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路“微更新”:永不拓宽道路的华丽转身
一、背景·缘起
作为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风貌区,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域的31条道路都是“永不拓宽”的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占上海市64条风貌保护道路的近一半。在上海风貌区中,徐汇风貌道路的风貌最为完整,景观最为优雅,宽度最为适宜。徐汇区在不断努力和尝试,也做了很多好的样板。徐汇区风貌道路保护在城市的有机更新中,实现了文化元素与城区功能的有机融合,还原了一个有记忆、有故事、有文化气息的历史街区。
位于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南端的岳阳路,是近代上海法租界西区内历史最久远的城市道路之一。岳阳路虽不过短短947米,但却有着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安墨吉设计团队本着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恢复传统历史风貌;挖掘街坊人文元素,激活历史人文空间氛围;促进社区自治,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对岳阳路沿线景观要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风貌道路的景观品质进行提升。
二、举措·机制
(一)从街道控制性设计导则的要求入手,结合现状,深化待解决的问题
从成熟的上位风貌区控制规划,即街区街道控制性设计导则的要求入手,结合现状,了解规划中已有的控制要求和必须深化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岳阳路沿街立面建筑和围墙、平面道板铺装、重要空间节点、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整治及品质提升,以及功能活力的激发,从而逐步恢复历史风貌,提升景观品质,营造具有历史人文氛围的整体街道环境,打造优雅、温馨、宜人的慢生活街区。
(二)深度发掘并展示特色街道的历史文化内涵
岳阳路是徐汇天平街道的历史文化特色街道,不管是历史人物的居住地,还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些核心的风貌文化景观极具特色,不能只按照传统套路做外在环境的打造,必须要表达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实质,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梳理和展示。以为风貌而设计为思路,以微设计、微行动为方法,通过对三个路口节点(呈现科学人文氛围的肇嘉浜路岳阳路路口,体现文化艺术气息的建国西路至永嘉路分段,呈现街区风貌的普希金广场)以及沿街围墙、建筑立面色彩、广告店招、铺地等版块的设计提升后,减少了部分设施对街道风貌的影响,挖掘并提升了岳阳路内的人文历史空间。同时在管理策略上,也建立了引导和监管并举的实施策略,长远地保证了风貌保护道路的景观品质。
(三)具体对象细致化分析,风貌道路“微更新”,塑造与提升景观环境
对具体实施的对象进行细致化分析,从风貌控制角度恢复传统状态,塑造与提升景观环境。
岳阳路上的枪篱笆
1.最美围墙——枪篱笆
岳阳路上有着风格各异的围墙。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和安墨吉设计团队经过研究和梳理后认为,大多数的围墙还是与风貌环境挺协调的,但是在靠近永嘉路口有一段办公地的沿街围墙较为粗糙,与风貌区气质与品质不相符,需要做一些微改造。关于围墙改造的做法,设计团队考虑过很多种,设计团队中的上海人薛总提出了一个老上海的做法——枪篱笆。围墙的改造要因地制宜。在风貌区里,其实很多围墙是封闭的,为了保护围墙内部的隐私并考虑长期的低维护成本,找到好的编“枪篱笆”的手艺人,是恢复历史风貌、还原历史记忆、打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最好的做法。
设计团队的尝试取得了成功。很多长期生活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特别开心,他们会特地跑到街道办事处来表扬这美丽的“枪篱笆”。正如上海社科院王战院长所说:“枪篱笆是独一无二的上海围墙,它具有美学意义;既有遮挡和安全性的作用,又能隐约透露着里面的建筑和生活气息,体现了朦胧美学;形式丰富的竹篱笆设计,既有乡野气息,又有现代城市氛围;上海周围有很多丘陵,小竹子很容易种植,就地取材也可以帮助农民……上海最美的围墙唯岳阳路上的枪篱笆莫属。”
2.家门口的好德小店
沿街立面的整理也是岳阳路历史风貌保护与品质提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规划研究中,发现问题容易,把理想的立面图画出来也不难,但真的要把美丽的图纸变成现实的店面和街景确实是难上加难。在岳阳路上的好德便利店,因其典型的红白蓝外墙与岳阳路的优雅格格不入,安墨吉设计团队的设计师做了一个优雅的方案,把墙面和店招店牌进行改造,在玻璃窗上增加窗棂等体现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品质与特色的方案;做好的改造方案在第一次与商家交流时,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社区总规划师组织街道、商家与设计团队多次面对面沟通、交流,好德便利店的业主从起初的完全反对,到后来通过十几轮的方案沟通,就墙体、窗户、店招、雨棚,等等,逐步与设计团队达成一致认识。到了施工阶段,规划师建议施工人员先局部试刷,但施工方认为好德的墙面面积较小,没有必要做样板。待施工人员完工后,虽然都是黄色墙面,但突兀的亮黄色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总规划师再次联系施工方、街道、商家一起召开现场讨论工作会,在现场采用了多个颜色墙面试样的方法,多方案比选才最终实地敲定。
好德便利店改造前实景
好德便利店施工后实景
规划师也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精细化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规划师、设计师在多方案比选、技术把关的同时,也积极协调街道、政府、商家等各参与方的利益。可见,城市更新是不断完善的,城市的景观治理也没有那么简单,城市设计并不是一次性到位的,而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不仅是一个方案,也是一个协调平台。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设计要求,同时也把城市设计方案翻译成景观导则,提供给管理者、商家以及群众等相关各方,推进街区共治,这是城市有机更新中由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方法。
3.小方砖铺地停车设计
随着上海市中心车流愈发密集,留给居民的活动空间愈发有限,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上随处可见自行车停车位,尤其是低碳出行的共享单车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在人行道上通过简单的白线框定自行车停车区域,这一做法虽然简单直接有效,但是当这种白线简单粗糙地画在精致设计过的人行铺地上的时候,风貌区的精致感就瞬间消失。
设计团队进行深入探索,充分考虑风貌区道路的人行道空间较小的特点,认为不应该通过增设设施来设置自行车停车位,安墨吉设计团队大胆采用了这种方砖铺砌的形式设置自行车停车位,实施后发现颇有成效。城市管理的初级阶段是最直接有效的,但又与风貌区精致的景观有出入;对于高品质的衡复风貌区,应该探索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景观建设,小方砖铺砌作为自行车停车位的认知,这种形式一旦被广泛采用,人们一定会逐步接受并形成惯例,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素质的逐渐提升,大家会逐渐适应和喜爱这样含蓄优雅的停车标识。将来在历史街区组织开展活动时,空间又是灵活的,从而整体上能够形成既美丽和谐、风貌完整,又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街区景观。
4.走进社区,为风貌设计
风貌区中很多老百姓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尤其是孤寡老人。当安墨吉设计团队了解到,街道一直都有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动,立刻提出积极参与到街道的民生活动中,不但要为风貌设计,更要为民生而设计。2016年中秋节前夕,设计团队精心设计和制作了有风貌特色的月饼,月饼的礼盒是岳阳路店风景设计,月饼也是由上海传统老艺人精心制作的上海传统特色的鲜肉月饼。中秋节当天,设计团队和天平街道的工作人员一同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送上“为风貌而设计”的风貌月饼,让大家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街区温度。风貌设计与民生改善完美结合,历史文化与风貌设计在细微处融入家家户户。
为孤寡老人送上具有风貌特色的月饼
天平街道还举办了丰富的文化活动。“闪回1912”海派文化秀,以快闪的形式吸引游客重返岳阳路1912年筑路之初,岳阳路上修复的竹篱笆再度勾起了老上海人对老上海街道风景的无数美好回忆,“老上海”怀旧“穿越”之旅,正是基于风貌设计和艺术文化活动,才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也正是因为环境,才产生历史记忆。
三、创新·成效
(一)总规划师运用精细化设计方法搭建多方协调平台,实现城市治理共治共赢
总规划师是社区空间管理与实施平台的技术协调者。道路风貌特色和景观品质的整体塑造,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政府十几个部门的管理,而每个部门和实施主体对风貌的理解往往不尽相同,总规划师的作用是作为专业控制与总体把握的专家,协助各方在街区生长的全过程采用合理、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案开展工作,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协调共同参与的各方,包括公众。目前,各个建设管理部门都能够遵循尊重历史风貌的原则,但往往角度不同,手段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就需要系统专业的梳理和技术把关,以避免认真努力地做未必正确的事。西方国家的地区规划师制度由来已久,中国的城市现在也在做这样的尝试。
(二)对细部细节及时把控,通过精细化设计与风貌“微更新”,营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
风貌区街道整治的目的是管理和维护,而非单纯的新增或删减,归根结底是要守住城市发展的底线。应通过精细化设计与人性化管理,注重挖掘历史街巷、建(构)筑物背后的建造智慧和工艺价值,技术和工艺能够帮助城市延续文脉、留住乡愁。本着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恢复传统历史风貌;挖掘街坊人文元素,激活历史人文空间氛围;促进社区自治,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对道路沿线景观要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原汁原味地保护和更新风貌道路,营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
(三)为民生、为风貌而设计,激活历史人文空间氛围
徐汇区风貌道路保护工作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景观,更重要的是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人”才是街区活力的源泉,民生改善则能为风貌区留住最鲜活的元素——人。风貌道路要有人的生活,也就意味着管理要更加细致,像绣花一样精准。感受徐汇风貌保护道路孕育的街巷文化,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兼顾保护,为风貌设计,是设计师和管理者一直探索追寻的目标。岳阳路风貌道路保护在城市的有机更新中,实现了文化元素与城区功能的有机融合,还原了一个有记忆、有故事、有文化气息的历史街道。
四、启示·展望
一是基于风貌保护的“微更新”需要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是不断完善的,城市的景观治理也没有那么简单,风貌道路“微更新”并不是一次性到位的,而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风貌“微更新”不仅是一个方案,而且是一个协调平台。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是一种空间思维方式,通过对整个地区进行系统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空间思维方式解决城市问题,提出精准、科学的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策略;是城市多方利益群体共同协调的,也是长期可持续的。
二是保护与更新方案应形成风貌区景观导则,制定手册,推进街区共治。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设计要求,设计团队把城市设计方案翻译成景观导则,提供给管理者、商家以及群众等相关各方,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管理者运用手册、使用者引导手册和群众宣传手册,推进街区共治,这是城市有机更新中由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