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眼中的资产负债表
管理者不论是在阅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都与一般员工有明显的区别和差距,因此,很多东西在管理者眼里的形象与在普通员工眼中的形象有所不同,比如资产负债表的内涵。管理者并不会因为资产增多而认为是件好事,也不会因为负债增多而认为是件坏事。管理者在意的是资产与负债的结构是否合理,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达到什么值才是对公司发展最有利的。
资产是公司资金的占有
在管理者眼中,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不是企业拥有的东西,而是企业资金的占有。如果按照普通的思维,将资产理解为企业所有,则会觉得资产越多越好。但是作为管理者,换位思考一下,资产全部都是对公司资金的占有,比如房产20万元,代表的是房产对公司资金的占有是20万元。同理,银行存款若为50万元,代表银行存款对公司资金的占有为50万元。
站在企业自身角度,资产在资金供求关系中处于“供”的位置,可通俗地理解为“钱到哪里去了?”下面对部分科目进行简单的解释,如表2-3所示。
表2-3 管理者如何理解资产类科目
这样一来,管理者眼中的资产好像并不存在公司内部,都投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资产越多,说明公司对资产的占有越多,不利于企业对资产的控制,很可能出现坏账或者折旧等使资产贬值的情况。所以在资产类会计科目中也会看到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
企业经营目的是让经营的核心资产能够增值,也就是让资金在被占有的过程中获得收益。比如货币资金是银行占有了公司的钱,那么公司要从银行获得利息;而应收账款是客户占用了公司的钱,一般这笔账没有任何增值可能,客户只需要到期偿还,所以应收账款过多,或者回收期较长,对公司的经营会有影响。同理,企业管理者都要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资产,预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存在的盈利点,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所有者权益是管理者所投资金
说到所有者权益,很多人都会把它看成公司股东在未来可能获得的利益,一旦所有者权益减少,股东们就会心慌,害怕自己的投资亏损。但作为公司的股东,当然应该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待所有者权益,此时要将所有者权益看成各股东对企业的投资,具体数据代表的股东投资资金的多少。
管理者要明白,假如某股东最初投资50万元,那么到一个会计年度或公司破产清算时,拿到的资金不一定就是50万元,可能比50万元多(企业盈利),也可能比50万元少(企业亏损)。原因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分配是按照股东投资比例进行的,如张先生投了50万元,蔡女士投资20万元,华先生投了30万元,则3人的投资比例为50%、20%和30%,如果用来分配股利的资金为120万元,则张先生可拿到60万元,蔡女士拿到24万元,而华先生拿到36万元。
由此看来,站在企业的角度,所有者权益处于资金供求关系中“求”的位置,可简单理解为“钱从哪里来?”。下面来认识这些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简单含义,如表2-4所示。
表2-4 管理者如何理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表示老板(股东)所有的,这其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股东最初所投的;二是企业经营期间股东赚的。所以,所有者权益就是在解释股东最初投了多少钱,累计收益如何,赚了还是赔了。
例2-1 溢价投入计入资本公积
假设公司最开始由张先生、蔡女士和华先生各出资5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开立,出资比例为50%,20%和30%。随着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有一位姓施的女士想要投资35万元到公司。那么,该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呢?
假定公司针对施女士投的35万元承诺分配比例为30%,与华先生的分配比例一样,而对应的金额为30万元,所以施女士有5万元的溢价投资,此时的5万元将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科目。
有时因为后来增加的投资者或者原有投资者追加投资,使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股东对自身权益的要求权比例。比如按照上述案例中的情况来分析,当施女士投入35万元后,公司总的实收资本变为135万元,而张先生、蔡女士、华先生和施女士的出资比例为10:4:6:7,按照这一比例重新规划股东的要求权,情况将会是张先生37%、蔡女士15%、华先生22%和施女士26%。
不同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溢价投入的真正去向,只要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类项目数据真实合理,不违反相关法律。
负债是公司资金的其他来源
普通思维认为负债就是企业欠下的债务,是对企业不利的因素。但管理者要从管理思维出发,因此会把企业所欠的负债看成公司资金除了投资者投资外的其他来源。比如短期借款20万元,表示这20万元来自银行,应付账款5万元,表示这5万元来自供应商,为什么呢?这5万元本来是要付给供应商的原材料或者其他业务对应的价款,但现在是“应付”,还没有给供应商,可以看成供应商将这笔钱先存在我们的公司。
站在企业自身角度,负债在资金的供求关系中处于“求”的位置,可通俗地理解为“钱从哪儿来?”。下面依旧从简单易懂的角度分析企业负债类科目的含义,如表2-5所示。
表2-5 管理者如何理解负债类科目
如果管理者把负债看作企业的债务,则一旦负债增加,管理者就会认为企业欠下的债务变多,就会担心以后还不起钱,所以就会觉得负债越少越好。但作为管理者,应该把负债看成企业资金的来源,这样就能客观看待企业的负债,如果负债较少,说明企业资金的来源单一,不利于业务的扩展;若负债较多,说明企业资金来源广泛,但太广泛也不行,容易出现一些信誉问题影响公司经营,比如长期借款较多,银行会对公司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进而约束企业对长期借款的持有行为,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等出现问题。
虽然负债少不一定好,但负债过多也会对企业不利。虽然管理者可以把负债看成企业资金的其他来源,但这些资金来源都只是暂时的,到了一定的期限,企业需要把这些资金归还给资金来源方,通俗点理解就是,企业延迟归还资金。如果在延迟归还的期间内企业出现资金问题,那么到期时企业很难归还资金,因此会影响公司的信誉。
管理者还要提高警惕,隐性负债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负债项。比如生产设备陈旧,会导致企业更换新设备,此时公司就会联系设备供应商,向其购买设备,如果金额较大,则企业不会马上付钱,那么就会相应增加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账款;如果是人才匮乏,公司就需要招新,新人也需要发工资,此时也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隐性负债也是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的影响因素。
总的来说,资产负债表的左侧是企业资金的占用部分,属于企业所有的,而资产负债表的右侧是资金的来源,负债是不真正属于企业或管理者的资金来源,而所有者权益是属于管理者的资金来源。换句话说就是,负债不能给企业带来安全感,而所有者权益比较稳定,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能够带给管理者一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