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四个全面”形成和确立的思想脉络(6)

“四个全面”确立起了我们党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坐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的战略重心和工作大局,也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和主旋律。改革开放前,我们党曾一度对国家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作出错误判断,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们将“四个全面”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国发展到今天,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样一个历史和时代定位,必将激发起人民群众的极大创造热情,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攻坚克难,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

3.“四个全面”立起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现中国梦的新航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极其宏伟的事业,始终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紧跟实践进程,实施强有力的指导。“四个全面”,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结晶,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南。

党治国理政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贯通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能提纲挈领、秉纲执本,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

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引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蕴含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一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是圆梦中华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圆梦中华的强大动力和关键一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圆梦中华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是圆梦中华的根本所在。总体来看,“四个全面”明确了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导引。

凝聚中国人民意志力量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无比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离世界舞台中心越近、离民族复兴的目标越近,遇到的压力和阻力就越大,“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也越大。在这样的现实环境和时代条件之下,精神旗帜至关重要。树立起“四个全面”的精神旗帜,才能使内蕴着的智慧和方略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的精神旗帜,才能使人民方位清楚,方向明确,知所趋赴,激发和凝聚起亿万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深厚伟力。在中华大地上立起“四个全面”的精神旗帜,就一定能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业绩。

【知识拓展·关键词】

·顶层设计

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段时间,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开放性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不断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注释:

[1]参考邸乘光:《“四个全面”形成与确立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10月8日。

[2]吴伟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7月10日。

[3]刘芳:《时代特征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矛盾问题:“四个全面”提出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9月8日。

[4]祝福恩,张舒:《“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5月26日。

[5]李升泉:《“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解放军报》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