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
一 全球供应链贸易含义
本书标题为“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其实质是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产品内分工时代,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能否解释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如果不能,应如何完善。因此,明确“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的含义,是一项必需的工作。
笔者以“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理论”同时作为关键词,以精确检索为条件,在Elsevier、Springer、中国知网、国研网以及万方数据库都毫无收获;转而将“全球供应链”改为“供应链”,将“贸易理论”改为“贸易”进行检索,可以获得部分文献资料,但都集中于供应链贸易管理和供应链贸易融资两方面,关于本书研究方向的文献不多。
定义“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本书从字面的基本概念出发,可将“全球供应链”视为“国际贸易”的前置定语,从“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这两个概念入手。
国际贸易是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按交易标的特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又称物品贸易,这种贸易的标的物是物质产品,如粮食、机器等,它们具有可触摸、可看见、外在的物理特性。而无形贸易又称服务贸易,这种贸易标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服务,如运输、保险等,不具有可看见和可触摸的外在物理特性。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全球供应链是在供应链中引入国别地理的视角,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形式,各个实施战略全球化的企业链接而成的跨越国界的供应链。
因此,对“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以下简称“全球供应链贸易”),笔者尝试将其定义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实施战略全球化的企业,依据产品内国际分工原则,通过全球供应链的运转,实现商品或服务在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换活动。在全球供应链贸易中,同样包含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而信息交换、资金交换和产品交换也始终贯穿其中。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供应链产品内分工跨越国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
二 全球供应链贸易特点
在此,不禁自问,全球供应链贸易的特殊性在哪里?审视定义,其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分别为“企业”、“实现”和“交换”,本书从这三个词语展开讨论,剖析全球供应链贸易与一般国际贸易的不同之处。
(一)参与贸易的主体不同
参与贸易的主体,即“企业”不同。企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首先,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其次,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也就是能够给社会提供服务或产品;最后,企业是以取得收入为目的,即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全球供应链贸易的企业,与一般的企业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二者同样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前者必须是被包含于某个全球供应链中的企业,分享供应链带来的利益和风险。还需要指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并非固定,而是依据战略全球化的策略,主动选择或退出某个全球供应链,乃至某几个全球供应链,因此,企业所在的全球供应链是动态变化的。
(2)虽然二者都以营利为目的,但前者更加看重长期利润,为维系稳定的合作和持续的交易,企业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关系乃至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为此,企业会适当放弃部分短期收益,如为满足下游企业的需要,自行支付成本改进设备。而一般企业,由于较多是一次性的交易,难以固定交易对手,无法追求长期利润。可见,二者的目标是不同的,前者是长期利润最大化,后者是短期利润最大化。
(二)参与贸易的条件不同
参与贸易的条件,即“实现”的条件不同。实现全球供应链贸易,除一般贸易所需的询盘、还盘、签订合同以及执行合同等步骤外,还需要一个条件:实现全球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实现这一条件,有三个基本的步骤:设计、管理和风险防范。
(1)设计。全球供应链是由多个在国内外的供应链成员“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构成的物理网络,以及与它们的业务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和资金流网络组成的有机系统。网络节点结构的设计,决定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和业务运作的流畅程度,应从设施及容量、结构及流量、信息网络及集成和供应链网络的发展性四个方面入手。
(2)管理。全球供应链管理与本土化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基本一致,但由于涉及国外业务,使之更加复杂。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五个方面:需求和供给管理、新产品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订单履行管理。
(3)风险防范。全球供应链覆盖地域更广,潜在风险更多,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供应链发生断裂。其风险总体上可归纳为五类:自然风险、政治和经济风险、独家供应商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以及企业文化差异风险。
(三)参与贸易的客体不同
参与贸易的客体,即“交换”不同。显然,在全球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交换对象是商品和服务,本书将其统称为企业的产品。依据卢峰(2004)的区分,可将产品分为一级产品和二级产品两类。
一级产品是能独立发挥某种消费和生产功能的物品。一级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主体,能够直接消费和利用的最终产品;另一类是厂商之间提供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二级产品在自身形态上不具备独立的消费和生产功能,但是通过组装、连接或加工等程序,以原生或转换形态可构成一级产品的特定组成部分。二级产品也可以分为两个子类:一类是零件、部件、配件、子系统组件或模块等,通常被称为中间产品的物品,可称为零件类二级产品;另一类是原料,如棉花、木材、化纤、钢材和其他金属等,可称为原料类二级产品。
全球供应链包括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制造以及最终产品零售等多个环节。因此,原材料交易、中间品交易和最终产品交易都被涵括在全球供应链贸易之中。按上述概念,全球供应链贸易同时覆盖一级产品和二级产品,且从节点企业的数量和交易次数上看,二级产品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更大,这正是本书研究的侧重点。而一般的国际贸易,大多是将最终产品销售至消费者的过程,属于一级产品的交换。可见,全球供应链贸易与一般贸易的交换对象也不同。
综上所述,全球供应链贸易与一般的国际贸易有所不同,体现为三个方面:参与贸易的主体不同,企业被包含于全球供应链之中,且注重长期利润;参与贸易的条件不同,企业需设计、管理和防范风险,来保证全球供应链的有效运转;参与贸易的客体不同,全球供应链贸易中,二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更大。自然,全球供应链贸易的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与一般贸易也会不同,这正是本书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
三 全球供应链贸易的组织模式
在全球供应链贸易中,位于供应链中心的核心企业,对与全球供应链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依据全球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对其他节点企业的控制力强弱不同,可将全球供应链贸易区分为三种组织方式:企业集团型、企业联盟型和生产外包型。
(一)企业集团型
企业集团型是指全球生产链中的核心(旗舰)企业以参股形式获取嵌入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包括前向的原材料生产和供应以及后向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并获得一定的所有权和控制力。如此,该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可以控制从原料准备到产品零售的全部行动。
构造企业集团型全球供应链后,各个跨国节点企业之间的国际贸易成为一种企业的内部交易。由于交易是在企业内部通过组织安排进行,可以避免企业间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投机等风险,可以降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可见,企业集团型全球供应链不仅可以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适合产品技术需严格垄断的企业。
企业集团型全球供应链的不足体现在: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较慢。由于企业集团往往组织庞大,管理结构复杂,这是导致反应速度慢的重要原因。而且,经济学常识显示,过大的生产规模会造成规模效应递减,出现管理效益降低的情况。目前采用这种方式组建供应链的企业越来越少。
(二)企业联盟型
企业联盟型是指各个企业通过合作协议或隐性约定联合组成全球供应链的形式,其中,核心企业不再对链接企业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不再把供应链各环节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
在国际贸易中,寻找一个合适的供应商或需求商,并且双方对价格和其他细节达成一致,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如果双方只进行一次性的贸易,则每一方均希望尽可能大地获得收益并降低所有成本,根据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原则,双方都不能获得最佳收益。反过来,如果认识到一个稳定的供应链有可能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从多次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企业会注重合作关系的建立,而不再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旦双方之间建立了良好信誉,则双方的反应速度均会提高,双方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均会下降,实现共赢的效果。
因此,企业联盟型全球供应链,既能发挥供应链的优势,又可以降低核心企业管理成本,适合产品技术可在小范围内扩散的企业。
(三)生产外包型
马士华(2000)指出,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企业完成,这就是所谓业务外包(Outsource)。
生产外包型全球供应链,是指在全球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将企业中非核心业务转移给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完成的形式。其中,核心企业不再参股或签订合作协议,而是通过核心技术控制整个供应链,该模式适合可模块化的产品。
依据上述定义本书认为,以生产外包的形式参与全球供应链贸易的核心企业,应当具备三个特征:(1)核心企业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活动,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全球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企业;(2)核心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和稳定的贸易关系,把其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3)核心企业应对其他节点企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不仅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而且可实现对其他节点企业的隐性控制。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全球供应链的组织方式,其生产方式都体现为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协作生产,只是核心企业对节点企业的控制力不同,而国际贸易是全球供应链运作的一种物化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