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本书基于软件服务外包和二线城市两个专有名词,并且集合了二者所包含的经济意义。

一 软件服务外包内涵

软件服务外包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和载体,其服务性商业任务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交付,使企业优化资源与战略配置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针对软件服务外包内涵,江小涓(2008)江小涓主编:《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1—64页。认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价值链中原本由自我提供的部分服务流程或服务环节以合同方式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按内容,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前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基础技术服务,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按是否跨境,服务外包则可以分为国内外包(在岸外包)与国际外包(离岸外包);按承接方与发包方的隶属关系,可以分为附属外包(即承接方是发包方的附属机构)和非附属外包(即承接方为独立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后两者标准结合,服务外包可以分为四类,即附属在岸外包、非附属在岸外包、附属离岸外包和非附属离岸外包。王建(2009)王健:《IT和金融软件服务外包引领二线城市投资价值》,《中国高新区》2009年第7期。认为,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有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苏昭、吴金舟(2013)苏昭、吴金舟:《软件服务外包研究综述》,《科技广场》2013年第6期。认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印度等国已广泛、深入和积极地影响着其产业结构。Mukherjee等(2013)Debmalya Mukherjee, Ajai S. Gaur, Avimanyu Datta, “Creating value through offshore out-sourc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No.19, 2013, pp.377-389.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解释通过离岸外包进行价值创造,由此涉及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如何通过他们的业务功能外包给外国供应者而创造价值?作为在全球业务中的主营业务,日益增长的离岸外包成为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从事离岸外包的企业通过有效管理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变化的全球环境,能够创造价值。

理论界关于软件服务外包的范围界定和描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围绕软件服务外包进行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向侧重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下面列举几个权威定义和分类:

(1)麦金西(McKinsey)根据软件服务外包的最新发展,将其细分为四类:一是IT应用软件服务外包,是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包括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系统集成与咨询;二是业务流程外包,是指企业将部分流程或职能外包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对这些流程进行重组,包括人力资源、财务、采购和客户支持等;三是IT基础设施软件服务外包,是指涉及IT基础运营的硬件、软件,以及相关配套设置和人员的离岸外包等,内容包括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和大型主机的运营与管理以及桌面与用户支持等服务;四是设计研发软件服务外包,是指与产品开发相关的设计和研发离岸外包活动,包括产品的概念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开发、产品开发、测试与本土化等活动。

(2)IDC认为,IT服务市场包括,IT外包(ITO)市场、咨询及系统集成(C&SI)市场和技术产品支持(TPS)市场三个子市场。IT外包(ITO)市场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共同组成了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其中,IT外包(ITO)可以包括产品支持与专业服务的组合,用于向客户提供IT基础设施或企业应用服务,或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服务,从而确保客户在业务方面取得成功,最基本的IT外包会包括某些IT管理服务。ITO还可进一步细分成数据中心、桌面、网络与企业应用外包等。业务流程外包(BPO)是把一个或多个IT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一家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管理与控制,这些业务是给予已定义和可测量的方法执行的,BPO市场包括采购、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培训、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3)加特纳(Gartner)按照最终用户与IT服务提供商所使用的主要购买方法,将IT服务市场分为离散式服务与外包,即软件服务外包。软件服务外包又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ITO)、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营销外包、资产管理外包与知识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KPO)等。其中,BPO还可称为IT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abled Service),即基于IT的软件服务外包。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BPO更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有关业务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BPO更像一种商业伙伴关系,往往涉及若干业务准则并常常要接触客户,因此意义和影响更加重大。不仅IT行业需要BPO,而且BPO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IT的支持,从而产生IT外包机会。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COI:《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3—85页。

针对上述权威机构的定义,现对软件服务外包三大类主要业务进行概要分析,如表2-1所示。

表2-1 对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常见通识解释

中国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中,定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是指根据其与软件服务外包发包方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软件服务外包提供商;定义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是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包括业务改造外包、业务流程和业务流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商业应用程序外包、基础技术外包(IT、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和管理整合)等;国际(离岸)软件服务外包是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向境外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另外,还有很多关于软件服务外包的定义和分类方式,现归纳如图2-1所示。

图2-1 服务外包的其他分类方式

结合以上分析,本书对软件服务外包的理解是:

(1)微观层面。软件服务外包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支撑,是利用外部资源能力来完成原本企业内置式工作任务的管理决策和经济行为,是企业将原来内部工序的协调关系变为外部企业之间(B2B)的市场交易乃至战略联盟,使一个生产供应系统所实现的投入产出由原先空间和组织相对集中收敛模式转变为分布展开的链网式盈利模式。

(2)中观层面。软件服务外包是对服务业生产方式以及其他行业服务性投入流程进行变革的产物,这种规模化、专业化工序转移的分工安排符合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是一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有效提升生产率与增加值的生产方式变革,并将成为未来第三产业全面重组的有利契机。

(3)宏观层面。软件服务外包是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够带来可观的利益回报,将成为继制造业转移外包后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后进国家参与服务业国际合作以寻求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规模与效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商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和发展水平。

二 二线城市界定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定义,一般将1992年国务院批准允许合资试点的5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和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天津)称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是指1999年扩大合资试点的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如武汉、无锡、大连、西安、南京、长沙等),三线城市则指有战略意义的大中城市和经济总量较大的小城市(如宁波、温州、东莞)。

2006年起,商务部先后认定了11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创新基地、16个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5个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对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中国国家级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如表2-2所示,其中一二线城市的划分是结合上述定义,并按照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公认方式进行。本书对二线城市的研究参照表2-2的划定方式。

表2-2 中国21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

现代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不仅是产业中心,而且是人居中心、流通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二线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占我国建制市总数的84%,拥有庞大的生产群体和消费规模,延伸地域和市场范围广阔。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一大批区域性中心城市飞速崛起,二线城市目前不仅在国民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且发展增速也高于一线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极具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将承担各项资源投入和产出主要集散地角色,迅速成长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体和保障,在产业转移、农业人口转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功能。二线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并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及成效,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套发动机”。如果说大城市当前还是城市发展的中心,那么二线城市很快就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心,也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9中国二线城市竞争力测评结果》,http://www.mo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