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尴尬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我总是一开口就说错?

在我试着解读凯莉的非言语信息并想从她的眼中参透她的意图时,我也在绞尽脑汁地想一些聪明话来说。此前,我从不曾处于今天的境地,需要对一名少女说一些罗曼蒂克的话,现在我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于是当她在我耳边低语着说出“我以前从未对朋友有过这种感觉”这种模棱两可又暧昧的话时,我彻底懵圈了,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才好。

尴尬者在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上都有困难。通过尴尬者在像自闭症指数这样的测试工具上的表现,我们可以知道,与善于交际的人相比,他们在交际语言方面存在困难,后者指的是在社交会话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可能会加深我们对此的理解:从他人话语中提取意义;说得太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以及无意识间过于直接生硬。

说到理解方面,尴尬者不太容易从社交会话中领会到别人言语之间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在理解反话和笑话上也有困难。但是,即使尴尬者的言语智力成绩能达到人群中的平均水平,甚至在平均水平之上,他们依然很难从社交会话中抽取出说话人的题中本意。然而,在阅读理解任务上,当需要去推测故事中人物的想法与感受时,他们的表现常常和善于交际的人一样好。这表明他们可以正常抽取书面沟通中的深层含义。

虽然研究者还没有弄清楚尴尬者语言理解问题的精确原因是什么,却提出了不少假说。也许他们在发现非言语信号或面部信号上的困难造就了他们的社交理解缺陷;或者,他们无法很好地利用声音线索,比如抑扬顿挫和声调。无论具体机制是怎样的,了解这一点就已经很有帮助了:尴尬者不能够很好地从社交会话中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这使得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怎么说才好。

社交尴尬者总是不知道在社交场合自己该说些什么。对于别人来说非常自然的东西,到了他们这里就显得很有挑战,比如说在发起非正式的社交互动时该怎么说,跟别人一起闲聊时又该说些什么。他们其实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可说,但他们常常就像一本缺失了封面和起始章节的书一样,因为这种缺失,使得读者和作者无法相互认识,毋宁说深度交流了。

要想轻松地知道该如何去说,他们应当了解绝大多数人在相互认识时喜欢谈论些什么。来自上百项研究得到的大量确凿证据显示,人们最常谈论的那些具有社会性质的话题,比如说,人们喜欢谈论人际关系,像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与同事的冲突啊,卡戴珊家族(the Kardashians)的娱乐新闻啊,等等。人们在谈论人际关系时,通常也是在分享自己的社交难题并搜寻来自朋友的宝贵意见。大多数人也会喜欢一起聊八卦,它常常被视为带有负面意味,但实际上八卦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比如说,下面两句话都可以被当作八卦来说:“艾伦(Ellen)很聪明,你应该多和她交流”,以及“芭芭拉(Barbara)不值得被信赖”。

图3.1 解读情绪的另一个有益框架就是思考它们是如何组织的。研究者发现,情绪通常是围绕两个轴来组织的,其中横轴代表个体将自己当前的情绪评估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纵轴则代表个体的心理唤起水平。

当尴尬者开口说话,他们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打住。尴尬者更适合做演讲而不是与人会话,但很遗憾,在日常社交中没有人喜欢对方向自己演讲。一旦他们进入演讲模式,就相当于进入了他们的非社会性兴趣领域,他们的言谈中不自觉地就带上了几分盛气凌人的意思,虽说他们的本意并不想那样。可想而知,会话的另一方会有多么不情愿傻呆呆地站着聆听此人的长篇大论了。

关于会话的五个话题

让人舒服的会话通常取决于你能否带动会话的另一方聊起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下面这个列表提供了有效开启会话交流的一些常规小问题及相应的回应方向。

1.最近在忙些什么?→能告诉我你最近的一些兴趣点吗?

2.你是怎么认识安迪(Andie)的?→能告诉我你和安迪相识的故事吗?

3.你还好吗?→这周/周末你想做些什么?

4.你来自哪里?→你觉得居住在纽约,你最喜欢什么?

5.最近工作怎么样?→你觉得一年后这份工作会怎么样?

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交尴尬者并不是存心想惹人讨厌或者存心想盛气凌人,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何他们更善于演讲模式而不是相互间会话的形式呢?还记得社交尴尬者的大脑在不活跃的时候是无法对社交信息进行深思熟虑的吧?这意味着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关注社交信息,从而导致他们关于社交话题也就实在无话可说。他们倒是常常对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译者注:一款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森林砍伐以及在《权力的游戏》(Games of Thrones)中“冬天是否真的来临了”想得更多一些。可以想见,如果遇到对这些主题非常熟悉的人,他们就会有的可聊、相谈甚欢,因为双方都有相当的知识基础,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倘若不幸遇到的恰是对这些非社会话题不感兴趣的人,他们就会下意识地中断常规性的一来一往的对话,甚至一不留神就开启单方面的演讲模式。

一旦社交尴尬者进入演讲模式,他们常常会把冒犯人的评论转换成冒犯人的独白。为了说清楚为什么社交尴尬者那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冒犯了别人,甚至常常一开口就说错话,就需要先搞清楚“说得对”与“说得合适”之间的区别。说得对指的是你说的话在客观上是正确的,说得合适则是你说的话能引起听者的兴趣,能促进对话的有效展开。

当我在和凯莉跳舞时,我的脑子在飞快地运转,想找出一些不同凡响的话来说。首先浮出我脑海的情话差不多是这样的,“你闻起来像草莓一样香甜”或者“我们的眼睛都要贴在一起了”。这些听起来很对,但是此时此刻并不怎么合适,好在我也总算忍住了没有说出口。此前我听过更加糟糕的版本,我的朋友艾利亚斯(Elias)曾经在一个聚会上讲起自己对前女友说过的“不合适”的话,以此来提醒新交的朋友们别再犯类似错误。他当时对女朋友说的是“我们现在能谈一下那个话题吗?”我们的另一个朋友,史蒂夫(Steve),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社交尴尬者,他在听完了艾利亚斯完整的分手故事之后,还是没有搞明白艾利亚斯的话到底有何不妥。他脱口而出自以为有助于澄清问题实质的反问句:“艾利亚斯,你们分手难道不是因为她跟别人好上了吗?”这句话在事实层面是正确的,但在社交上则非常不合适。别人很自然地会认为说这话的人有意冒犯或者居心不良,他们自己则会在明白自己的话有多么不合适之后感到既羞又愧。

社交尴尬者逐渐意识到,他们容易一开口就说错话的原因在于,他们总会误解别人的真实意思。因为拿不准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不该将自己独特的兴趣点拿出来与人交流,为了避免冒犯他人,他们常常三缄其口。

让谈话的另一方享受与你交谈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对她的话做出很好的回应,而不在于你通过告诉她一些什么来显示自己有多么聪明与渊博。要想成为一个更好的沟通者,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就必须学会鼓励对方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对他们试图告诉你的事情表达共情。当你表现出对别人所说事情的兴趣时,你传达出的是对对方整个人的关切,满足了人们寻求能真心关切自己福祉的对象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