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约”:公共文化“互联网 +”服务平台
一 背景
2011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 5号文件); 7月,嘉兴市启动了以“共享和均等”为理念,以“资讯便捷、双向互动和零距离参与”为目标的“文化有约”项目及数字化互动平台建设。
2012年3月,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副部长杨志今对嘉兴市此项工作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2013年,“文化有约”网站全新改版,借鉴团购网站运营模式,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包成活动项目(文化产品),供群众预约参与,推出公共文化服务“团购式”互联网平台——“文化有约”网(http://whyy.jxcnt.com),并开通了手机微信服务号,“文化有约”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
2014年,“文化有约”列入嘉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2015年,“文化有约”平台推出3.0版,实现了摇号、众筹等功能。
“文化有约”的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进一步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嘉兴市“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平台。
“文化有约”网络平台
二 做法
(一)打造开放平台,整合系统内外资源
“文化有约”资源整合对象,由系统内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拓展到系统外的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由市本级公共文化设施拓展到各区、县公共文化设施;由政府主办公益性文化机构拓展到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机构。2014年,《全面推进“文化有约”项目实施意见》及《“文化有约”项目资金补助暂行办法》出台,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
(二)打造互动平台,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文化有约”建立了互联网平台、手机APP客户端和数字电视终端三大预约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同步晒出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和资源,以“菜单式”和“订单式”预约形式向人们提供免费培训、辅导、演出、讲座、展览、场地等活动。每项活动都可打分、评价,并作为后续经费拨付、评奖等依据。
(三)打造积分平台,激励市民积极参与
“文化有约”制定《用户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凡每日登录平台、参与活动、参与点评等行为均可获得积分奖励,但违约失信行为将被扣减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拥有优先参与特别活动的权限。
(四)打造众筹平台,彰显群众主体地位
“文化有约”研发出“我要参与”的众筹平台,在“活动征求”上,可投票支持文化场馆推出的活动项目,达到最低支持人数后即推出;在“发起活动”上,可发起个人文化需求,建立文化活动招募项目,达到最低支持人数后可组织推出,发起人有优先参与权;在“活动应聘”上,应聘成功者可以享受相应待遇或活动奖励。
(五)打造宣传平台,畅通信息知晓渠道
“文化有约”构建了全媒体宣传渠道,从互联网平台到电话热线、短信微信,从日报晚报到电台电视,从公交媒体到社区、商场视频,从统一标识、宣传口号、画册海报到书签、马克杯、杯垫,让公共文化活动家喻户晓。
三 成效
嘉兴市“文化有约”平台注重机制创新,丰富产品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长效机制,逐渐成为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渠道,成为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的知名品牌。
(一)百姓有约,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文化有约”平台通过对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满足了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甚至增加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村文化礼堂,活动范围也扩大到“大嘉兴”范围。“文化有约”在实际工作中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面,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增强了社会公认度,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根本上提升了群众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13年改版以来,“文化有约”网站的点击量已突破340万次,接受城乡居民预约服务18万多人次,推出各类项目2800多项,总计9300多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达150多万人次。
“文化有约”活动现场
(二)场馆有约,促进了社会资源的统筹协调
“文化有约”在政府层面上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工作小组,从文化系统内延伸到系统外,“文化有约”已不再是文化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作联盟,实现了部门联动和跨领域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互补。
在“文化有约”发展过程中,不仅统筹了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公共文化场馆及资源,而且还进一步统筹和协调了分散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民营机构以及市残联、市治堵办、社会公益团体等的公益性文化资源,并继续向县(市、区)深度延伸,使那些有益于民生、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活动常态化、系列化开展。公益性文化场馆和资源在“文化有约”这个平台上得到了高效利用和效能不断攀升,达到了群众“进得来、愿意来、有所获”的既定目标。
(三)政府有约,实现了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文化有约”平台将公共文化服务打包成一个个“产品”,供群众预约参与,将以往政府文化部门盲目、单向地送文化到基层改为群众自主选择、双向互动的模式,将文化需求与文化产品进行有效对接,提高了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效能,扩大了“文化有约”的品牌效应。
(四)社会有约,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文化有约”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鼓励社会力量承接文化项目,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目前,“文化有约”已吸纳近20家民营文化机构加盟,在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效益的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促进群众之间、社区之间、社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动群众素质提升、增强全市文化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
点评:嘉兴“文化有约”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统一服务和管理平台,提高了文化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依靠数字化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文化活动送到需要的老百姓身边,创新了服务形态,提高了服务效能,保障了文化民生;“文化有约”是科技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示范。面向未来发展,“文化有约”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多地探索公益众筹,拓展社会供给,利用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的文化类机构、企业和公众参与;更多地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数字化手段,开展互联网综合性、体系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