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品选购与鉴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银饰品的历史

一、银的主要用途

银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金属之一。纯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金属光泽强,密度10.5g/cm3。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能与金、铜、镉、铝、镁、钨、锡等金属组成合金用于电子电器、工艺饰品等领域。银的熔点960.8℃,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氧化。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子、新能源、太阳能电池、风能、发电机等领域。银对光反射的灵敏性,可用于催化剂和影像业。由于银具有抗炎特性,还能用于医疗领域,如治疗大面积烧伤用的纱布需要镀银离子。银的化合物中,部分卤化银用于生产感光胶片;硝酸银用于镀银,可制作银镜;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银首饰和银器具有良好的反射率,磨光后可以达到很高的光亮度。除了装饰、美化的作用外,我国古代还使用银器来检验毒物。银接触某些有毒物质(主要指砒霜,古代限于技术,制作的砒霜往往含硫,实际纯砒霜是不含硫的)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颜色与银的银白色有所区别,由此判断是否有毒。此外,银离子对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能使微生物被吸附后迅速死亡,因此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很强。因为它对身体没有任何毒害作用,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甚低,平均含量为一千万分之一,亦即每吨岩石中仅含银0.1克。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仅比金高约20倍。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天然银存在,但主要以化合物状态产出。银的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虽然银的工业矿物不少,但它们却很少富集成单独的银矿床,通常是以分散状态分布在多金属矿、铜矿及金矿中。

银币曾经作为银本位制国家的法定货币,盛行一时。但随着货币制度改革、信用货币的产生,银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目前,铸造的银币主要用于投资和纪念。近两年来,白银的投资需求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尽管工业用银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下降,但投资需求的增长已经填补了实体市场的低迷,随着经济的复苏,实体市场也将出现需求的上涨。

二、银饰品的历史文化

从古至今,人类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银器文化,这一类文化与人类创造的其他艺术文化一样,具有高度的欣赏性。中国银饰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银饰品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1)唐朝银饰品

中国古代银饰品是在唐朝及其以后兴盛起来的,而银饰品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朝银饰品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唐朝银饰品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2)宋朝银饰品

宋朝银饰品已非常发达。据记载都城汴梁已有银铺,南宋朝廷及王公贵族对金银饰品的需求有增无减。从记载及考古发掘来看,宋朝银制品多为酒器、茶具和装饰品。

宋朝太上皇帝御赐养老白银鎏金腰牌

宋朝纯银鎏金总兵腰牌

(9.2cm×5.7cm×0.7cm,重200g)

(3)明朝银饰品

在明朝银饰品的纹饰中,龙凤形象或图案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朝银饰品中素面者少见,大多纹饰结构趋向繁密,花纹通常布满器物周身,除细线錾刻外,亦有不少浮雕类装饰,对以后清朝的银饰品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4)清朝银饰品

清朝银饰品保留下来的极多,大部分为传世品。从风格上看,清朝银饰品既有传统风格的继承,也有其他艺术、宗教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清朝银饰品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调配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发展看,银饰品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而在同一时代中,银饰品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横向渗透和影响。银饰品是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并发展的,它从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清朝大内御前侍卫银腰牌

清朝御前带刀护卫的出入证(重33.85g)

清朝银器(一)

清朝银器(二)

清朝银器(三)

(5)现代银饰品

现代银饰品随着人们对彰显个性和追求时尚的需求而飞速发展,对首饰行业是一个巨大的补充。现代时尚银饰品有着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在材料上拥有中性不俗的质感,在款式上更注重休闲个性,在设计上更加大胆夸张,更适合日常佩戴。

龙湾邵氏家族所捐明朝银饰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