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的城门楼
“里十三,外十八”是什么意思
清凉门
关于南京的城门,在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一首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而说起南京城门的数量,早几辈的老南京人能够掰着手指头给你数出来。那您知道“里十三、外十八”是什么意思吗?
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修建于明代朱元璋时期,而明代的南京城是由宫城、皇城、京城以及城郭这四圈城垣组成的。而“里十三”指的就是京城的城门,共有十三座,包括朝阳门(今中山门)、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这些城门与城内的大街相连,街道间主次分明,井然有序。每座城门都建有规格不同的城楼,拥有瓮城的城门甚至还建有镝楼,从而形成了前、后两楼的格局。每座城楼的城门都是以木质对开以及两道千斤闸的形式设置的,但是它们并不要求城门的位置对称,都是根据城防以及城市的整体格局布置的,从而能够为城市的防御体系以及交通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十八”是指城郭的城门,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紫禁城的东部距离钟山太近,对紫禁城的防御不利,所以就下令建设一部分外城墙来保护紫禁城的安全,而这些外城墙一共开了十八座,包括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今尧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双桥门、栅栏门、凤台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江东门。
到了现在,内城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清朝末期开始,南京市市区逐渐扩大,城市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为这些客观因素,内城门又陆续增开了十三道。所以,以前的“里十三”已经变成了“里二十六”。可是,事实上,经过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很多明朝时期的城门已经不复存在,有的也改了名字,而明朝所开的城门保存到现在的也仅有聚宝门(今中华门)、石城门(今汉西门)、神策门(今和平门)以及清凉门四门。
南京城的午门也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吗
南京城的午门是明故宫的正大门,建于公元1366年。它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整体呈倒立的“凹”字状,在两侧有富有秦汉气息的双阙(门楼)。现在的午门遗迹位于南京市御道街,是明故宫留给人们最大的实物,非常珍贵,可惜的是午门上的双阙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了,剩下的只有中间的城墙。但即便如此,它还是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浓烈的明故宫气息。现在的午门遗址和奉天门遗址一起被开辟成了午朝门公园。
那么,南京城的午门曾经也有过“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吗?“推出午门斩首”这件事是真的吗?
“推出午门斩首”,在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只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在民间艺术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景,但它的产生以及流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大约是从明代开始。因为“推出午门斩首”是跟午门有关的,而午门在元代之前是不存在的,直到公元1366年,在史料中才有了对午门的记载。当时,朱元璋在南京做吴王,他下令在南京修建皇宫。皇宫建成之后,他把皇宫的正南门称为“午门”。后来,大内宫殿修建好之后,朱元璋决定把阙门称为“午门”。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慢慢有了“推出午门斩首”这种说法。
据史料记载,在封建观念下,杀人被看作是一种凶事,皇帝是不会让这种不吉祥的事情发生在宫门口的,刑场一般都是在远离皇宫的地方,甚至是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门斩首”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误解,而南京城的午门在史料中也并没有记载过。
您了解历史上有名的光华门争夺战吗
光华门,位于南京市白下区御道街南半段,原本这是一座城门,名为“正阳门”,1931年改成了“光华门”,可惜的是在1955年至1962年期间被毁,但是现在光华门还是作为地名以及公交车站名被使用。
光华门遗址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门”。它是1937年日军攻打南京城时战斗最为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历史上把那次战役称为“光华门争夺战”。
1937年12月9日清晨,在驻守光华门的5师和8师换防的时候,日本军队第九师团胁坂部队趁机抢占了光华门前的通光营房以及大校场。之后,日军用飞机、坦克以及野山炮不断轰击光华门,城楼被炸飞,城垛被炸平。在次日下午,日军在光华门东南角的残墙实施爆破,之后百余名日军通过被炸开的墙口冲进了光华门,胁坂36联队伊藤善光少佐把日本国旗插在了南京的城头上,这里成为了日军首先突破的地点。当时守卫光华门的中国军队用大量的手榴弹、步枪以及机枪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短短的时间里死亡了大量的中国战士,最终夺回了光华门。
夺回光华门之后,中国守军把城墙缺口堵住,并且用汽油桶焚烧据守在城门洞中的日军。到了12日,光华门再次被日军突破,在谢承瑞团长的带领下,中国守军用十余挺机关枪的火力把突破的日军全部歼灭,并且用沙袋把缺口再次填补。12日当晚,中国守军撤退,日军占领了残破的光华门。
因为光华门争夺战非常惨烈,所以日本方面对这次战役印象深刻,还被组织成军事材料进行宣传。而当时的光华门被作为“战绩”保存,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才把被日军炸毁的城墙修补好。
为何说通济门见证了明王朝的兴衰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正阳门在它的北面,聚宝门在它的东面。它有独特的三重船型内瓮城和四道城门,是与聚宝门、水西门齐名的南京城城门中规格最高的三座城门之一,并且在所有的城墙中占地面积最大。不仅如此,通济门从被朱元璋建成开始到南明弘光皇帝从通济门出逃结束,在这些年的时光里,它见证了明王朝的兴衰。
通济门遗址
公元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部队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缢死。之后,福王在明朝大臣的拥立下称帝,都城就选在了南京,史称南明弘光朝廷。一年之后,清军渡过长江攻下镇江,离南京只是一步之遥。当时的弘光皇帝刚刚表示要带领部下拼死守卫南京城,就从通济门逃走了,连他最忠心的大臣都不知道。十五天之后,弘光皇帝被清军捉到,还特地把他从通济门押回南京城,沿途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唾骂他的。
就是这座通济门,见证了一代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聚宝门下真的埋着沈万三的“聚宝盆”吗
聚宝门,现名“中华门”,位于南京市雨花台景区北边,与南边的长干桥以及北边的镇淮桥相连接,是南京老城城南地区的交通咽喉之地。它在公元1369年至公元1375年期间建成,是我国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建筑。截至2012年,聚宝门瓮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内瓮城城门,也被称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以及结构最为复杂的古城堡式城门。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聚宝门下埋有沈万三的“聚宝盆”,这是真的吗?
中华门
根据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个家传宝,名叫聚宝盆。据说在这个宝物里放一只金元宝就能够取出一盆的金元宝,沈万三就是因为有了聚宝盆才能够富甲天下的。当时,朱元璋已经在南京登基称帝,他为了保证江山的稳固,就下令在南京筑造城池。可是,在修建聚宝门的时候,因为这块地方原先是一个池塘,所以怎么填土都填不满。朱元璋因为这件事情伤透了脑筋,于是就招刘伯温前来商讨对策。刘伯温认为,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可以生土的宝物就好了,朱元璋听到之后就傻了,心想哪里会有这种宝物呢?突然朱元璋的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到沈万三有一个家传之物能够生金,应该能够生土。于是,他就让刘伯温去把聚宝盆借过来。沈万三被逼无奈就答应借给他们一晚,到了第二天早上五更三刻,打更的一敲锣就立刻归还。果然,朱元璋拿到聚宝盆之后,把它往池塘里一放,不到一刻的时间池塘就满了,而且城楼也变得非常坚固。可是聚宝盆因为还在池塘底下拿不出来,朱元璋就询问刘伯温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刘伯温献计,让朱元璋下令:从今天起,让打更的不许在五更三刻的时候敲锣,那我们也不算违背诺言了。
朱棣为何会假扮市民从石城门逃跑
石城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汉中门广场。作为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堡之一,石城门带有浓郁的南京气息,是南京丰厚文化沉淀的一个缩影。那您知道朱棣曾经假扮市民从这座城门逃跑吗?
石城门
相传,明朝初期,南京城墙修建完工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率领百官和四子朱棣登上后宰门,参观城墙。他问道:“城墙造得怎么样?”大臣们都是赞不绝口,只有年仅7岁的朱棣答道:“城墙造得不好。”朱元璋脸色难看地问道:“如何不好?”朱棣回答道:“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到后宰门”。朱元璋听了之后倒吸了一口冷气,把一个剥了皮、抽了筋的橘子递给了朱棣。回到皇宫后,朱棣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马皇后,马皇后听了之后大吃一惊说道:“儿啊,你父王对你起了杀意,想要赐你一死,你赶快到燕京避难吧。”就这样在马皇后的安排下,朱棣就假扮市民从石城门逃走了。后来,当时的童言竟然实现了,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杀回了南京,第一个破的就是朱元璋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城垣。
郑成功曾大败于仪凤门吗
仪凤门,又被称为“兴中门”,始建于明朝初年,1958年到1959年期间,仪凤门被拆除,2006年又被南京人民政府重新建造。它的地址在南京老城城北,位于南京狮子山南麓和绣球山之间,是一座西向城门,它的对面就是钟阜门。据说,卢龙山麓有着龙凤呈祥的风水,所以当初朱元璋才会在这个地方建筑这两座相对的城门。由于这个原因,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之后,就封堵了这两座大门。那您知道郑成功曾经在仪凤门打了败仗吗?
仪凤门
清顺治年间,南明抗清将领郑成功由崇明入江,直流而下,抵达南京城下。当时驻守南京的清军将领为了解决困境,一方面向朝廷申请援军,另一方面采用缓兵之计来麻痹郑成功部队。结果,郑成功部队出现了“骄兵”现象,军士竟然在后湖(今玄武湖)上嬉戏打闹。这个现象被从崇明赶过来增援南京的清军总兵梁化凤发现了,于是他就命令士兵悄悄拆开仪凤门以及神策门的堵塞物,并且亲自率领五百骑兵杀出神策门,首先攻破了白土山的营地。之后,梁化凤把自己的兵力分成了四路,其中一路就负责从仪凤门中杀出,从而把郑成功军队水陆两军的联系切断,并且对郑成功的海军进行袭击。结果,郑成功部队被打败了,损失了大量的海船,而郑成功也只是和少数人一起退回了厦门。
朱棣是由金川门攻入南京城发动的“靖难之变”吗
金川门,位于南京老城城北,是明代修建的十三座内城城门之一。它是一座南北向城门,南边是南京老城城内,东边是神策门,西边是钟阜门。因金川河是从这里出城的,所以这座门被命名为金川门。
明朝时期,金川门外曾经有一座金川桥,它的附近设有水关,如今金川门早已经被拆除,只作为地名保存下来。而金川桥从建成到现在经过了几次重修,现在依然存在。2004年南京人民政府在金川门遗址立一块石碑以表示对金川门的纪念。
您知道金川门与“靖难之变”的关系吗?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即建文帝。建文帝在登基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在这个期间一共削除了五个亲王的爵位,而这件事情引起了驻守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的反对。公元1399年,朱棣以“讨伐奸臣”为名起兵,从北平攻向南京。公元1402年,朱棣亲自率兵从瓜州渡江,从金川门攻进南京城,到这个时候,局面已经非常明朗了,建文帝退位并且下落不明。之后,朱棣称帝,改年号永乐。
“金川门之变”即“靖难之变”,宣告了建文朝的终结,开启了崭新的永乐时期的篇章。
金川门曾被“驸马”守护64年吗
据说,金川门曾经被一位驸马守护了64年。
公元1402年,朱棣经过“靖难之变”登基之后,对金川门很是看重,他命人把城墙加固,并且派重兵把守,更是把金川门千户守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妹夫赵辉驸马担任。
赵辉的父亲赵和,在征战安南的时候阵亡,所以赵辉就承成了他父亲的职位。赵辉又因为长相不俗,并且身怀武艺,所以在公元1413年被招为驸马,他的府邸就在后宰门的北边。赵驸马被任命为金川门“千户守”之后,曾经向朝廷申请封爵,但是当时的明英宗正在为拥立自己复辟皇位的有功之臣绞尽脑汁,所以就没有批准赵辉申爵的事情。赵驸马虽然并没有得到爵位,但对于看守金川门还是尽心尽责,一看就是64年。公元1476年,赵辉无疾而终,享年90岁。
神策门是一道古代的“防盗门”
神策门,位于玄武湖北,是明初建造的十三座内城城门之一,现在已经被更名为和平门。在南京流传着一则顺口溜:“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其中“一个门栓朝外插”指的就是神策门,它把神策门特殊的建筑形式形象地概括了。神策门在“内十三”中规模比较小,城门在里面,而瓮城在外面,瓮城门跟别的城门不同,并不是正对着城门,而是在瓮城的东北角开着,所以明朝的神策门又被人们称为“外瓮城城门”。如今人们把神策门称为古代的“防盗门”,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和平门
据说,明朝时期神策门的城门是由两扇杉木包铁板制成的大门(现在的城门是清朝建造的)。在距离城门后两三米的地方有一道石槽,这个石槽大约宽15厘米,是用来放千斤闸的地方,现在这个石槽还保留在那里。当时白天,千斤闸就会收到城墙的顶端,到了晚上就会被放下。启动它的时候最少需要四个人共同操作才可以完成。明代对于城门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有一种名为“点闸”的制度,意思就是到了晚上要落闸的时候,有关部门会派人到各个城门收回闸门的钥匙,到了第二天早上再把钥匙送回。如果守城的守卫违反了这项规定就是死罪。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南京城的安全才得以保障。
因为千斤闸对于古代城墙所发挥的作用,就好比现在家庭中的防盗门,所以现在的人们就把神策门称为古代的“防盗门”。
挹江门的门拱为何会改为三拱
挹江门,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下关黄土山和八字山之间,是市区连接下关码头的重要通道。在挹江门的城门上有九间双檐翘角的敌楼,是南京保存比较好的城楼之一.
它建造于1921年,当时被称为海陵门,是一座一孔城门,到了1929年,国民政府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进入南京,就把挹江门的门拱改成了三拱,名称也改为了挹江门。现在的挹江门中间的一拱是二车道,两侧是人行道。
挹江门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经在挹江门附近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后来红十字会把遇难者的尸骨埋葬在这里,现在挹江门下的绣球公园就有一座纪念处。到了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这道门进入南京的,1984年,有关部门在这座门楼上建立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并且由邓小平同志亲写馆名。
如今在挹江门的两侧仍然保存着明城墙,其中大多都经过重修,还有一侧已经不通,而另一侧可以通往仪凤门以及阅江楼。现在的城墙已经成为老年人健身的地方。在城墙上还种植着雪松,城墙砖上大多还有着当初的印记。
安德门为何会有“大”“小”之分
安德门,属于明代时期“外十八”城门之一,如今城门楼已经被毁,遗址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西路,但是仍然保留着地名。而且还有以安德门命名的机构,如安德门地铁站、安德门劳务市场等。在明朝,安德门是有“大”“小”之分的,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明朝初期,朱元璋开始修建外城城门。在建造的过程中本来只有一个安德门,但是在内外城郭之间有一个玻璃窑,这里是专门为皇家烧制御用建材物品的,为了能够更方便地运送烧制的原材料,朱元璋下令在距离玻璃窑最近的外城郭上开了一个城门,这个城门被命名为“小安德门”,而原先的安德门就被称为了“大安德门”。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修纂的《洪武京城图志》上标注的安德门就已经有了大、小之分了。这就是安德门有“大”“小”之分的原因。
麒麟门的得名与麒麟有关系吗
麒麟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是明朝初期建造的十八座外城门之一。它的得名据说是因为葬在这里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墓道前的两只石麒麟。当时明朝在这里建造外城城门,就把这座城门命名为麒麟门了。
麒麟门处于丘陵地带,位于它东面的阳山在六朝时期就是非常有名的古采石场,并且在明朝时期就有阳山碑材等古迹。于梁代建造的本业寺就坐落在麒麟镇的宁杭公路旁边。麒麟镇南面的金陵驿保留着文天祥留下的诗碑。在麒麟门外的白龙山上有辛亥革命著名将领徐绍桢的墓地。
麒麟门一带曾经被定为麒麟市,到了2010年被列为麒麟街道,并成立麒麟社区,目前正在努力建设国家级生态园区。而且,这里的窦村石雕艺术已闻名于海内外,村里的工匠还参加了国家级工程建设,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朝天宫等。
姚坊门与老南京人说的尧化门是同一座门吗
姚坊门,明朝南京外城十八门之一,位于尧化街道。在南京,人们对于外郭十八城中的姚坊门并不是很熟悉,而对于南京的另一个地名“尧化门”却比较熟悉,据老南京人说,尧化门原本就是一座城门,那么姚坊门与老南京人所说的尧化门是同一座门吗?
根据专家考证表明,尧化门其实就是姚坊门。明朝时,朱元璋因为这附近有一座姚坊山,就下令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外郭城门。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一群英国人来到这里修建京沪铁路,因为姚坊门妨碍了他们的工作,就把它拆掉了。而且因为口音的问题,他们把“姚坊门”发成了“尧化门”的音,这种叫法便一直被当地人所用,所以现在大多数人知道的都是尧化门,而不是姚坊门了。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英国人在修建铁路的时候,为了使道路不被隔断,曾经在铁路上架起一座桥,当地人把它称为“洋桥”。专家们根据这个资料,找到了“洋桥”的位置,从而确认了尧化门的位置,而这个位置跟姚坊门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在洋桥的周边还发现了一些散落的明朝城砖,就更能够确定这一点了。
中山门与孙中山有何关系
中山门,原名为朝阳门,位于南京城最东边,因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如今的中山门是在原朝阳门的旧址上改建而来的。中山门如今仍保留着明代的城墙,城外还有一段护城河,气势宏伟。
中山门
公元1336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南京城向东北方扩大时修建此门。当时,城门为单孔券门(一个圆拱形门),门外还有一道瓮城(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与主城门形成双重防御)。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天国起义军曾在此大战。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也是通过这里攻进南京城的。
1928年,国民政府将七座城门改名,并进行修整,其中朝阳门被改为中山门,一直沿用至今。1930年,国民政府为了孙中山奉安大典(葬礼)而修建迎陵大道,中山门被拆除,在原址以北新建了三孔券门,通往中山陵,名为中山门。中山门由此成为贯穿南京城与东郊的重要通道。
1996年,中山城门下方两侧开通了双线行车隧道,全长1600米。原城门则改为沪宁高速公路的进城入口。
由于多次修建与隧道施工的影响,中山门墙体出现了塌陷、渗水现象。2003年,南京市政府再次对中山门进行整修,清除了墙体内约三千立方米的填土,又用钢筋混凝土对城墙进行支撑,并将已经严重倾斜的城墙拆除重砌,最终将中山门修复完好。
您知道南京现存哪几座明代城门吗
城门,是连接城内与城外的通道,也是一座城市的景观。在古代,城门则是战争中攻防的焦点。朱元璋在修建南京城门时,多次对城门进行修整,以增强其防御性、观赏性。
明城墙始建于洪武年间,有城门十三座,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清朝吴敬梓在写《儒林外史》时,将南京十三座城门按照逆时针方向编了一个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如今,明城墙已经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明朝原十三座城门,如今被拆得只剩下了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及清凉门。
明城墙具有历史价值,为何多处惨遭拆除呢?
1937年,日本侵华,南京城遭到了炮轰,明城墙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毁坏。1949年之后,南京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明长城的修复与保护,然而由于财力限制,明城墙依旧隐患重重。
1954年夏秋,南京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暴雨,城内大范围积水,多段城墙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最终导致一处城墙崩塌。据资料记载,这次事故共导致居民死伤31人,其中3人死亡。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年的那处倒塌发生在中华门的西干长巷。如今,那里还散落着凹凸不平的青条石与城墙砖。据附近老人回忆:“那年七月份,天气十分热,我突然听到外面一声轰隆隆的巨响,跑出去一看,城墙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缺口,当时有许多人家遭殃了,因为城墙是往秦淮河一侧倒的,那一边的墙根下住着许多做生意的人!”
灾难发生之后,南京市政府决定,明城墙“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有助于防空、防洪以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保留外,其余一律拆除”。随后,南京出现了一阵“拆城潮”,当时还流传过“有多少力量拆多少砖”的口号。在此期间,三山门(水西门)、通济门、正阳门、太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兴中门)、定淮门都被拆除,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