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美术交响之现状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历史并不长,如前所述,自1957年马来亚独立至今只有50余年的历史。随着大批华人南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相互融合,各个民族所展现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情使得马来西亚的本地色彩趋于多样化(图1-15)。
图1-15 华人节盂兰盆节庆活动
如今马来西亚的华人美术已经呈现出成熟、繁荣、昌盛的局面。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把中国传统艺术带到马来西亚之后,经过百年努力已将其发展成为马来西亚国家美术的一个有机部分。同时,也将西方各流派艺术加以融合变成属于马来西亚国家美术的一个有机部分,形成了当下“一体化二元性三主义”的美术文化现象。
一体化是指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本体。
二元性是指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上既要用华人意识传承中国传统的文化,又要以国家意识去创造反应马来西亚文化的作品,从而形成其情感上、作品上的二元性文化。换句话说,二元性是指马来西亚的华人由华侨转变成华人以后形成了祖籍中国、现籍马来西亚的双重国家、国民情感,文化形成明显带有文化二元性。其一,既具有中国之血统,又为华人之身份,他们要固守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传承。许多与宗教礼仪生活习俗相关的美术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庙宇的修缮、宗室的翻新依旧起着教化的作用。如马来西亚槟城大伯公庙之修缮与保存,增加了传统文化场所,同时也是对中国文脉之传承。其二,作为马来西亚国民,在国民意识的驱使下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马来西亚美术文化的建设,创做出了具有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马来西亚华人作为马来西亚国民具有的这种文化二元性是世界各国华人的共性。
二元性又使得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追求和提倡“三主义”的美术文化发展方向。
三主义,指写实主义、融合主义、多元主义。写实主义指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抽象主义的美术观念。如20世纪初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华社掀起了反封建旧礼教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思想,强调真实的生活再现、物象再现。融合主义,则强调把中国传统绘画与马来西亚本土文化及西方绘画艺术相互融合,并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马来西亚“峇迪画之父”蔡天定、油画家张耐冬等就是这类的代表。多元主义则是在各种艺术风格流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运用各种造型元素为主来构成画面的美感。如钟泗滨、陈文希、张荔英等画家就是这类的代表(图1-16)。
图1-16 女画家张荔英自画像(油画)
综观当今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写实主义和融合主义不仅是当今美术发展主体与主流,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主体与主流;而多元主义的出现则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形成的另一股新生的华人美术力量,丰富了马来西亚华人美术文化乃至马来西亚国家美术文化的风格、样式。源于这三主义形成的各自画家群体都为马来西亚今日美术的繁荣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一 当代教育之齐驱
今日马来西亚的华人美术教育已与早期英属新马两地华侨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伊始于私人画室的英属新马两地华侨美术教育,到今日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开展的美术教育,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支撑马来西亚国家美术教育的主要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近百年来,由20世纪20年代伊始的几所私人画室,发展到以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大马中央艺术学院、西马美术学院、赤道艺术学院、沙巴艺术学院等高校为主体的美术教育机构共同开展的美术教育事业,已呈现出更强发展的姿态。由早期的炭相画、水彩画及油画简单的学习方向发展到如今美术学、绘画、雕塑、艺术设计、数字动漫等专业学科,涵盖了水墨画、油画、水彩绘画等,美术教育模式也由单一的英属新马两地华侨间的互动发展到国家与地区、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如沙巴艺术学院与超过60所中国大专院校合作办学,这些学校包括武汉工程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同时也协助许多中小学在美术领域的发展与交流等。师资力量也由早期来自于中国扩展到留学与世界各国,其学缘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形成了一支具有留学背景、视野开阔、学识扎实、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大学之间也相继开始交流与合作。1997年后,中、马两国政府正式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拉开了两国教育合作的序幕,马来西亚的教育逐渐被中国的教育机构认可。2003年9月中国教育部对于部分优秀的马来西亚私立院校进行认证,其中包括以下类型的教育机构:
(1)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国立大学、国立学院、国立高等学院或研究所;
(2)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包括私立大学、私立学院、外国大学分校。
此外还有教育设施,包括国家美术馆、博物馆、研究所、画廊、纪念馆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形成的各州政府文教机构和华人文化团体,如孝恩文化基金会、雪华堂文教委员会、林连玉基金会等;美术社团,如马来西亚现代水彩画家协会、吉中艺术协会;宗祠,如马来西亚各地的天后宫、马来西亚槟城大伯公庙等;协会,如马来西亚画家协会、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等;画廊,如椰风画廊、谭绍贤画廊等(图1-17);美术馆,如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马来西亚佛光缘美术馆等;纪念馆,如兴建中的抗日历史纪念馆、马来西亚林连玉纪念馆等。各种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推动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及其教育发展的常态,继承了英属新马两地华侨美术社团团结华人共同发展的传统。巾帼不让须眉,女性社团也举办了许多展览,2007年3月3日马来西亚妇女发展机构和槟榔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了《女人画女人——马来西亚女性艺术展》,展出女画家以女人为主题的画作。这次参展的女画家有源子玲、西锑玛丽娅、李爱丝、吴美月、源淑芳、邱玲琦、李慧兰、珠芝拉、诺雅缇、卢敏慧、郑奕敏。这11位本地女性艺术家借助其画笔向人们展现了女性画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此次画展与男性画家相比艺术水平毫不逊色。
图1-17 谭绍贤《水石恋》(钢笔淡彩)2004
马来西亚儿童美术教育自1920年至今经历了初期的学校教育阶段、中期的社会活动阶段和当下的国际交流阶段,在迅速发展中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今儿童美术教育更加注重走出学校、步入社会,与身边的生活紧密相连。如始于2001年的“城市小孩”计划、2009年滨州艺术画廊推出的“小星星计划”、2011年州政府的“无塑料袋计划”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意与文化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国家未来主人翁的美感教育,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马来西亚校外儿童绘画班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显示出家长对儿童美育的重视。
经过百年的努力,现今的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及其教育形成了“一体化、二元性、三主义”的创作与教育模式,构成了三线并行、互为交叉的发展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仅在其国内得到了认可,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使人看到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的未来和前景,正如当日马来西亚雪华堂顾问林玉静提出的“南国拓荒,笔耕画坛,丰功伟业,史册传扬”{L-End} 。
二 百花齐放之争艳
当今的马来西亚美术创作呈现出如前所述的三大主义之繁盛状态。
峇迪画传统已经衍生出水墨画、油画等不同门类。
华文书法教育在政府认可的前提下,伴随着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
水彩画则呈现出在深耕于本土创作的同时,还配合国内各地水彩画家的互动与交流,为促进马来西亚水彩画艺术的更大发展而共同努力的趋势。如马来西亚现代水彩画会曾在2008年以《美丽的马来西亚》为题举办马来西亚全国性的水彩画展、2009年4月19-28日在巴生太平街博雅艺术中心举办的《马来西亚当代艺彩画展》等。
油画则以黄振景、张耐冬、杨淅麟、谭绍贤、戴懋龙、张汉发、陈昌孔等画家为马来西亚现当代南洋油画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为马来西亚油画、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早期华人带入英属新马两地的中国式美术及其美术教育经过百年岁月的沧桑早已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而今又由马来西亚华人将其带向国际,并且开花结果。百年的努力,骄人成绩是英属新马两地华侨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和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的作品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优秀美术作品得到了华人社会马来政府的认可,并获得了邀请在国家艺术馆举办常年美展,如1958年首次举办常年美展就有张礼棠、陈文希、钟泗滨、蔡天定、谢玉谦、杨曼生、林清河、吴家安、戴惠吉、林浪新、范友卓、蔡荔英等华人美术作品被邀请参加展出;1961年、1966年分别举办了蔡天定回顾展。
1994年钟正山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在中国与中国大学合作办学的先行者。开放的中国张开双臂欢迎这位马来西亚艺术教育的巨子到中国实现他的宏伟构想。他首倡以一校两制方式,联合创办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中国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1998年与中国株州炎帝专修大学创办了正山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不仅为中国培养了急需的艺术设计人才,而且一校两制也开创了中国高等院校概念全新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另外,钟正山还到云南财经大学捐献3000多件作品及文物,积极宣传马来西亚的华人美术,让马来西亚的华人美术走向世界。
中马两国在1989年互相放宽之后,两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都来往得非常频繁,在文化方面,尤其是艺术的接触异常丰富,中国画家到马来西亚举办展览的机会增多了,马来西亚华人画家到中国各地进行交流和举办展览的机会也在逐年增多。1991年8月马来西亚第一批20位画家到中国广州、杭州、上海、南京、北京、西安、桂林等地与当地画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带回了中国当代艺术信息,达到了交流的目的。随后,张耐冬、苏乃群等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家到中国研究院举办展览,张野波、谢忝宋、钟正川、郑浩千分别先后到中国北京、杭州、南京、广州、南宁举办个人作品展,并获得好评。“中国美术界非常惊讶在中国以外仍有一些人积极从事中华文化艺术创作而感动不已。”{L-End} 至此,两国交流逐日增多,呈现出频繁交往的现状。
此外,笔者不得不在此提一下马来西亚华人举办的一些文化艺术节。如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自1984年举办以来已有十余载的历史,抗争与融合始终都是华人文化节的主题所在。在华人社团的积极努力下,华人文化节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反映出华人社会以抗争求团结、以团结求发展的文化。积极思考马华文化节在当代马来西亚国家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当下的任务之一。
再者便是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自开办至今已有五届,最近一次是2011年10月,第五届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在吉隆坡外贸大厦会展中心举行。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自第一届以艺术家为主要参展单位发展到最近一届已有20个国家的55家画廊参展,涉及面不可谓不广。同时,马来西亚政府现在也开始重视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且历届都有马来西亚的太子和太子妃剪彩。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是东南亚区域内汇聚东西方传统与当代艺术品的国际艺术大展。
由上述可知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创作、国际交流、艺术活动等处于一种发展向前的状态(图1-18)。
图1-18 画廊宣传
三 学术论著之跫音
近20年来,马来西亚各种文化协会、会馆、社团等大量出版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发展的相关书籍,如: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自1900年成立以来,除了出版会刊《文海》、《文协十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创会十周年纪念特辑1990-2000》、《砂华文协现藏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以外,还先后赞助出版和出版了有关砂拉越历史、文化、文学等类的著作,其中包括《砂拉越华族研究论文集》、《砂拉越河畔的华人神庙》、《砂拉越华人民间信仰》、《落地生根:海外华人问题研究论文集》、《反殖时期的砂华文学》等;又如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除了出版《会讯》、《愿景》文化季刊外,还出版以下特刊、论文集、学术专著:《文化十年论文集》、《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论文集》、《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3册、《马来西亚华人思想兴革论文集》、《马来西亚华团简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资料集(1984-2000)》等约20种。{L-End} 此外,还有华社研究中心、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马六甲中华总商、森美兰中华大会堂、马六甲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新山中华公会等各华团所,也出版了大量的有关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发展的相关书籍。这些书籍不论质与量均相当可观。
进入21世纪后,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界的史论学者在盛行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的大潮驱动下,紧跟其步伐开始展开对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及其教育史论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几部专著和一些专题研究论文,如: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于2002年出版钟瑜主编的《五十年艺坛四友专辑》,正山国际设计艺术集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东方艺术研究中心出版钟瑜撰写的《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史(1900-1965)》,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于2008年和2011年先后出版朵拉撰写的《心路》和《心路Ⅱ》,张景云主编的《马来西亚华侨美术史料集》,新加坡欧亚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王琛发主编的《马、中艺术产业的对话》等。马来西亚华人史论家在论文发表上也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如:陈玉佩的《马来西亚著名书法家与地域书风》、源子玲的《马来西亚艺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黄志庆的《马来西亚蜡染艺术:从民间工艺到名家辈出的现代美术》、邱玲琦的《在商品化过程寻找平衡点:试论走向大众文化的艺术品》、王琛发的《马来西亚国家文化政策对华人艺术创作的影响》等论文,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喜人的成绩。其中,王琛发主编的《马、中艺术产业的对话》是近来中马两国展开美术史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收编其中的论文均来自中国的美术家帅民风、王可大、张景鸿、杨宁、孔庆坚撰写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论文,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及研究视野对中、马两国的华人美术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对策展开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与观点,促进了两国美术史论研究的进展。成绩固然可喜,也应予以肯定,但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仍存在不足。与早期英属新马两地华侨展开的美术史论研究相比,现在有长足发展与提高,过去只有以玛戈为代表的少数华侨美术史论者在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到如今出现以钟瑜、朵拉、陈玉佩、庄梦轩、陈雁白、林艾霖、黄乃群等为代表的华人美术史研究群体,出现了在理论研究上追赶新加坡的发展势头。
近10年先后出版了数量可观的书画作品集,如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于1999年和2001年先后出版了《郑浩千画集》(图1-19)和《无意生象——刘庆伦意象书画集》、砂拉越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于2001年出版了许长南主编的《第十八届全国华人文化节:马来西亚名家书法暨水墨画集》、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于2001年出版了黄金炳主编的《承传:第一届(2001)马来西亚全国书法大展专辑》、华阳集团于2001年出版了黄森同编写的《任雨农书法集》、SGM综合文化中心于2002年出版了《第2届(2002)马来西亚、新加坡水墨画联展(特辑)》、南洋美专(马)校友会于2008年8月出版了《南洋艺术学院创立70周年暨马来西亚南洋美专校友会成立25周年美展——2008南洋风》、孝恩文化基金会于2009年出版了《艺术·生活·展望100位国际杰出画家联展·2009》(图1-20),笔者有幸被邀请参加此次盛大活动,水彩画作品与其他国家参展画家作品共同展出。此外还有自费出版画册的画家,如《谭绍贤绘画小品选集》等,相比理论研究画册的出版要显得繁荣得多。
图1-19 已出版的《郑浩千画集》
图1-20《艺术·生活·展望 100位国际杰出画家联展·2009》作品集
正如马来西亚雪华堂会长吴德芳为祝贺《马来西亚华侨美术史料集》出版所题写的:“为画坛留下时间的轨迹,为先驱记下开拓的功勋,为美术播下丰收的种子,为文化点亮一盏长明的灯。”{L-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