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无人机实时战术侦察

在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无人机都被频繁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虽然无人机不是战场上空执行空中任务的主力,但也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无人机被大量运用开始,在战场上执行战术侦察任务就是其最主要用途,但老式的无人机滞空时间短,飞行高度低,侦察监视面积小,不能连续获取信息,甚至会造成情报“盲区”,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且,早期无人机上携带的胶片侦察照相机在返航回收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因此送达指挥官手上的空中侦察照片已是数小时前的情景,根本无从反映最新的战场目标情况。虽然对于固定目标而言,这一点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对于坦克、自行火炮或者机动式导弹发射车辆等移动作战目标来说,数小时前的情报也许会变得毫无价值。

直到实时无人侦察机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20世纪80年代,以英国、加拿大、德国、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实时战术侦察无人机。最先问世的是加拿大和德国联合研发的CL-289无人侦察机,这种无人机通过火箭助推器发射,载有红外线照相机,能够在70千米范围内实时传输战场情报。

CL-289无人侦察机发射瞬间

不久后,英国马可尼航空电子工程公司推出了“不死鸟”无人侦察机计划,该机最大飞行高度近2500米,作战半径60千米,具备实时战场侦察能力。然而由于技术不过关,该计划从一开始就麻烦不断,甚至到了1998年服役后仍然暴露出了不少性能上的缺陷。

“不死鸟”无人侦察机系统

与此同时,洛克希德公司根据美国陆军的使用情况推出了一个名为MQM-105“天鹰座”的新型无人侦察机项目。“天鹰座”无人侦察机除了将装备实时战场侦察摄像机外,还安装了一种新型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因此将具备利用激光束发现并锁定高价值目标的能力,从而引导155毫米“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攻击目标。遗憾的是,由于预算严重超标,加上该机机身体积非常小,要装载容纳如此之多的先进光电设备和传感器,以当时的技术能力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天鹰座”无人侦察机项目于1987年宣告终止。

无人机小知识

中国对抗早期无人机

20世纪50年代,美军曾多次派遣无人机对我国进行侦察,当时美军使用的是“火蜂”高空无人侦察机,其飞行高度甚至要高于我国当时的战斗机。之后我国科研人员和飞行员经过探索,在战斗机达到同等高度后,再次加大推力,获得向上的冲力,虽然仅有一瞬间,但飞行员们抓住了这一战机,最终多次成功击落美军无人机。

MQM-105“天鹰座”无人侦察机,全长2.08米,机身直径仅0.66米,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无法将各种侦察装备安装在如此小型的无人机中。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推出了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它的出现令无人侦察系统成熟起来。它装备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看穿云层和风沙,携带的光电红外线模组能够远距离长时间进行全区域动态监视。在侦察到目标之后,经过飞机上的处理器将画面进行处理,传送给地面控制站,同时能用文字显示传输目标物的坐标和速度。

伊拉克战场上的RQ-4“全球鹰”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