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说真的
傍晚,我回到家中,来到我的房间,回想那个时候与苏洛说话的场景,在学校里的那一句话,应当算是表白了吧?苏洛应该没有被吓到吧?我多么希望,在这个人人似乎都不接受我的世界里,有一个人能接受我,而她会有什么反应呢?至少当时她木讷了一会儿才反应回来也,虽然她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么我便是没有被拒绝了,那她现在是作何感想……
此时,父亲回家,来到我房间,他问我:“这几天学习学得怎么样?有考试了吗?”
“没有,学习学得还不错。”我回答。
然而父亲更在乎我这句话的,前面两个字,厉声说道:“放屁!怎么会没有?”
“真的没有!”我第一次听到父亲说脏话,而且声音特大,这屁给他放得,确实惊天动地。
“你刘老师都跟我说了,你自己会不知道?”
“刘老师说什么你都信?我被刘老师说杀人放火,你也信呀?”
“你考了62分是不是?”
“哦!那是上周考的啊。”
“上周考试你就没告诉我,这周考了吗?”
“没有。”
“那你解释一下,上周为什么数学考62分。”
我知道就算我说什么,父亲都会骂我,所以我选择保持沉默。不料,保持沉默却也被人骂对自己不负责,不及时改正错误。如此一来,我里外是差生,里外不是人,我是一头考试没考好的猪八戒,正在照着镜子。
更让我生气的还有刘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就知道刘老师都告诉你了,刘老师要是个女的,你跟刘老师都可以做夺命鸳鸯了!”我气愤地说。
……
父亲在生气地教训着我,其中句子不乏“混账”、“没用的东西”等字眼。连最亲近的人都开始数落我,心碎在所难免,我想世间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应该爱孩子的一切,包容孩子的缺点,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为什么父亲不会包容我这样的分数,他既然对我的低分反应如此激烈,那为何考高分了他和母亲却不欢欣鼓舞?他们容忍我的九十分以上的实力,却在他们心里装不下六十分的字眼。为何当我昼夜学习时他们送不来一声鼓励却在我打着电脑游戏时对我久久未绝的批评?为何他们由我这个年龄成长,却不懂我现在内心的想法?如此也罢,我那么劳累,却没人告诉我一声“辛苦了。”取而代之是“年轻人,这点苦算什么?”
父母大概都是这样的吧?自己不优秀,却希望自己孩子优秀,可归根结底却不知优秀为何物。我突然想起一次我坐在父亲的车上,我看到外面有人在清理垃圾箱中物品,但看着不像是清洁工。我便问父亲他们是做什么的,父亲说他们是清洁工,我直接反驳说不是,我见他们如此辛苦便开始唏嘘感慨起来。而父亲却说:“你管人家清洁工干嘛,你现在好好读书都来不及,还管人家?”
人越大,便越不想与父母谈心,我想这是有原因的。那天晚上,我与父亲吵了一架,我不记得我说了什么话,我却清晰记得,那一个晚上父亲没有打我,我们只是在争吵,吵到我声泪俱下,让我记不清下文是什么。而在那一晚,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我想在朋友中找一些慰藉,于是我打电话找了林正乐,而林正乐却对我说“有屁快放,没事别找我!”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但我深刻明白,我确实孤独。
无助,只能自助。自助一般都很贵,而且我吃自助必吃薯条……
某一天,在刘海的课上,刘海雷霆大怒,狠狠拍了讲台后,再与我们说话,他用其狂暴的语气讲了一堆话,话得意思大概是,我们年少无知,只知事物单方面,却忘记了其两面性的存在,王老师的话只适用于个别群体,而现在总有一些人,年纪轻轻不好好读书,什么东西会不会只知道抱怨这儿抱怨那儿。
刘老师身为数学老师,很多用词便没王老师那么贴切,他的话说到最后竟开始语无伦次起来,可能她真的是被班级上的所谓的不良学风气坏了。而把这个风吹起来的人,是班级里的语文老师,他更是暴跳如雷了。
其实从王老师任教于我们班级以来,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学习的人便持续减少。坐在班级后面那一排同学,大多是不爱学习的,原本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们在一起玩耍,其中包括王伟,然而在王老师的教书又教人方法下,班级兴趣小组越来越多,诚然都不是很正式的,只是一群拉帮结伙讨论学习以外的事情,便是兴趣小组了,像王伟有一个Wind乐队可能正式一点儿,其他人便有玩儿悠悠球,玩滑板,玩魔方之类的。
有兴趣固然是极好的,但是兴趣这种东西不能带到学校来。一次一位玩悠悠球的同学在练习招式时被刘海逮个正着,刘海在教训那位悠悠球同学不务正业时还说了一句许多人都无法反驳的话:
“你玩儿这个能赚多少钱?”
最后,那位悠悠球同学被刘海的话所刺激,下定决心,痛改前非,重新拾起笔做起算术来,加加减减学记账,他改行打麻将了。
有兴趣固然是好,而兴趣这种东西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
又过了不久,班级里勤勤恳恳学习的同学又一度减少,所以才会有今天刘海在讲台上说着“这个世界并非是让它来适应你们,而是让你们去适应它”这样的画面。刘海班主任的激情演说,确实让几个学生又开始认真读起书来,然而王老师在一次课堂上向大家大声宣告:“教育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摆脱现实中的种种,而非去适应他,这句话原文取自周国平先生,我拜读过他的作品(王老师拜读过并不稀奇)”。
这样一来,我们面对两种抉择很是无奈。我与林正乐因为读过的书比较多,所能分得清相比较下的谁是谁非——这便是读书的好处,它不至人迷茫。而至于那些本身便讨厌刘海的同学,仿佛他们身后有王老师作靠山,张扬更甚以往。于是乎爱学与不爱学的同学,分成了两派,且更有意思的是,我的班级里,爱学的一般都坐教室前排,不爱学的自然便在后面。两派林立,相互看不起对方,而背后,自然而然是刘海与王老师的斗争。在以后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便能在语文和数学课上,见到类似武侠小说中招招互打互拆的场景,第一回合,刘海提倡大家现年龄段别多想好好读书将来必有保障,王老师便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多想是对的,是人的生理反应,人在这个年龄段自然而然会开始想各种事物,再到后来刘海便说心态都摆不正的我们怎可能会听话,这是句反话,她就是让我们专心读书,王老师便在她课上反驳到“老师自己的心态都不一定能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