军帐中,纪、莒二君终相会面。

一翻客套之后,莒子请纪子于客座坐定,继而问道:“此次联兵伐鲁,不知纪候出兵几许?”

纪子回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此次出征携有战车百乘,精兵三千余人!”

莒子大笑道:“有纪候相助,孤便如虎添翼,定会一战而胜!”说罢,转眼望向纪子,只见其低头望地,似有话说,莒子续问道:“纪候闷闷不乐,可是为何?”

纪子反问道:“此战事关重大,敢问莒候,此战得失心中是都已明了?”

莒子见问回道:“得失暂未考虑,鲁人趁孤南征之时,偷袭孤之盟邦极候,无礼太甚!孤定要为其讨回公道!”

纪子叹口气接道:“如此说来,孤对此次出征深感忧虑!”

莒子大惊问道:“此话何从说来!”

纪子接着说道:“为君者,当为邦国计,莒子如此只为除却心中闷气,不计后果,至数千将士性命于不顾,着实非为君之道也!”

莒子听其如是说,心中已是不快,其身双手背负,背对纪子说道:“纪候不愿助孤,直说便是,为何前来乱我军心?”

纪子见其发怒,起身供手一礼说道:“莒候稍安勿躁,孤若不愿相助,何故携兵前来,更非前来搅乱莒候军心!然此战莒候恐是得不偿失,孤替君计,有如此三条,莒候不可不防!”

莒子坐对纪子说道:“如此,纪候且说来一听!”

纪子沉着冷静回道:“一者,鲁乃强邦,莒侯刚经向城大战,元气已有损伤,不及休整便又发战事与鲁对战,恐莒侯亦难有必胜把握!二者,莒侯此战即便获胜,孤思亦是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得是失莒侯心中自会衡量。三者,莒境四周强邦林立,稍有不甚,宗室庙堂难以存续,莒侯还当保存实力以御强邻方为上策,现今局势不明,伐鲁之事需缓图之!”

莒子听完,思虑再三,顿觉纪子所言非虚,且字字见血,随后问道:“依君所言,孤当下该当如何?大军出师,不战而回,恐天下人耻笑!”

纪子笑道:“莒侯勿忧,此事孤已为其虑得周全,莒侯只需檄文告知列邦,纪莒密地祈天合盟即可,如此便可封天下之口。其次亦可以巡军为由,震慑天下!”

莒子抚掌大笑道:“纪侯良策,孤便从之!”随后大摆宴席款待纪侯纪子,两人大笑畅谈宴饮至午夜方散!

一场兵争风暴消倪于纪侯纪子两方调停之下,后在其撮合下,莒鲁愈显亲近。

其后一月,各诸侯相安无事,至十有二月乙卯,鲁夫人子氏薨没,中原大地再涌暗流!

先说鲁夫子氏何许人也?原宋武公得女仲子,仲子生而掌现怪纹,其状如“鲁”,鲁惠公听闻言为天意,仲子当为鲁室夫人。此时鲁惠公元妃孟子红颜薄命早早撒手人寰,正室一直虚位以待,便迎娶仲子入鲁,后生子姬允,不久不久惠公辞世。因公子姬允年幼难当大任,便由鲁公姬息摄政,奉戴姬允为鲁君。

君母亡故,虽不是鲁公姬息生母,然其为先君正室,葬礼需按周易之礼严谨处之,下发讣告于诸侯。

各诸侯接书后,亲者遣使慰问,仇者不闻不问。

唯独一人获知此事大喜,此人正是郑公姬寐生,连夜诏请颍考叔及祭足书房议事。

二臣进得书房行礼已毕,郑公姬寐生拾起案上鲁人发来讣告,眼观二臣问道:“二卿对此有何看法?”

颍考叔口直心快抢先回道:“鲁人老太仙逝,于我郑人干系不大,依礼回之便可!”

郑公放下手中文书,转眼望向祭仲问道:“祭子可有不同见解?”

见问,祭仲出拱手回道:“此事虽小,然一石可激起千层浪,列邦布局亦可由此改之,切入点不同,其所见亦会不同!臣不才,敢问公欲何为?”

郑公姬寐生见问,起身走入堂中,低头负手回道:“时隔卫人联兵宋鲁对峙虎牢关口已过一载,孤每思及此,仍感凶险万分,不由得额冒冷汗手心冰凉。其时孤初掌邦务,政权未稳,幸得诸卿四方出使分化解之,方才度过一难!现今叔段遗孤仍滞留卫邦共城,此患不除郑室难安!今请二卿前来,便是商议当下局势,孤可否出兵共城,缉拿叛逆公孙滑?”

祭仲知君所想,心下已有对策,当即回道:“若是如此,依臣观之,当下正是讨滑良机!”

郑公闻之大喜,问道:“此话何以见得?”

祭仲接道:“今发兵共城,卫公定不会袖手旁观,如若再联宋鲁合兵相抗,吾军躲显势孤难以取胜,然今时非同往日,鲁人大丧一时难以聚兵助卫,再观宋地,宋公宋和自年中起,便一病不起终日卧于病榻之上,各公子之间关系微妙,此时已是自顾不暇,何来心思他顾!反观吾主,近年来秉持桓武之政,大开阡陌,拓城固防,加之多建商旅通道,百姓安居乐业,府库日见丰盈,营中军强马壮,此时出兵共城,可一举攻破!”

听完,颍考叔大喜道:“祭子所说,老夫听不大懂,然完出兵,怎可少得了老夫!只需君上一声令下,老夫可立下军令状,限期破城!”

祭足接着说道:“老将军领军出征,破城无忧,然还需防止卫军出兵救援!”

颍考叔应声道:“祭子无忧,老夫已有应对之策!”说罢,面向郑公请道:“祈请君令,老臣定不辱命!”

郑公姬寐生托起颍考叔,继而说道:“那便有劳大夫行此一趟,孤在新郑背好庆功酒,谨期大夫凯旋归来!”

祭足紧接道:“臣愿为后勤,以保前线粮草无忧!”

姬寐生听闻大喜,手抚二臣肩膀说道:“君臣同心,此战必胜,孤在此静侯二位佳音!”

二臣领命而出,祭足前往各司协调征调粮草。颍考叔则直奔新郑军营集兵点将,领兵战车百乘,甲兵三千,浩浩荡荡开赴共城。

行军七日,郑兵伐卫全军抵达延津,颍考叔下令安营扎寨,停止行军。

其后便在中军账诸将议事,颍考叔当先开口将心中所想言出:“今出兵取共,乃吾辈一血前耻之,诸将如有良策尽管说来!”

待其言毕,小将公孙子都接而言道:“公孙滑知吾军强悍,不会务吾军决战城下,定会依前战之鉴据险而守,窝居城中不出!”

颍考叔闻之频点其头,说道:“若此亦是难题一庄!”说罢,抬头望向账下其余众将问道:“诸将可还有疑虑?”

另一小将瑕叔盈出而上禀道:“共地现由卫人辖领,吾军攻之,卫军势必救之,其时内外夹击,吾军则危矣,此事不可不察!”

待其说完,颍考叔未再言语,站起转身详观屏上所挂行军图考。众将亦不再言语,大账之中异常安静。

一个时辰转眼即过,此时颍考叔猛然转身拿起案上马鞭,于行军图上上下比划,口中说道:“子都、瑕叔盈所言皆为此战要点,公孙滑所居城不出,吾军强攻,兵力尚少,攻城必然乏力。此时卫人出兵救之,吾军必败无疑!”

诸将闻之一片哗然,然颍考叔则大笑说道:“若不如此共城难破,真乃天赐良机!”

此言一出,众将皆是面露疑色,心思卫人救之吾军必败;强攻城池,兵力不足难以破城。两难之际,何来天赐良机!

颍考叔看穿诸将所思,当下再次以马鞭为指,于行军图上来回比划,声文并茂道:“诸将且听老夫道来。吾等可佯公共城,声势愈大愈好,卫人闻之势必救之,然卫军自朝歌发兵抵共,需耗时七日,吾等抢占先机,利此契机,于卫军必经之路预设伏兵,一举将其将其歼灭,其后吾军高举卫军椽旗,于共城西北角山岗树林之间造势,做卫军来援之像,以此为号,吾佯攻一部着速后撤,看时败退之貌,其时公孙滑定会出城追击,吾佯攻一部鸣鼓迎击,阻敌去路。山岗林间所部可乘势杀出断敌归途,前后夹击,如此可尽歼公孙滑部于城下,共城便可不攻自破!”

听其说完,诸将心悦诚服,子都、瑕叔盈二小将争先请命佯攻共城。

然颍考叔未应允,说道:“佯攻攻共城老夫坐阵便可!此战关键便是能否阻敌来援,二将可领兵前往,若是如期成事,便是大功一件,老夫亲自为其向君上请功!”

子都接而言道:“吾愿领兵一千独自前往,如若事败,甘当军法从事!”

瑕叔盈亦请命道:“吾亦愿领军前往,愿立军令状,事若不成提头来见!”

颍考叔见二将争先前往,心甚宽慰,双手平展说道:“二将勿争,各自领战车五十,甲兵一千前往!”

闻言,二将皆日不可,主将攻城,只携余一千部足,万万不可!

颍考叔为其释道:“二将所对卫军乃是强敌,切不可掉以轻心,老夫乃佯攻城池,非力战也,一千甲士足矣!”

见其如是说,二将亦不再做争执,当下领命而出。

是夜,子都、瑕叔盈各领一部,前往卫军必经之路设伏,抢于卫军之前,分左右二路设伏于黄河南岸,静侯卫军。

颍考叔帅剩余千人甲士列阵共城脚下,命百余骑士于马尾之上系上树叉来回奔跑,激起满天尘烟,剩余甲士一部携冲车直攻城门,一部于后掩护,往城射入无数火矢!

正是深夜入眠之时,突闻城外强敌入侵,公孙滑不及穿上戎装,爬上城头观望,只见城下刀光剑影,城内火光冲天,不远处尘烟蔽月,似有万千兵马藏于此间!

见得此状,公孙滑连忙派出探子出城入卫寻求援兵。

战鼓鸣至黎明,颍考叔方才鸣金收兵,撤回大营。

入夜便有如法炮制,一连攻扰共城数日。

共城战报送至卫公卫完手中,得知郑兵偷袭共城大惊,便唤过公子州吁,令其领兵援共。

这公子州吁乃是卫庄公姬扬之子,当任卫公姬完兄长,少受父宠,酷好军事,生性骄横奢侈。

卫庄公生前,大夫石腊曾上表谏言,其文为:“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然庄公不以为然。

其后至卫公姬完即为,公子州吁大誓营党结私,勾结当朝大夫石腊之子石厚,架空卫公姬完,独掌军政大权,闻言有仗可打,又得卫公君命,便起朝歌劲旅五千,轻装行军直奔共城。

行至黄河岸边,公子州吁寻来舟船,便欲横渡黄河。副将瑜柯阻拦道:“将军不可鲁莽行事,兵法云兵不厌诈。恐敌于彼岸设伏,依属下拙见,当先探子先行过河查勘,如未探得敌兵踪影,将军再帅师过河不迟。”

州吁当下斥道:“此刻,郑军与公孙滑守城将士正激战于共城,何能抽调军队于此处设伏,再者吾有勇士五千,怕他郑人做甚?子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此种话语切莫再言,但有再言者,当以惑乱军心之罪军法从事!”

无端遭此一顿训斥,副将瑜柯再不言语,抱拳施以一礼,便退下走向河边督促河事宜!

时至傍晚,公子州吁方从周遭百姓手中强行征集齐渡河所需穿只。

百姓皆怨,然又奈何不了公子州吁,只得忍气吞声任其所为。

一切准备妥当,公子州吁便帅军渡河。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州吁所领卫军抵达黄河彼岸,刚下得舟船,脚跟还未站稳,两支郑军于林中杀出,士气高昂直冲卫兵而去。

州吁茫然中不知所措,卫军更是不及交锋便已溃不成军,各自抢路而逃,自相践踏抢舟落水者难以记数。

郑军犹如宰牛杀鸡般逢人便杀横冲直撞,子都、瑕叔盈二将为争头功挺矛提刀直冲州吁杀去,此时卫军副将瑜柯正领队户住主将州吁且战且退,见敌二将杀向此处,便吩咐随从护送公子登舟而走。

为拖住郑军攻势,瑜柯单身纵马提枪上前截住二将厮杀,奈何双拳难敌四手,被其斩杀马下,好在州吁在其掩护下已登舟而去。

不到半个时辰,五千卫兵除去登舟逃亡者,其余皆被郑军屠戮殆尽,粮草兵器弃于满地皆是。

应颍考叔所定伐共策略,子都、瑕叔盈下令收集卫军遗弃战甲椽旗,回军共城。

于次日清晨,阻援郑军在子都、瑕叔盈帅领下抵达预定地点,打出卫军旗号于林中造势。

此时颍考叔帅部正与公孙滑守城卫兵“激战”,听闻共城西北角上人喊马嘶,定眼望去满上皆为卫军旌旗,心中暗喜,当即鸣金收军,下令停止攻城着速撤退。

城中公孙滑见状大喜,谓顾左右说道:“卫人援军赶至,吾城无忧也!现郑军败退,吾等可趁此机会出城追杀一翻,亦可措一措寐生锐气!”说罢,便要披挂上马,众臣上前阻拦,皆被公孙滑斥退,集聚兵勇二千余众,出得城外便朝颍考叔部追击而去。

待其追得十数里,城西北林中子都、瑕叔盈二将,兵分两路而行,一路瑕叔盈帅部穿戴卫军铠甲,扮作卫军打出援兵旗号,轻松进入共城。另一路子都帅部下精兵由后包抄,尾随敌公孙滑部而行。

行得三十余里,颍考叔再次鸣响战鼓,掉转矛头直击公孙滑部。

两军厮杀正烈,子都帅部加入战斗。

公孙滑方才知晓已入颍考叔圈套,然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全身而退已无可能,只得硬起头皮接敌死战。

郑兵凶悍,激战不到半个时辰,公孙滑部渐显疲态抵敌不住。

公孙滑下令强行突围退归城中,命令一经下发达,旗下将士阵脚大乱,竟相逃命而去,战力大减。

子都、颍考叔携雷霆之势,对向夹击,仅一个冲锋便将公孙滑部击溃,所余兵勇四处逃窜。

主将公孙滑在其死士拼死护卫下冲出战圈,直奔共城而去。

城上小将瑕叔盈见其逃脱归来,便将计就计,大开城门迎进公孙滑残部。

公孙滑进得城中心中暗自庆幸,连忙下令紧闭城门,这才翻身下马,刚摘下头盔,不及擦去面上血污,只见大道两边民居中冲出无数郑兵,将其团团围住。

瑕叔盈催马向前于阵前大声喊道:“郑君仁慈,降者不杀,但有顽抗者诛家灭族!”

听得此言,公孙滑所领残兵皆弃兵于地。

公孙滑见大势已去,拔出配剑便要抹向脖颈,瑕叔盈眼疾手快,挺枪上前一把拨掉公孙滑手中长剑,下令兵士将其邦缚好生看压。

安定完成中之事,下令打开城门迎候颍考叔进城。

此时,颍考叔已与子都合兵一处,于城门外等候多时矣!

城门渐渐开启,瑕叔盈于内迎候,颍考叔帅得胜之师开入城中。

瑕叔盈缚公孙滑掷于颍考叔马前请命道:“活擒叛逆匪首公孙滑,如何处置?”

颍考叔捋须思虑一阵,随后回道:“先将其压入大牢,好生看管了不得误其性命!此处事毕之后,押送回新郑,交由君上处置。”

瑕叔盈应诺而退,谨遵将令而行。

大战过后,共城内外满目疮痍,颍考叔领本部军卒整修民房城墙,其后恢复公孙滑下属官位,责令好生安名处置战后事宜。

随后班师回归新郑,郑公姬寐生领百官出城相迎。

颍考叔感激涕零,遂让出坐架,邀郑公乘坐,并为其执马。

进得城中,百姓夹道相迎!庙堂之上,郑公姬寐生当朝嘉奖颍考叔收取共城,并活擒叛逆公孙滑,再立新功。并赐加封邑十里,锦缎十匹,二小将子都、瑕叔盈亦有封赏,依功大小加官进爵。

朝后郑公姬寐生留颍考叔书房议事,叔房中郑公姬寐生生问道:“公孙滑现关压于何处?”

颍考叔回:“臣派心腹秘密看守,但不知君上如何处置公孙滑?”

郑公姬寐生接道:“大夫处置得当,至于如何治罪,孤实不知如何定夺,大夫可有妥当安置之法?”

颍考叔思之回道:“共城收复,匪兵剿杀殆尽,公孙滑根基已断,料其再也无法掀风起浪,臣以为可将其迁往黄泉洞,与姜后作伴了此残生!”

郑公姬寐生听罢愁容尽去,接道:“如此甚好,便有劳大夫密行此事!”

颍考叔领而去,郑公姬寐生独坐书房,从你柜中拿出一卷羊皮纸,于案上摊开,纸上乃是大周疆域版图。

郑公看的入神,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展现一抹笑容。

郑室内乱已除,桓武时期为又其打下坚实基础,郑公姬寐生心中再无牵绊,由此逐步施展心中报复,走向政治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