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新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西湖边上不甘寂寞的教书匠(3)

5.为了承诺,甘做六年教书匠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语教师这个职位,马云一待就是六年。六年的时间不算短,而马云又是个不安分的人,他的内心里其实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他想要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他却心甘情愿的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认认真真地教书,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和老院长的“五年之约”。

马云是个信守承诺、说一不二的人,在教书的过程中,马云就是拿着每个月89元的工资,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满怀热情地面对着一张张稚嫩的脸,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堂课。六年多的时间里,马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每当新学年开始的时候,马云看着一张张新面孔时,每一个学生看到马云的长相,再加上他瘦小的身材,都好像是看见了外星人一样,当同学们得知这居然是他们的老师时,都跌破了眼镜。

显然,马云知道自己的长相不讨巧,同学们有可能不太喜欢他,所以他想自己只能靠讲课方式来吸引学生。英语,在那个年代,是众多大学生讨厌的学科,一是觉得它无趣,二是觉得它难学。马云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就下决心把英语课上得生动,要让学生们爱上英语课,尤其爱上他的英语课。马云的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马云不仅仅讲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经常给同学们讲一些课外知识,介绍一些海外趣闻,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的课。

马云后来的创业伙伴之一韩敏,曾经就是马云的一名学生,他回忆说:“当年马老师讲课从来不按书本,而是天南地北地和大家聊天。而当时好多同学都在大一的时候就报了英语四级,而这完全是为了马老师而考的,因为大家觉得考不过就没脸见他了。”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马云的教学水平和受到同学喜爱的程度。

马云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当时杭州很多做外贸生意的老板的重视,他们都向马云抛出了橄榄枝,高薪聘请马云做他们的英语翻译。马云因为与老院长的约定,所以不肯辞去教师一职,只是兼职做翻译。

但是马云天生骨子里就是一个活跃分子,相对安逸的大学校园环境无法满足他狂热的内心,不能出校园,马云就想了个其他的方法来折腾。马云一心想要将英语推广到大众,让大家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马云在西湖边上设立了一个英语角,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去英语角交流学习。

马云兼职去做英语翻译,后来聘请他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怎么办呢?马云发现,自己身边的许多老教师,退休在家,无事可做。而英语翻译不正是一个让他们再一次动起来的机会吗?这些退休老师赋闲在家,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失落,而且当时的退休工资也让他们过得很拮据。所以,马云就计划着发动这些退休老师发挥余热,去外贸公司做英语翻译。而这个想法有了之后,马云不像其他年轻人似的,睡醒一觉就全忘记了,而是有了想法就要去实践的人。所以在1992年的时候,马云就在杭州创办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这也是杭州市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这家翻译社虽然不算大,但可以说是马云万丈高楼的第一片瓦。

当时,马云已经快要接近而立之年,但是他却依然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魄力。刚刚创立的海博翻译社的主要员工除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之外,就是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而马云则依然全职在校园里做他的英语老师,只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去翻译社工作。可是通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当时的海博翻译社虽然是云集了一批精通英语的老教师,而市场上也的确有很多商家需要英语翻译,可是这毕竟是杭州市第一家翻译社,而商人又是十分的精明,所以他们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翻译社上。因此,海博翻译社创业初期就举步维艰,开门一个月,仅仅入账700元,而当时马云租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入不敷出,让马云很是头疼,当时也有好心的同事劝马云赶快收手,放弃吧,还有人嘲笑马云是在犯傻,稳稳当当的大学老师多好啊,非要成立个什么翻译社,真是瞎折腾。吃紧的财务,让马云的一些合作伙伴开始动摇,他们也张罗着关门大吉。可是马云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不相信自己这么容易就被打败。他认为一定要坚持,希望一定就在前方。

马云不想关闭海博翻译社,而入不敷出的局面又必须得到解决。所以马云就开始挣外快,而这份钱着实不好赚。南方的夏天,天气格外热,马云顶着太阳,背着个大麻袋,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去批发一些小工艺品,然后再千辛万苦地背回杭州。就这样,一个大学教师,蓬头垢面地混迹在各种小商小贩中,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有着稳定工作的大学老师。而马云对于自己身份的转变,一点也不感到失落,他感到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支持自己的事业是一种骄傲和幸福。

除了卖小商品之外,马云还推销过医疗器材,而这样的“倒爷”生活一过就是三年,他靠着这些钱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三年,让本来不被大家看好的翻译社支撑到1994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1995年就开始盈利了。而当海博翻译社步入正轨后,马云就放手将其交给自己的合作伙伴们去做了。这期间,马云虽然为海博翻译社操足了心,但是学校里的课却一点都没有耽搁,他还是全校课程最多的老师,也依然在学生们心中有很高的声望。

“五年之约”终于结束了,马云也算是守住了自己的诺言。大学教书的生活,马云兢兢业业,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且马云在教书的同时就能够有创业的想法和实践,这也就证明了他绝不是一个能够做安逸工作的人,他注定要在商海里遨游,他的天地注定要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大。

六年大学教书生涯,给了马云很多的锻炼,多年后马云回忆起来依然十分怀念做老师的日子。这是他日后创业的基础,是他走上人生大舞台的第一步。从这里起步,马云以后的日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6.可贵的阿甘精神

怎么来形容马云的个性呢?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人一定会被电影主人公阿甘的坚持和坚韧的精神所打动,而现实中的马云就是有着像阿甘一样的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

翻译社的成立,给了马云很大的动力,也给了马云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公司的收入难以支付公司的日常支出。但是马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想尽方法要将翻译社支撑下去。为此他付出了许多,甚至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努力和付出。

1994年1月,马云租了青年会沿马路的两间房,当时的房租一个月就有2400元。简陋的环境下,海博翻译社成立了。而为什么取名“海博”?马云曾经解释说,海博是英语“希望”的音译,而马云希望这个翻译社有大海一样的博大的胸怀,有着远大的希望。

翻译社刚刚成立的时候,主创人员们为了翻译社的生意可谓是都铆足了劲儿,其中还有几个马云的学生,也参与了该翻译社的运营,他们主要负责翻译社的对外宣传工作。翻译社开张的那一天,同学们还热情洋溢地拉着大条幅去杭州武林广场做宣传,顶着烈日,大家伙挥汗如雨,却干劲十足。有激情是好事,可是残酷的市场却是实实在在的,由于海博翻译社刚刚成立,没什么名气,所以当时的外贸公司老板们都不太愿意花钱在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上。接不到生意,但是公司的房租、水电费、人员工资还是要支付的,所以这就让马云陷入了财政赤字的尴尬局面。当时很多人都劝马云放弃翻译社,安心当大学老师就好了。但是马云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万事开头难,挺过去就好了,就是怀着这样的决心,马云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挣点外快。

大家都知道浙江是小商品制造大省,尤其是义乌,所以当时,马云就想到去义乌批发小手工艺品,拿到杭州来卖。就这样,马云兼职做起了“倒爷”的日子,扛着大麻袋,风尘仆仆地坐上客车跑到义乌,有时候甚至会坐好几个小时的硬座到广州进货,然后再周转回杭州。蓬头垢面,邋邋遢遢,一点形象都没有。虽然马云受了很多的苦,但是马云心头很甜,因为他觉得这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些都是值得的。回到杭州后,马云就在租的房子旁边开始沿街卖小工艺品,还有鲜花之类的小礼品。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卖小手工艺品的钱总算是堵住了海博翻译社的财政窟窿,到1995年年底的时候,海博翻译社终于实现了盈利,渐渐步入了正轨。翻译社步入正轨之后,马云就放手把它交给年轻人来管,自己又去干另一番事业了。

众所周知,马云最擅长的就是英语,而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爱上英语,英语口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马云成立了一个英语班,由于马云在校教书的名气,和自己出色的英语水平,使得英语班的名气大振,许多人慕名而来,学生也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有大学生、也有参加工作的,甚至还有残疾人坐着轮椅来上课,当时就有一位电视台主持人带着母亲一起来上课,还有奶奶带着孙女来学习,足以看出大家都把马云当做是明星一样看待,对他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尤其这位奶奶,当时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但是学习热情不减,她说,其实自己很早就是马云的“粉丝”了。在马云办英语班之前,曾经有段时间在涌金夜校教英语,当时这位老奶奶就有事没事总去夜校闲逛,看到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有这么多的学生,一时好奇也就跟着听听,谁知这一听就入了迷。后来知道马云创办了英语班,就慕名而来,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学员。

马云对这位特殊的学员很是照顾,由于这位老奶奶年事已高,腿脚不便,马云还安排工作人员去接老奶奶上课。有一次,一位员工被安排去接老奶奶,这位工作人员到了她家门口,敲门,没想到门一打开,就看到马云和其他几个同学已经先到了那里。原来是英语班的事情传到了电视台,所以他们专门安排摄制组来拍摄。老奶奶和马云的关系很好,直到1995年的秋天老奶奶过世了,马云还带领一批学生去为她送行,希望她能走得安心、走得幸福。

多年来,马云对人对事都很执着有爱心,他像阿甘一样,对人真诚,所以身边朋友很多,有些朋友甚至是从小就结识的。马云在小的时候认识一个澳大利亚朋友,这位朋友还诚恳邀请马云到澳大利亚做客。马云到了澳大利亚后,起先他还担心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多浮华的东西,或者是过得很不好,所以才需要我们去解救。但是后来慢慢的,马云就发现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他们也很喜欢中国的文化。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公园里,马云看到有很多人在打太极拳,这可是马云最喜欢的运动,所以就高高兴兴地参与其中。后来这位澳大利亚朋友在自己已过古稀之年还去英语班听马云讲课,他和上面那位老奶奶可谓是英语班上的一道奇特的风景。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坐在长凳上,手里拿着一盒巧克力说,“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到的是什么口味。”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充满未知,充满奇迹。马云对于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激情,他曾说,100个人想要创业,可是会有95个人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为市场很残酷,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存活下来的。当年的海博翻译社,如果不是马云的坚持,不是马云的破釜沉舟,怎么会有今天的成绩?我们今天看到了马云的庞大的电子商务王国,可是我们却不曾看见马云创业背后的千辛万难。乱世江湖,什么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马云却能够保持一个侠客的精神和魄力,勇往直前,不断前进。就像阿甘一样,不停地在奔跑,跑完了这个阶段,还有下一个目标,所以马云没有满足于海博翻译社的成功,而是要向着自己更为远大的抱负前进。

马云说,做像海博翻译社这样的小公司,重要的战略就是活下来,挣钱。一开始,我们不能就想着如何赚大钱,没有积累,没跌过跟头,你怎么会知道如何跑得更快?所以海博翻译社虽然刚成立的时候资金吃紧,也不被大家看好,但是马云心里很清楚,只要能够捱过创业初期的艰辛,面包总会有的。因此马云不怕吃苦,即便是要当时作为大学教师的他,穿的破破烂烂,风尘仆仆地去进货、卖小手工艺品,他都不在乎。成大事者,必能吃得苦中苦。

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马云不但有阿甘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还有一种领导的气质和睿智。创业者有很多种身份,但是有一个身份至关重要,那就是领导者。而作为一个领导者,重要的不是该领头人有多么大的本事,能够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儿,而是他能够调度,能够知人善用,能够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能够在员工心中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马云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在马云的团队里,有朋友、有同学、有学生,有人比他年长,有人比他年轻,但是他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他善于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将其放大,他就作为一只领头羊,像个磁场一样吸引着大家,让大家围绕着他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创业的路上,马云从来不是孤胆英雄,他的身边总有各路好汉陪伴,所以他的事业方能稳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