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国海岸带开发总体布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海洋资源开发的技术进步,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加强,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海岸带作为资源开发、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其各种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枢纽纽带的作用正日益加强。在新形势下,海岸带开发总体布局是否合理,重点方向选的是否恰当,关系到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海岸带开发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既保证重点,又保证各行业协调发展。从国民经济全局和海岸带整体来看,在较长时期内,我国海岸带开发布局的重点是:建立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的沿海城市体系;建设鱼、贝、藻、对虾和海珍品等海水增养殖基地;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城市旅游带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兴办“三资”企业。

一 建立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的城市体系

港口城市,是从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角度划分的一种城市类型。一般指:凡位于海岸带拥有海岸港的城市和位于入海河口受潮汐影响的近口河段,拥有以停靠海轮为主的河口港城市,习惯上均称海港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海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中心海港城市,并与众多的大、中、小海港城市和非海港城市共同组成沿海城市体系。这种一定区域范围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海港城市有机体,就是港口城市体系。

在海岸带,我国主要城市与港口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尤其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更是如此。就其发展来看,一般是先有港口后有城市,城市随着港口的兴衰而变化。但是,先有城市,后有港口,也是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另一种形式。因此,海岸带的城市与港口布局的基本骨架和主体,往往是由港口城市群所构成。我国海岸带港口城市群的主体是由1984年宣布的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和4个最早成立、开发程度较高的4个特区城市,以及海南经济特区的海口市组成。14个开放港口城市不仅具有港口工业职能,而且除温州、北海两市外都建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区城市则是更重要的窗口。在这些城市中,上海、天津是中央直辖市,广州、福州、海口是省会所在地,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属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同时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还是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这5个特大城市构成了当前沿海城市体系骨架的最主要中心。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国际贸易港。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687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11291万吨,占全国沿海吞吐量的1/3,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上海市的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拥有一大批大型的先进的骨干原材料工业,1985年工业总产值653亿元。在港口工业方面,原有造船业基础雄厚,现在又在宝山、金山建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石油化工厂,并兴办了以外销电子、仪表等为主的闽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以政治、经济、旅游事业为主的虹桥开发区,还将兴建古北涉外新区。上海港不仅现在是沿海最大的港口城市,而且也是今后全国当之无愧的国家门户港(母港),其优势是:

(1)地理位置优势: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南北航线的中枢,长江流域出海口的门户,是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沿海、沿江两大轴线的接合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也都具有全国意义;(2)依托优势:上海港与上海市互为依托。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早已形成“沪宁”、“沪杭甬”城市群体系,北有南通,南有宁波港城为两翼,经济联系和聚散力强,外贸进出口量大;(3)腹地优势:上海港后方有不同层次的经济腹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都是国内富饶的地区和对外联系较强的地区,出口有充足货源,入口有广阔的市场;(4)对外联系的优势:上海历史上已形成完整港埠设施,吞吐能力巨大,198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46亿吨,已列入世界最大港城行列之一,与世界上300多个港口城市有航运联系。

上海港城目前的缺陷是航运水深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已经饱和。现已规划着手开发建设东上海和外高桥新港区来解决这些问题。规划中的东上海总面积350平方公里,计划于20世纪末开发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港区的吞吐能力则相当于目前上海港的吞吐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海为全国沿海港口城市体系的中心和建成为我国的门户港,并以北方的天津、大连为左翼,南方的广州为右翼,以其他主要开放港口城市为骨干,联合沿岸40余个大、中、小港口城市为基础,组成全国港口城市群体系。其中,宁波市和南通市更位于上海的两侧。

位于上海右侧的宁波市,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50多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1040万吨,属于大城市之列。宁波港具有建设深水大港的优势,港区外有舟山群岛作为天然屏障,其主航道——金塘水道最浅处-17.6米。流顺、风浪小,陆域开阔,易于物资集散储存,现已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对外贸易港。宁波市已初步形成由原市区和镇海、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的新的沿海滨江港口开放城市。已建有大型炼油厂、港口电站等临海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也在顺利进行。

位于上海左侧的南通市,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近30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2526万吨,其中海轮368万吨。是一个中等规模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也是江苏省的轻纺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和化学工业发展得也较快。南通的电子仪表工业有一定水平,造船工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区船舶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通县新开乡,南临长江,靠近海港码头,地势平坦,环境清幽,其重点是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小型工业。

此外,江苏省北部的连云港市,浙江省南部的温州市也临近上海,也是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特别是连云港腹地辽阔,地处陇海、兰新铁路东部起点。1990年连接陇海、兰新与苏联铁路接轨,它将在我国欧亚大陆桥运输中居最重要地位。

天津市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沿海仅次于上海的综合性港口工业城市,华北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外贸口岸。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420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1856万吨。目前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天津市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全国统一划分的164个工业行业中,天津已有154个,以机械、纺织、化学三大工业部门为主。1985年市区的工业总产值为277亿元,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北京居第三位。在临海工业方面,盐碱化工、石油化工比较发达,造船业也有一定基础。它们分布在塘沽、汉沽和大港三个滨海区。天津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塘沽和汉沽之间,总面积33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用地规模最大的开发区,也是目前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天津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也是环渤海经济圈港口开放城市中最大的经济中心。它的人口、工业总产值都远远超过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4个港口城市之总和。它的依托地京津唐地区经济实力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不足之处是港口水深条件远不如大连、青岛。

大连市是我国沿海仅次于上海、天津、广州的特大城市和仅次于上海港的第二综合大港。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138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4381万吨,口岸外贸出口额居全国之前列。大连市工业发达,临海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化工、造船、盐碱化工都位居全国前列,港口电站规模也较大。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窑湾区可形成5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接大窑湾港,建设速度较快,也是目前全国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经济效益最好者之一。

大连市突出于辽东半岛的南端,当黄、渤海之要冲,是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最大门户和联系北方沿海港口海上运输的中心点。特别是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两个经济开放区联系看,大连至烟台之间海上距离仅89海里,现已开辟了海上汽车轮渡,并可进一步开辟火车轮渡,这样可把沈大线与胶济、蓝烟线直接联系起来,将来还可以和计划中的烟台——东营和烟台连接连云港以及苏北的沿海铁路相连,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东北至关内的运距,减轻京沈、津浦两大干线的压力,同时海运、铁路、集装化不间断运输,又节省了两装两卸,促进综合运输网的形成,加速海岸带的开发。大连还具有组织大连至长江各港口江海联运的优势,这对沟通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与经济最繁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此外,天津右翼的青岛市,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的特大城市,山东省的第二大城市和全国五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116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2611万吨。位于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前湾海港正在开发之中,还将兴建胶济高速公路,以促进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的发展。

位于天津左翼的秦皇岛市虽然属于中等城市,但其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跃居全国第二位,1989年底,秦皇岛港的吞吐能力已达7500万吨,按其规模将来必将由能源港逐步发展为综合性港口,秦皇岛市也将逐步发展为大型港口城市。

广州市是全国第六大城市,在海岸带地区是仅次于上海、天津的第三大城市,华南地区的门户,广东省的省会。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257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2327万吨(黄埔港、广州港合计),是我国五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广州市的工业门类也比较齐全,在全国164个工业门类中,广州有147个,并以轻工、日用品为主,重工业有一定的配套能力,1985年市区工业总产值近144亿元。在海运和海洋利用开发基础上发展的造船业,能建造万吨级远洋货轮和海上钻井平台,是全国仅次于上海、大连的造船工业基地,广州石油化工厂也是全国大型石化联合企业之一,广州的家用电器更是全国称著。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黄浦区的东缘,珠江干流与东江交汇处,距离市中心35公里。开发区的重点是引进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功能材料等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生产高、精、尖新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广州地处华南海岸带地区的中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它面向南海,邻近港澳,西、北、东三江在此汇流入海,是我国对外交往的要冲,目前已在珠江两岸形成了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深圳、珠海等城市群。其中特别是位于珠江口左、右岸的深圳和珠海是两个特区城市,它们是广州市向珠江口处伸展的两个点,也是沿海观察世界、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在深圳和珠海外侧的香港和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在1997年和1999年收回主权。位于广州左翼的汕头市是特区城市,右翼的湛江市是华南重要的开放港口城市。

汕头市是华南沿海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我国南方的重要口岸之一,素称“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汕头市也是全国4个经济特区城市之一,汕头经济特区依托汕头市,面积52.6平方公里,分为龙湖、广澳两个区,分别位于汕头市区的东部和东南部。1985年汕头市区非农业人口约49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200多万吨。

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濒临南海,是华南沿海的重要开放港口城市,粤西地区的经济中心。198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33.6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1231万吨,是联系我国大西南的最方便出海口。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赤坎与霞山之间,有5公里临海岸线,占地9.2平方公里,着重发展食品、电器、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工业。

此外,位于闽南厦漳泉经济开放区的厦门市和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在我国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厦门市属于中等城市,是特区城市,福州是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属大城市。二市与我国的台湾省仅以台湾海峡一水相隔,它们不仅是侨乡,也是众多台胞的故里。近年来两市与台商的联系逐年扩大,福建沿海经济发展得也较快。今后它们在台湾回归祖国大陆,实现海峡两岸一国两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 建立鱼、贝、藻、对虾和海珍品等海水增养殖基地

海水增养殖业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产业,也是海岸带开发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同时它对改善我国人民食物构成也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当前生产发展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还满足不了需要。估计到2000年我国海洋提供的水产品按当时人口平均为10公斤,也只接近目前人均占有海陆水产品的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同时由于海洋捕捞受到资源等种种制约,目前各沿海国家均在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业,特别是技术进步,利用滩涂浅海的海水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我国有广阔的滩涂浅海,自改革开放以来海水增养殖业发展迅速,到198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已达157万吨,为1980年45万吨的3.5倍,海水养殖产量已占海水总产量的23.8%,但从目前已利用面积来看,还不到可利用面积的1/3,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从近些年的经验看,发展海水增养殖不仅效益高,还可动员广大群众,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与其他部门的矛盾少。现正在加速滩涂浅海多种海水增养殖基地的建设,并根据当前具体情况提出了尽力稳定藻类,积极发展贝类,稳步扩大对虾,重点突破鱼蟹,加速发展海珍品养殖,做到以养殖对虾(鱼)带动养贝,以养贝保养藻,以藻养海珍品,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向。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滩涂浅海水域,是我国海水增养殖尤其是海珍品增养殖的最重要基地。1987年辽宁、山东海水养殖品产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一、第二位,二省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53%。

辽东半岛从鸭绿江口至登沙河口段,以泥沙质滩涂为主,滩面宽广,贝类资源丰富;以南的长海、金县、瓦房店市沿海,以基岩海岸为主,港湾众多,水深多在5—15米之间,底质多为岩礁、石砾、沙壳和泥沙,海水透明度高,又为半岛的冬季暖水区,是全国的重要海珍品产地和浮筏养殖区。从发展方向看,北部滩涂宜于养殖贝类和港养对虾,南部浅海面积和立体空间辽阔,水温、底质适宜,避风条件良好,宜于发展浮筏养殖、网箱养鱼和在海底底播海珍品、经济贝类等进行海底增殖,有条件建成一个以港养鱼虾,滩涂养贝,浅海浮筏养殖贝、藻、海珍品,底播增殖海珍品等多层次立体开发结构。自80年代以来,半岛北部利用滩涂人工养殖对虾发展很快,1986年仅东沟、庄河两县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产对虾1.5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半岛南部海水养殖产量达到20多万吨,养殖品种已由原来的海带、贻贝,发展为海带、贻贝、裙带菜、石花菜、扇贝、海参、鲍鱼等,在养殖方式上,已由单一品种养殖,发展为贝类、藻类套养,网箱养鱼和底播增殖,并开始了对虾放流增殖,以及根据海洋生物的可塑性,从国外引进海湾扇贝、黑鲍、红鲍等进行养殖和试养,并取得了成功,近年来海水养殖产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基地之一。

山东半岛周围多属基岩海岸,海湾岬角相间,岛礁星罗棋布,浅海水域辽阔,水温、底质适宜,是我国海岸带另一个理想养殖海域。半岛的北侧,滩涂水深,掩护条件好,且水质较肥,历来是山东省海珍品的主要产区,很适于发展贝类、藻类、扇贝等浮筏养殖和利用海底岩礁底播增殖海珍品;半岛的南侧是浅海、滩涂以及岩礁底质兼有的海区,也适合发展浮筏养殖和海底增殖。围绕半岛的庙岛群岛、崆峒岛、刘公岛、养马岛、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等的周围,更是礁石林立,是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的优良栖息和繁殖场所,很适合发展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海珍品。

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所环抱的渤海,是我国的内海,理想的海水增养殖海区。经过长期研究,应当通过对渤海的综合治理,逐步把渤海建成一个以对虾种苗放流增殖为主,重点发展具有出口价值的珍稀名特品种,兼顾一般品种,形成一个以秦皇岛、天津为中心辐射状的鱼、虾、蟹、贝海水增养殖海区,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基地。

属于南黄海的江苏北部海岸带,滩涂面积居全国沿海各省区之首。滩涂经济贝类资源丰富,其中尤以文蛤为大宗,主要分布在如东、启东、东台、大丰等县沿海滩涂,尤以启东为集中,历来是文蛤养殖与出口的重要基地。在各河入海的河口还盛产河鳗和鲻、梭鱼苗,滩涂港养对虾在各县也已兴起。此外,在南部的启东沿海还是我国的紫菜养殖区之一,北部的连云港基岩岸段也有海带等藻类和海珍品养殖。目前在江苏省的滩涂开发,已由单一品种养殖向建立多品种商品基地发展。根据江苏以滩涂养殖为主的情况,应重点巩固发展文蛤出口基地,鳗鱼、紫菜出口基地,对虾养殖基地。港养应以对虾为主,积极开展鲻、梭、罗非鱼等的养殖或对虾与鱼类混养。

在上海市和浙江杭州湾两岸,滩涂也颇广阔,浙南沿海和舟山群岛港湾众多,是发展海水增养殖的有利条件。同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陆上水网沟渠交错,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淡水鱼的主要养殖区之一。从当前看,浙江省1987年海水养殖产量仅次于辽宁、山东、福建,居全国第四位,浙南的三门湾、乐清湾是浙江省的重要海水养殖基地和种苗基地。舟山群岛浅海水域辽阔,近年来海水养殖发展得也较快。这里的海水养殖业应当是浅海与滩涂并举,并逐步把增养殖的重点转移到潜力较大的浅海中层水域和海底增殖。在防风抗浪好的内湾发展浮筏养殖,外围岛屿湾口,透明度大,浮游植物密度小,以藻类和扇贝为主,海底增殖经济贝类和海珍品,中层水域主要是底栖和近岸栖息的鱼虾蟹类放流,实行浅海立体增养殖。

此外,在江南陆岸历来有种稻与水网池塘养淡水鱼等相结合的基础,近年来在上虞滨海又开辟了在统一规划下围涂后以挖塘养淡水鱼为主与种植相结合的开发形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杭州湾两岸和上海市城市人口众多,对水产品需求量大,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要求供应更多的高档水产品,在沿海和郊区建立高档鱼类的养殖基地,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福建以南沿海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鱼类一年四季都能繁殖生长,且雨量充沛,水源充足。而广阔的滩涂、浅海,众多的海湾、岛屿更为海水增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渔业”是一种渔农结合,相互促进的土地利用形式,北部湾沿海的珍珠养殖,珠江口和福建沿海的牡蛎养殖更是历史悠久。同时,这里的主要养殖区还接近经济特区和港澳市场,现在珠江三角洲的鲜活鱼已成为满足当地市场和向港澳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从水产增养殖基地建设看,福建沿海岸线曲折,海湾多且多深入内陆,发展浅海养殖的条件特别优越。如三都湾的内湾官井洋是全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大黄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三都湾内另一个内湾东吾洋,是对虾产卵场。因此,应在稳定传统的牡蛎、紫菜和缢蛏等养殖的基础上,在内湾发展浮筏养殖、放流增殖和滩涂港养对虾。在广东沿海,除发展传统的牡蛎、泥蚶、江蓠等产品外,应着重其接近港澳市场及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和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积极建立名特水产品养殖基地,如石斑鱼、黄鳍鲷、尖吻鲈、对虾、青蟹、珍珠贝、扇贝、江瑶、海参、鲍鱼等生产基地,面向港澳市场,面向特区,面向大城市。两广沿海敞口海湾多,受台风影响也大,应以建设人工鱼礁、发展种苗放流为主。在海南岛周围滩涂浅海,多热带特产,应以增殖热带特产品种为主,并积极开发珊瑚资源,建成全国的海水特产区。

三 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城市旅游带的形成与发展

旅游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在世界产业中已超过了钢铁、军火工业和石油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被称为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就是靠“出售”阳光和海滩发展旅游业的。1982年接待游客达4200万人次,外汇收入达74亿美元。

我国滨海旅游业目前还限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具有名胜古迹和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市游客最多。大多数偏于观光或旅游,而度假式旅游还没有真正在滨海地带发展起来。虽然如此,我国的滨海旅游在整个国家旅游业中还是占有重要地位。据1986年统计,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珠海、深圳、厦门7个滨海城市,共接待外国、港、澳和台湾同胞游客,约占全国总接待人数的23.3%,是北京、成都、南京、西安、桂林、无锡和苏州7个内陆城市的2.4倍。同年全国沿海21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外国、港、澳、台湾同胞游客543.08万人次,占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总接待人数的66.8%,占全国总接待人数的23.9%。所以,应把滨海旅游业作为海岸带新兴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建设。

滨海旅游资源,尤以基岩海岸的自然景观奇特,同时也是我国滨海旅游资源数量最多的一种。首先在于大陆与大海是地球上两个最基本地理单元交织在一起,风光独具一格,迥然不同于陆地和海洋;其次,基岩海岸的山地丘陵大多为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所组成。经过地壳变动,风化和溶蚀,被塑造成许多栩栩如生、形象各异的奇观;再次,也有岬角、浅滩相向,滩美石奇,不同凡响。这些奇异景观,再加上神话传说的渲染,就更有迷人的魅力。如山东的蓬莱阁雄踞丹崖山巅,下临大海,登阁远眺,列岛缥缈,海疆万顷。有时海市蜃楼出现,楼台殿阁凌空,素称“仙境”。历史记载徐福受命于秦始皇出海求仙药,神话传说“八仙过海”就发生在这里。此外,在基岩海岸海湾的顶部常分布着空气清新、阳光和煦、滩缓沙细的海滩,为难得的优良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如在大连、青岛、连云港、厦门、深圳、湛江、北海等地均有局部开发利用。

热带海岸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宝贵的旅游景观。在海南岛,北部海岸以潮间带生长有红树林为其典型景观特征,东部和南部海岸则以岸外海中环布珊瑚礁为典型景观特征,它们在旅游观赏和开发利用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如三亚结合多种热带旅游资源正在开发中。

在我国海疆分布有6500多个岛屿,其中许多岛屿自然景观异彩纷呈,蔚为奇观,但基本尚未开发。如已开发的浙江普陀山小岛,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厦门岛(连同鼓浪屿),英人称赞“从天空下瞰,此岛真似仙乡,人间都市,除日内瓦外,无与伦比”。大连市西的小龙岛(蛇岛),因多海穴岩缝,食物丰富,又无天敌,岛上蝮蛇触目皆是,今已建成蛇岛保护区。

海滨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的点缀,也为滨海旅游增辉。如宛若苍龙的长城在山海关直抵大海,犹如龙首入海。山海关依山傍海,雄关虎踞,形势险要,古人称誉:“两山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又如滨海名人的刻石、题记、诗词和古建筑等也都是滨海的重要人文景观。秦皇岛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巡海,观看海景之所。据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15年东巡到达碣石,题有“碣石门辞”,因此,后人称之为秦皇岛。连云港云台山,方圆150公里,范围大,地势高,风景秀丽,传说《西游记》所描述的“花果山”、“水帘洞”,就是以这里为背景书写出来的。

总之,我国滨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目前开发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其中尤其是重要口岸。这些口岸是旅游者进出的必经咽喉,旅游的起讫点、集散地和中转枢纽。因此,应以这些口岸城市为中心,组成不同的旅游带,以促进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一)发展以大连、青岛、天津、秦皇岛为中心的环渤海旅游带

大连、青岛、天津、秦皇岛等口岸城市环渤海分布,旅游景点众多。从辽宁省的丹东市到山东省的石臼所,主要景点有丹东市的沿鸭绿江公园、温泉;东沟县大孤山古建筑群;庄河县的冰峪沟、仙人洞;长海县的海上石林、二陀子海珍品自然保护区;旅顺口的日俄战争遗址,大连市区南海岸的星海公园、老虎滩公园,以及在蜿蜒30公里滨海路上的众多景点和金州区的金石滩;熊岳城的温泉疗养、滨海浴场;营口市区的楞严寺、西炮台;锦州市的观音洞、大笔架山;兴城的古城、首山、温泉、海滨浴场、菊花岛;绥中到山海关间的碣石宫、姜女庙、姜女坟、九门口古长城;昌黎到山海关间的古长城、北戴河、碣石山、七里海;天津市的水上公园;潍坊的十笏园、风筝、木版年画作坊;蓬莱仙境、水城;长岛月牙湾和烟台毓璜顶、芝罘岛射鱼台遗址;牟平县的养马岛、威海市刘公岛上的北洋水师提督署;青岛市市区前海海滨浴场、公园、栈桥、八大关和崂山胜境;日照市区大沙洼海滨沙滩;石臼所的万平口和奎山等。它们各具有发展旅游观光、建设海水浴场、进行水上运动、海上垂钓、休疗养度假等的有利条件。

环渤海旅游带在近期开发布局上,应以大连、天津、青岛、秦皇岛、烟台5个主要口岸城市为中心,重点开发以大连为中心,旅顺、金州为两翼的大连市滨海旅游区;由青岛市区、崂山风景区组成的青岛滨海旅游区;以秦皇岛市和天津为中心的(天津旅游景点虽不多,但是沿岸的重要口岸)冀东、辽西滨海旅游区;以及以烟台市区及蓬莱为主的滨海旅游区。它们的功能当前主要是消夏避暑、休疗养、游览观光。这4个滨海旅游区目前在建设上已有一定基础,近年来各区游客都超过300万人次,且大连、青岛、天津、烟台交通方便,都是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冀东、辽西是关内外交通要道,又临近北京,在旅游旺季还可缓解北京的压力。根据这四个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并可组成大连⇌青岛;大连⇌烟台;大连⇌烟台⇌青岛;辽西⇌冀东⇌承德和各大口岸与其周围旅游景点间的环状旅游线路。

(二)发展以上海、杭州、宁波为中心的上海、杭州湾沿岸旅游带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口岸、购物中心和国际旅游门户,它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周围靠近苏州、杭州、南京、南通等著名旅游区。且本身也有豫园、玉佛等名胜古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革命遗址和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杭州、宁波一线是全国旅游资源的集中区之一。杭州和绍兴都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的旅游景点众多,西湖风光名闻中外,绍兴是古越国都城,宁绍平原人杰地灵,古今历代名人多留下了蛛丝马迹。如市内的越王台,周恩来、鲁迅、秋瑾、黄炎培故居;东湖风景区和禹王陵、兰亭等。宁波的天童寺是我国兴建的第一个森林公园,占地面积333公顷。天一阁藏书楼有藏书30余万卷,多为国内孤本。江南最古老的保国寺,有近5000年的历史,其大殿木结构建筑完整罕有。阿育王寺系禅宗五山之一,保存着驰名中外的法物“释迦文佛真身舍利”为佛国珍品。此外,在舟山群岛以普陀山为中心的普陀、沈家门、朱家尖三角地区也是著名的海岛旅游区,由于它接近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以及海岛的独特旅游资源,更具有独自的优势。

从上述滨海旅游资源的分布看,近期开发布局首先宜开发以上海市为中心的海上、陆上的不同旅游线路,以及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绍兴旅游线路。如上海—南通,上海—舟山,上海—宁波,上海—杭州,杭州—绍兴,杭州—绍兴—宁波,以及杭州及其周围旅游景点。由于宁波与舟山隔海相望,因此宁波—舟山也是一条很好的线路,从而形成海岸带区以上海、杭州、宁波为中心的上海—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上海大环状旅游线及大环内的不同旅游线路。

(三)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东沿海旅游带

广东沿海有广州、湛江两个港口开放城市,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和近代革命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众多,南亚热带滨海自然景观风景优美,在外华侨最多又接近港澳,发展滨海旅游的条件优越。特别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得很快。现在广州已成为海外游客进入我国的第一大站,年接待海外游客人次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近年来,修复和改造了一大批风景区,新建了一些游乐场所,配套发展了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广州的主要旅游景观有越秀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虎门林则徐抗英遗址、黄埔军校等数十处。深圳、珠海两个特区更充分利用了特区的优势和当地的自然风光,建设了一大批旅游设施。特区的旅游不仅有观光游览,还有各具特色的娱乐、度假、休养等度假村、游乐场。旅游业已成为特区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就发展广东沿海旅游带来说,还需要长期建设。广东省是全国大陆岸线最长的省区,且岸线东西绵亘,目前除珠江三角洲外,东西向交通不便,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从当前看,除发展珠江三角洲旅游业外,应着重东部的汕头、西部的湛江的旅游资源开发,并改善它们之间的交通条件。

此外,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福建沿海和以海口、三亚为中心的海南岛沿海,旅游业也各具特色。福建沿海不仅是著名的侨乡,且与台湾省一衣带水,有1000多万台胞与福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进展,台胞回福建探亲和追根寻源者日益增多。目前闽南厦漳泉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很快,厦门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鼓浪屿、南普陀、集美学村等景点都是游人向往之处;泉州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远在唐代就是我国的重要外贸口岸,元代曾为我国第一大港,名胜古迹众多;福州是福建省最大的开放港口城市,群山环抱,闽江流贯,有西湖、鼓山等游览胜地。这里的旅游业会有较快的发展。海南岛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热带动植物园,这里不仅出产在我国其他地区看不到的“独家”珍稀动植物和热带风光,而且还是冬泳避寒的理想场所。自1988年海南特区(省)成立以来,已在南部的三亚市,北部的海口市周围,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旅游景点,但尚在起步阶段。预计将来全岛可能成为我国最具有热带特色的旅游区。

四 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三资”企业

我国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东部沿海地区从1980年开始先后建立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及其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沿海开放地带。到1989年整个开放地带包括291个市县,面积32万平方公里,有人口近2亿人,成为全国沿海地区的开放前沿,在全国形成由沿海到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现在这个开放地带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出口,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沿海地区生产转向外向型经济,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显示出开放地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许多国家设置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开辟的经济特区同其他国家的出口加工区相似,但也有不同。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兼备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的优点,而且经营范围更为广泛。一般带有工、商、旅游、住宅、服务、文教、科学,以及农林牧生产加工基地等各种综合发展的性质,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多样性的经济特区,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在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其表现是:(1)特区经济发展主要靠吸收和利用外资,产品主要供出口,是外向型经济;(2)特区的经济成分以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为主,经济活动在计划经济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3)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出入境等方面给以特殊的优惠和方便;(4)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有更大的自主权。

我国试办经济特区的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丰硕成果。深圳过去是宝安县边陲小镇,在荒丘野岭,人烟稀少,很少居民点的基础上,经过几年建设,已经变成高楼大厦林立,马路纵横交错,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园林式新型城市。1979年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现已达到58.7亿元,增加了96倍多。人口从3万多人,增加到30多万人。新建6—17层楼宇2000幢,18—52层高的高层建筑楼宇123幢,新建旅游区9个。在创办特区后的7年里,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签订5000项投资协议,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4.12亿美元。产品有半数以上打入国际市场。蛇口工业区开发投资所用的1.64亿美元,已收回2.03亿美元,加上上缴的海关关税2.43亿美元,净赚了一个蛇口工业区。1987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工农业产值已达到201.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7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外贸口岸出口总额33.6亿美元。我国经济特区充分利用陆连港澳,水通台湾、东南亚等特殊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对外开放大好时机,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令人刮目相看,已成为我国引进资金、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窗口,是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吸取经济特区的经验,为推动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工作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引进我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地举办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增加出口创汇,向内地传播新工艺、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于在开发区投资举办生产性和科技性项目的外商提供类似经济特区的优惠待遇。到1985年初,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福州、广州和湛江等11个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年8月又批准上海市已在开发的闵行、虹桥新区划入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列。全国12个港口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远景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其首期开发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其共同的特点是:(1)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导思想都比较明确;(2)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搞得较好;(3)都坚持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朝外向型发展;(4)都注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项目;(5)都制定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经过多年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办厂的条件开始具备,并已吸引了许多外国和港澳地区的投资者。仅在开办的头两年多,到1986年底,开发区就已签订了“外引内联”项目合同300多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200多个,外商投资合同金额6亿美元,外资所占比重约占40%,投产和开业经营的企业有140多家,其中外资项目一半以上。到1987年底,开发区已经有325家企业投产,实现工业产值9.3亿元,利税1.9亿元,总的发展势头良好。

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下,推动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在“六五”期间迅速崛起,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发挥了我国内地与港澳、海外加强联系的桥梁作用,开始具有对内对外双向辐射的能力,不仅推动了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推动了顺德、南海两县,东莞、中山两市非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特定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已在开创一个由“进口原料——加工生产——出口创汇”开路,在“贸工农”方针指引下,以国际市场为目标,逐步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百业兴盛,由过去的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变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县区。1987年实现人均工农业总产值3684元,人均财政收入208元,人均外贸商品收购额为849元,位居全国县区前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同“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交叉融合发展成为他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大特色。现在这一势头正在从南向北发展,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开放地区、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辽东半岛5个经济开放区外向型经济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国沿海开放地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正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这一发展势头正在加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