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发展到了以城市更新为主体的现阶段,对于巨大、多元的现代城市的治理,以往粗放式的管理已经远远不够,实施精细化治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上海已进入了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增长阶段与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和活力激发的创新发展阶段,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已成为规划与建设发展的主导方向。风貌保护是城市更新的一种类型,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息息相关,相互交织;在风貌保护工作中,以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推进风貌保护,采用人性化和有温度的治理理念,保护好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面对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导方向的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更多地通过政府和市场、公众的合作与协商,探索和创新风貌保护与有机更新的多方政策支持。
徐汇区的更新保护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和实施城市更新,以历史风貌保护为前提,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开展城市更新模式的转型与发展、设计与管理工作。徐汇区更新规划与发展面对和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细致化归类,包括历史文化风貌和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环境品质的提升、地区活力的激发以及民生条件的改善等。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成片保护规模最大的区域(整个区域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衡复风貌区占地4.4平方公里,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文化个性与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目前,徐汇的风貌保护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点、线、面”保护体系,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宜漫步、公园可休憩、最有温度的风貌街区精细化管理目标。
本章选取了徐汇区更新规划与发展、西岸滨水区城市更新、风貌区道路精细化整治、岳阳路风貌“微更新”、天平路“风貌百弄”、淮海中路1292号的故事六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更新保护实践案例,来诠释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性。第一,以徐汇区更新规划与发展实践展开案例分析,以精益求精的精细化理念为指导,针对徐汇地区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案例,提出差异化的更新规划与发展策略,讲述了从区域到地块、建筑、道路的城市更新工作,从精细化管理到精细化规划再到精细化设计控制,并强调公众参与自治共治的实践案例与创新成效。第二,选取徐汇区城市更新中独具代表的西岸滨水区城市更新作为实践案例,徐汇滨江坚持“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基本原则,将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先导实施部分,开展滨江区域功能结构的转换与地区活力的复兴,保护利用区域内的历史遗存,延续了城市历史风貌,推动黄浦江岸线从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转型,降低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性,提升合作互动的管理水平,展现精细化设计与实施的高效。第三,结合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点、线、面”保护体系,到“线”上传承高品质生活的街道环境,选取风貌区道路精细化整治案例。在“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精神下,开展精细巡检、精密协作、精准整改、综合整治工作,实现风貌保护、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的目标。第四,选取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中蕴含上海丰厚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岳阳路“微更新”的故事,强调了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精细化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空间、不同背景的问题进行细致化分析,以及规划师如何运用精细化设计方法搭建政府、商家、设计师、市民等多方协调平台,实现共治共赢的城市治理,展现了在精细化设计与管理中营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第五,从“面”上打造有温度的“风貌百弄”,选取天平街道“风貌百弄”案例,展现保护和延续街区文脉和记忆,软硬共治,内外兼修,“拆”“建”“管”“治”因地制宜,围绕历史建筑、文化名人、社会精英等不同主题打造“风貌百弄”,确保街区治理的机制与成效。第六,再到“点”上保护有历史文化的风貌建筑,通过淮海中路1292号的故事,讲述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细节,小区治理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同时还要考虑街坊邻居的生活实际,把工作做精做细,使社会事务的透明度更高,结合公众参与,将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
基于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与设计是一种空间思维方式。在经济上,它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土地优化利用;在文化上,它有利于城市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在社会上,它有利于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环境上,它有利于城市公共景观的品质提升。通过六个案例,理性地分析了徐汇实践中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运用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的方法搭建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市民等多方协调平台,以实现共治共赢的城市精细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