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诚所至:花园住宅重现“百年风华”

一、背景·缘起

淮海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华山路,跨黄浦、徐汇两区,是上海市区最长的东西干道之一。淮海中路常熟路两侧,是上海高档的住宅区域,各式花园洋房、高档别墅遍布其间。每次路过淮海中路华亭路路口,便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几座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矗立于此长达八十多年,红瓦双坡屋面、清水红砖烟囱、细卵石外墙,掩映在茂盛的梧桐树荫下,好似童话世界里的糖果屋。

1999年,淮海中路1276~1292号这几座花园住宅被列为第三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但令人遗憾的是,它们已被居住于此的居民悄然改变面貌。2016年,湖南街道决定恢复它们往日的风采。

二、举措·机制

(一)以拆违为手段推动历史建筑改造

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在社区拥有出了名的好口碑,在她们的指导下,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全方面照护的“金相邻”居民自治工作站享誉沪上,她们也因此深受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爱戴。老人们说:“看到两位书记主任笑眯眯,心里就开心。”

然而这一天,书记主任却笑不出来了。“街道召集开会,我们被告知,东湖居民区辖区内的淮海中路1276~1292号、延庆路135~147号被列入住宅小区综合治理重点小区,街道领导要求我们,无论面临多大困难,居委会都要协助拆除居民的违法建筑,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更新奠定基础。”会议结束,被任命为东湖居民区专项工作组组长的区党总支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言不发地走出会场,愁眉不展。“据我了解,那些违法建筑的历史有的已长达50年,当时搭建的居民如今也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家庭情况往往相当困难,现在还要把他们搭建的厨房间、卫生间全部拆除,他们将来的日子怎么过?”

拆违倒计时一天天临近,本该由城管队员发给居民的《拆违通知书》一直被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压在抽屉里,早捏皱了,还是要狠狠心,她带上东湖居民区居委会主任和城管队员、物业工作人员(原小区物业经理退休)敲开了淮海中路1292号某户居民的家门。老人应声开门,勉强地对来客笑了笑。家中灯光昏暗,从家居陈设来看,经济条件有些拮据。老人已八十高龄,嘴里一直念叨:“幸好居委干部常常关心我。”此刻听到这句话,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她吞吞吐吐讲明来意,老人似懂非懂地听着,看着工作组递给她的《拆违通知书》,半天不作响。

(二)建筑改造中兼顾风貌保护与社区服务

第二天一上班,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越想越不对劲,与城管急匆匆赶到老人家中,一看老人神情恍惚,她急得拉着老人的手,赶紧扶她坐下,在她耳边反复说:“阿婆,侬有啥困难要告诉我,我一定帮到底。”

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声声呼唤,终于让老人恢复了神智,她长吁一口气,眼泪划过脸颊滴落在衣襟上。老人慢慢道出一肚子的苦水,她说,50年前单位分给她这套房子,由于面积不足,单位又出资在其屋前搭建了厨房间;2015年,她刚刚把厨房间装修了一下,怎么突然变成“违法搭建”了?一旦拆房,完全打乱了她的生活,别说没有做饭的地方,以后一脚踏出屋子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让她很难接受。

听着老人絮絮叨叨地讲述,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也是感同身受,但是风貌区保护的大趋势不容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阻挠,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只能一遍遍地解释:“1292号是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厨房间肯定要拆,但我们会在其他方面想办法解决你的烧饭问题。”

(三)以服务的态度与居民共建美丽家园

那之后的几天里,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城管和物业工作组一行三人多次到1292号查看,最终为老人选定了新的厨房位置,还为其挑选了瓷砖、煤气灶、灶台和吊厨。然而好事多磨,没过几天,老人找来了:“书记,我老是来麻烦侬,勿好意思额。”原来,在厨房的位置上,装修工人只贴了部分新瓷砖,造成灶台墙面左右两边的新旧程度和色泽不一,特别突兀。

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立即陪老人回家,对工程队长说:“建设‘美丽小区·幸福家园’,就是要根据居民的要求建好,虽然工程是物业公司监理的,但我们居委会也要为居民把好关,‘拆’的时候都说得花好朵好,如果在‘建’的过程中达不到‘美丽’的标准,被拆居民的心里会怎么想?”最终,工程队为老人重新铺设了瓷砖。

“老人是个爱干净的人,在建的过程中,她多次向我们求助,我们有求必应,一次次上门帮她把关、改进,直到她满意为止。”东湖居民区居委会主任说,被拆违的居民中,有的是从小与她一起长大的,见到她就说:“你别忽悠我们哦!”东湖居民区居委会主任答道:“同意拆违,是你们给我们面子,我们很感动,理所应当会尽力为你们把好‘建’的质量关。”

修建后的美丽家园

在1292号里,还有几户居民自行搭建的独用卫生间被拆除,唯一的出路就是重回“两户合用”。一开始居民都在观望,后来重新装修的合用卫生间竣工后,居民看了很满意,都说“干净整洁多了”。原本邻里之间有些矛盾,平日里唯恐避之不及,但这次他们当着书记、主任的面表态说:“这次居委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们也忍让一点吧。算了,我就和你家搭用吧。”东湖居民区居委会主任红着眼眶说,在整个拆建过程中,她屡次被居民的善意所感动。

三、创新·成效

(一)优秀历史建筑拆违工作稳步推进

2016年11月15日,淮海中路1276~1292号的拆违工作提前完成,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当天向居民们表示了感谢。“老百姓真的很好,他们能理解我们。有时候我们和城管队员在与老百姓交谈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很替他们难过,城管队员甚至睡觉的时候还说梦话‘怎么办怎么办’,作为居委干部,我们将心比心,从感情上理解居民,要帮他们呼吁,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淮海中路1276~1292号拆违工作接近尾声时,同属东湖居民区的延庆路135~147号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延庆路141号,原是居民自住,后将其出租开了一家理发店,多年来全靠老邻居光顾,生意还算兴隆。仅有的一套房出租后,该居民随即在花园里搭建了75平方米的房子,解决了居住问题。

在此次综合治理中,专项工作组多次上门沟通,建议其申请经适房以改善居住环境。居民也想通了,就当其准备将141号挂牌出售时,才发现他并非该房屋的产权人,也就是说,他只有居住权。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经过街道和房办工作人员的核实,他也不具备经适房申请资格——因一位家属以其名义做了财产抵押,造成其名下有资金流动情况,导致其不符合经适房申请的条件。后来他让该家属作了清退,并准备于2017年再次申请经适房。

(二)历史建筑区居民生活其乐融融

2017年1月,丙申年小年夜,往常繁华的淮海中路上,难得冷冷清清,市民都赶回家中打扫除尘、煎炒烹炸,准备迎接“吉”年到来。但在东湖居委会活动室里,从一大早就听到锅碗瓢盆的响声,还不时传出择洗切烧的动静。

大约上午十点,室外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室内的人赶紧跑出去接应。骑自行车的是东湖居委会主任,她一早与“金相邻”居民自治工作站的两名成员去大卖场采买荤素冻品;留在活动室的,是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金相邻”工作站站长和几名组员,她们负责洗菜配菜。跑外勤的,脸颊被冷风吹得冰冰凉;洗菜切配的,双手也被冷水冻得红彤彤的,可他们都毫不介意,继续埋头忙碌,时不时抬头看一下时钟,互相提醒道:“动作再快一点哦,年夜饭要赶在老阿哥老阿姐吃晚饭前送过去。”

“金相邻”组员的精湛厨艺

这个小年夜,“金相邻”组员还特意多烧了两份年夜饭,要为居住在淮海中路1276~1292号的两位高龄老人送去。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说,在2017年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推进过程中,居民们深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配合街道拆除了搭建在花园里的厨房间,但新建的厨房空间实在狭小,春节期间气温又低,老年人怕冷又怕麻烦,可能还是像平常一样随便烧点吃吃。“也要让他们过个好年,开开心心吃顿年夜饭。”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提出想法,组员们便满口答应:“在东湖居民区,邻里间亲如一家,1292号的老阿姐烧菜不方便,我们照样让她家飘满饭菜香。”

“金相邻”组员在小年夜给高龄老人送温暖

据了解,作为湖南街道闻名沪上的志愿者团队,东湖居民区“金相邻”居民自治工作站成立已近6年,从最初的9位发起人,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吸纳200余位志愿者,为生活在同一居民区的1400余位高龄老人提供多方位的悉心照护。其中,为独居在家的老哥老姐送年夜饭,是居民区书记主任与9位发起人多年来的坚持。

案例评析

在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道路上,城区特色和历史风貌有待进一步强化,开放空间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这都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以上六个案例展现了徐汇区精细化治理实践的工匠精神,通过精细化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环境,搭建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精细化设计,有效利用土地,重点打造全球水岸,营造国际滨水空间;通过风貌道路的精细化治理,注重自治共治,打造以人为核心的街道公共空间;通过精细化景观建设和“微更新”,营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和可漫步的风貌街巷;重视风貌保护,延续城市记忆,打造风貌百弄;通过精细化治理,全方面照护与居民自治,建设美丽小区、幸福家园。

城区规划与更新,一直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更新更是加快了速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关于徐汇区更新规划与发展的案例,作为精细化治理中的城区规划实践,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指引下,以创新的精细化理念为指导,推进区域城市更新工作,强化城区特色和历史风貌;开展细致的区域评估工作,针对地区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更新策略,强化精准分类指导。在区域统筹的指导下,不同规模和性质的城市更新项目促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城区功能也不断完善。同时,徐汇区创新推进街区总规划师制度,引导公众参与自治共治,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能结合具体困难与现场商讨,形成共识,真正获得了“多方参与、精细管理、民生改善”的社会效益,也为上海城区规划与更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与更新的热点,滨水区更新、开发与运营管理也成为一大难点。关于西岸滨水区城市更新的案例,开展滨江区域功能结构的转换与地区活力的复兴,对区域内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卓有成效,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同时创造适宜多元活动的滨水空间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创新的探索;并秉持可持续开发创新理念,实践低影响开发,把西岸塑造成最开放、最便捷、最具魅力的公共活动空间。该项目坚持成片综合开发,通过动迁单位整体收储,开放空间先行腾让、先行实施,保障了载体资源和资金来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各环节的公众参与,以公示反馈意见,调整设计方案符合使用需求,回应性强、满意度高。徐汇西岸将工厂变身公园,变废墟为艺术,以黄浦江边工业遗址为载体,以历史遗存利用和文化打造为核心,以突出环境品质的组团式开发为手段,能精准识别和科学判断,快速整合相关资源,有效带动腹地商务区整体开发,打造24小时活力城区,创造宜业宜居开发的新模式。徐汇西岸的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亮点尤为突出,提升了上海黄浦江西岸的整体形象,也成为滨水新城区开发的成功典范。建议注重开发运营的精细化管理,长效呈现高品质沿江公共环境。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上海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多的风貌区,徐汇区衡复历史风貌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关于打造风貌街区和道路精细化治理的案例,借助街道平台,组成联合工作组,制定周密的计划方案,确保了治理工作的稳妥有序;社区联动、用心维护,依法保护历史建筑,做到实施精细巡检;明确分工,坚持精密协作配合,稳步推进综合整治工作;联合约谈,制定并印发《道路综合治理告知书》,确保整治精准有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实施多部门联合整治。目前,已持续两年的风貌区道路精细化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绩,道路品质明显提升,民生问题得以改善,并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体现了徐汇风貌区道路整治理念的精益求精,而且展现了管理互动的人性化和治理成效的高满意度。历史风貌区保护工作是一项有始无终的事业,因此,未来应着重在风貌区管理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依托“弄管会”“路管会”“自治家园”等居民群众参与自治共治的载体,将风貌保护与管理机制有效融合。

关于岳阳路“微更新”的案例,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以岳阳路上的“微更新”展开徐汇营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的故事。政府的各个管理部门和实施主体对历史风貌保护的理解与具体做法往往不尽相同,角度不同,手段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因此需要精细、系统、专业的梳理和技术把关。一方面,总规划师受政府委托,担负专业控制与总体把握协调人的作用,按照风貌道路规划要求,协助各方在街区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精准、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案开展工作,并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对细部细节及时把控,协调共同参与的各方,尽力在复杂和现实环境中,结合现实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规划意图与整体目标。另一方面,设计团队对岳阳路沿线景观要素的系统梳理,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恢复传统历史风貌;挖掘街坊人文元素,激活历史人文空间氛围;促进社区自治,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对风貌道路的景观品质进行提升。该案例的创新在于从规划设计与商家的沟通,到落实施工与施工方的交流等各方利益的协同,凸显了城市精细化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规划师、设计师在技术把关的同时,协调街道、政府、商家等各方利益协同的社会治理与多方参与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为民生、为风貌而设计,培育了城市街巷的公共性和居民的社会参与精神,为促进多元共治共享的精细化治理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天平街道“风貌百弄”案例,从基础入手,改善小区环境硬件设施;从文化入手,建设“风貌百弄”系列文化景观墙;从联建入手,推动形成居民区“小联勤”和“微治理”机制;从管理入手,引入第三方力量深化“风貌百弄”治理,成立了第三方社会组织“惠平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并委托其管理天平弄管协会。一方面通过“风貌之窗”展现辖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社会风采,追本溯源、定位精准,激发百姓积极参与维护小区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推动小区自治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化解矛盾问题,巩固治理成效,实现硬治理和软治理水平的同步提升,让风貌区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建议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的诉求,继续坚持“历史建筑、文化名人、社会精英”等不同主题打造“风貌百弄”,分类精确,完善“小联勤”和“微治理”架构,完善业委会和“弄管会”建设,让文化要素、群众要素与制度要素有机结合,达成长效精细化治理目标。

治理多元化是城市治理的途径,服务精准化是社区治理的目标,关于淮海中路1292号花园住宅重现“百年风华”的案例,展现了社区治理的多元化与精准化。在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前提下,区党总支书记带头动员社区资源、关爱高龄老人、帮助困难家庭,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在建筑保护的实施工作中,既强调建设“美丽小区·幸福家园”,又关心社区群众,工作公开透明,精心细致,体现了“金相邻”居民自治工作站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人性化管理,以及社会事务的高透明度,给风貌保护与社区更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治理是城镇和乡村内在的功能调节、空间变化和环境提升,是迎接城市不断变化的挑战、解决自身不足和精准化、精细化、人性化不断提升的过程。通过对整个地区进行系统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空间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层面、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问题,细致分析,提出精准、科学的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解决方案,城市精细化治理不是一次性达成的,是长期可持续的,是城市多方利益体共同协调的过程。

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治理的趋势,将更多的是小规模、渐进式,更多的是公共环境改善驱动、针灸式,更多的是自下而上而非政府主导,更多的是公众参与、协商调和。风貌保护是前提,如何完善城市更新运作机制是核心内容,需要创新地将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落实到可操作的范畴。面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困境与挑战,重新梳理、引导与制定需要更新的政策,创新思维,探索更优化的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治理方法与政策。要建立“更新、保护、创新”的精细化城市治理和规划发展的核心理念,面对“城市更新”为主导方向的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更多地通过政府和市场、公众的合作与协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更新与保护的多方政策支撑,实现共治共赢的城市精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