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北宋时期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
陈抟在道教史上是继老子、张陵之后又一道教至尊,被称为“陈抟老祖”。受陈抟内丹学的影响,山东产生了一批如张咏、田告、刘概、李之才等道教名家,并使山东内丹学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一 陈抟内丹思想的特点
陈抟将佛家“心”与“空”的观念融入内丹学理论,提出内丹修炼的五种境界;把老子“无极”作为内丹学的思想基础,提出“无欲以静”,并用《易》图说明内丹的修炼方法和过程,将内丹思想易学化。
(一)佛道合一
陈抟借用佛家用语和思想,提出“夫观心者,非空空视心也。心统性情,又兼意识”。认为宇宙万物乃阴阳之气所生,有成有灭,视之如幻而不必执着,并提出“顽空”“性空”“法空”“真空”以及“不空”等内丹修炼的五种境界。只有当超越前四个阶段而进入“不空”状态时,才能达到成仙的境界,达到佛道合一。
(二)丹老融合
陈抟内丹思想是老子无极思想的体现,作为《无极图》中最高范畴——无极,本身即来自《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其内丹思想中的“无欲以静”观念来自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都表现了内丹学与老子思想的相互融合。
(三)易丹结合
宋代道士陈抟精于易学,开辟了图书解易的先河,陈抟把《易》学和丹道结合起来,用《易》图说明内丹的修炼方法和过程,将内丹思想易学化。陈抟将太极、阴阳与八卦相结合,以八卦标示阴阳消长的空间方位。“先天”与“后天”出自《乾·文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在宋代以前,没有先天与后天八卦组合结构。
图5—1 伏羲之先天八卦图
陈抟根据《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而创造出一个“先天八卦图”,也称为伏羲八卦图。根据“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而创造出了“后天八卦图”,也称为“文王八卦图”。这两个八卦图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陈抟认为,阴盛于坤位(北方),而阳盛于乾位(南方),自坤位至震位(东北方)则一阳始生,然后经离位(正东)、兑位(东南)到乾位,阳达极盛;再由乾位至巽位(西南)则为一阴,经坎位(正西)、艮位(西北)到达坤位,阴达极盛,为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
二 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
北宋时期,出现了张咏、田告、刘概、李之才等曾经师事陈抟的弟子,他们为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张咏
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自称九河公,谥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三年(978),张咏参加科场试作《不阵成功赋》,强调太宗明年将有河东之幸,因文章对偶显失,失去得中状元的机会。遭此变故,张咏心灰意懒,乐闻神仙事。
但陈抟对张咏甚为欣赏,认为他当为公卿。韩琦《张公神道碑铭》有云:“尝访云峰陈先生抟,一见公,厚遇之,顾谓弟子曰:‘此人于名利淡然无情,达必为公卿,不达则为帝王师。'”后来张咏果然成为重臣,颇有才干。
陈抟对张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张咏好道性格的影响,“喜任侠,学击剑,尤乐闻神仙事”,以具有“嵩阳旧掩扉”的学道资格为荣。二是使张氏以道家思想治理西蜀民政,使西蜀恢复了生机。
(二)田诰
田诰,生卒年不详,亦称田诰,字象宜,号睽叟,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仁宗年间,济南人翟书将搜集到的田诰诗文四十八篇编为三卷,写成了《暌叟别传》一书。其主要事迹载入北宋临淄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陈抟对田诰的影响主要有:一是以《诗评》授之,影响其诗歌风格。《渑水燕谈录》云:“尝学诗于希夷先生(陈抟),先生以《诗评》授之,故诗尤清丽”。二是不愿出仕的行事风格。田诰先隐于嵩山,后定居于济南明水,在百脉泉畔聚徒授学,从学者常有数百人,闻名于朝野。宋太祖曾召田诰至宫廷,询问治水之道,欲将其留下并授以官职,田诰以父母年老需在家奉养为由辞归。宋太宗淳化年间又召其赴宫廷,未及宣读诏谕,田诰就突发病症辞世。
(三)刘概
刘概,字孟节,青州寿光(今山东寿光)人。刘概天资绝俗,专意圣人之道,但性格僻野,耿直孤傲。后举进士及第,任州幕职官,得青州知府滕绶赏识。天圣四年(1026)秋,宋仁宗诏郡国举贤,刘概为首送,引起一些青州士子的不满,受陈抟影响,刘概绝意仕途,专心修道。宋庆历年间,刘概隐居临朐山水之中,有言“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刘概“好游山,常独挈饭一罂,穷探幽险,无所不至,夜则宿于岩石之下,或累日乃返,不畏虎豹蛇虺”。刘概以注释《老》《庄》思想为主,以道为本调和儒道关系。
(四)李之才
李之才(?—1045),字挺之,青社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为获嘉主簿,后权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市)令,再后升殿中丞佥书、泽州判官。李之才师从河南穆修。
李之才在陈抟阴阳卦象的基础上,提出乾卦纯阳、坤卦纯阴、乾坤二卦为“易之门、万物之祖”的思想,倡导易学卦变说。在易学思想上,李之才主要强调卦象的变化,力求探寻乾、坤两个基本卦与其余各卦之间的爻象变化及其内在关系,有《变卦反对图》和《六十四卦相生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