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图解!真账实操教你学出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做出纳也要懂会计

作为一名合格的出纳人员,在实际的经济业务中,除了对货币资金、票据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外,还要学会会计的基础知识,做好关于出纳的账目并登记好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会计基本信息

会计是通过运用专门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核算通过货币这一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因此也叫作会计反映。会计核算是一种事后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总称,它的核算对象是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对于不同项目,会计核算形式也不相同,这要求出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形式。合理的核算形式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以及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由最初的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等,逐渐发展为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并成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不仅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反映,还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会计基本信息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等,下面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介绍。

◆财务报告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为目的,将企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结果进行汇总,形成企业的财务报告,而它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有一定的目的性,它是为了给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而存在的,因此,一般来说,一份合格的财务报告要能让报告使用者了解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此外,财务报告还应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是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处理的基础,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方面,如表1-5所示。

表1-5

◆会计核算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以当期会计事项的发生作为核算标准,而非实现当期会计事项。因此,只要是当期发生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有没有收付,在收入和费用发生时都应将其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做出会计记录并计入利润表;反之,就算是当期实现收付的款项,但该款项并非当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也不能计入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中。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对应。目前,收付实现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应用广泛,除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外,事业单位其余的业务都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为了规范会计信息的要素、使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并做出决策,而对企业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质量所做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必备的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8个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和会计人员能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必要信息,并让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会计处理。

只有可靠性得到保障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会计信息,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状况,给投资决策提供有用参考,还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其做出错误决策甚至使企业遭受损失。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体现在其是否具有价值,是否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的产生或者提高决策水平。有用的会计信息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预测,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一方面,它能反映企业历史决策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使用者据此对以前决策进行评价或修正;另一方面,它还能让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做出预测,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财务报告编制要使用会计信息,而使用的前提是认识和理解会计信息的内容,因此,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会计信息的提供要以可被理解为前提。只有能被理解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才能实现和发挥其为使用者决策提供帮助的目的和作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如表1-6所示的两层含义。

表1-6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相关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处理。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报表组成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个方面,如图1-5所示。

图1-5

1.资产要素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概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的所有权是判断资产归属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只有享有所有权的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但特殊情况下,企业不享有资产的所有权,但该资产由企业实际控制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资产还包括被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了要满足资产的定义,还必须符合以下两个确认条件。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要素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概念,可以总结出负债的以下3个特征: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而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应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要素

企业资产中扣除负债后被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若企业是股份制企业,那么所有者权益指的是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4个组成部分。因为所有者权益是对于净资产的所有权,所以它随总资产和总负债增减变动而增加或减少。

此外,企业投资者以其对该企业的出资额的比例享有获取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利,同时也有按出资比例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义务。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还有管理企业和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法定权利。

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比较,一般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如表1-7所示。

表1-7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可以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3类。

◆投入资本

投入资本是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所有者权益资本。投入资本在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就是股本,即该公司实际发行股票的面值;对于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投入资本是实收资本,即所有者在企业成立时在注册资本内的实际出资额。投入资本按照所有者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和外方投入资本,如图1-6所示。

图1-6

提示:投入资本和企业注册资本的比较

注册资本是在企业设立时,企业所有出资人的出资总和,而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资本总额即为企业所有出资人的出资总额。注册资本是一个企业资本在法律上的界定,是企业的法定资本,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企业资本的筹集方式和界定标准有法律和规则可循,一般来说,若企业筹集方式为一次筹集,则投入资本与注册资本应相等;若为多次筹集,在最后一次筹集完成时,投入资本总额与注册资本应相等。

投入资本按照投入资产的形式不同,又可以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如图1-7所示。

图1-7

图1-7(续)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主要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归所有者共有的、由收益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要素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非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有以下4个特征。

◆收入一般在日常的商业活动中形成。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济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不应该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

◆收入在会计中可能会引起业主权益的增加。其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即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被确认为收入。

企业收入确认条件因企业收入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和不同收入来源特征的差异性而不同,收入确认条件可能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影响。收入确认的依据是经济利益流入导致的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流入的数额应能可靠计量,若不能计量,则无法进行收入确认。一般来说,收入的确认有3个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有很大可能将流入企业;二是企业资产或负债会因经济利益的流入而增加或减少;三是流入的经济利益数额能可靠计量。

5.费用要素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有如表1-8所示的3个特征。

表1-8

此外,费用的确认还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具体有如下所示的3点。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利润要素

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以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与损失的差额。利润的特征有如下一些。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最终财务成果。

◆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是按配比性原则计量的,是一定时期收入与费用相减的结果。

◆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

◆影响利润的因素复杂,利润的计算含有较大的主观成分,其结果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具有可操作性。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只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7.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同时确定相关金额。会计计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而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