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兴起
基督信仰深植于犹太拉比、拿撒勒人耶稣的教义和身份之中。据学术考证,耶稣约公元前4年出生在罗马统治下的犹地亚地区。在30岁左右经施洗者约翰的洗礼后,耶稣才开始公开传道。在大约三年的时间里,耶稣走遍加利利地区,并进入耶路撒冷。其间一直在传播教义、提供疗愈、吸引门徒,被相中继承耶稣使命的12个门徒即为众所周知的耶稣“使徒”。耶稣传播的福音强调的是犹太先知致力宣扬的犹太传统思想:公正和怜悯。耶稣越来越受民众的欢迎,不少门徒在提及他时开始称他是犹太人的王和救世主(即弥赛亚)。依据基督教传统,耶稣与将圣殿用于商业目的的人发生了冲突。于是,犹太大议会的大祭司将耶稣移交给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处理,后者下令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追随者声称耶稣在受难后的第三天复活,并开始传播耶稣是上帝之子的教义。
词语解释
先知 先知被认为是受上帝委派、晓谕上帝旨意并引导民众忏悔和遵守上帝律法的个体。
犹太教公会 犹太教公会是犹太人的法院,存在于古犹地亚的每座城市。犹太教大议会是由71位成员组成的最高法院,坐落在耶路撒冷圣殿内,是犹太人生活中的最高宗教权威和法律权威。
耶稣的追随者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基督徒。尽管他们的宗教习俗起初与犹太教习俗十分相似,但保罗一类基督教宣教士逐渐提出与犹太教最基本习俗传统,如割礼相背离的教义。数百年来,基督徒一直宣称耶稣就是《希伯来圣经》里上帝允诺会到来的弥赛亚;犹太人则认为耶稣是一位伟大的拉比,不承认他是弥赛亚。尽管当时罗马人不断迫害基督徒乃至处死了成千上万的基督徒(部分原因是基督徒拒绝崇拜罗马皇帝),基督信仰还是传遍了整个罗马帝国。
然而,到了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宣告基督教是罗马帝国一种拥有合法地位的宗教。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迁至拜占庭(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将后者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到公元4世纪后半叶,以色列的故土已经基本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在基督教的圣地,如耶路撒冷、伯利恒以及加利利等地,都修建了若干基督教堂。全国的许多地区还建造了一个个修道院。最终,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使得现今之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地区成为基督信仰占主体的地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犹太人由于不接受基督信仰而常受到孤立和迫害。即便在罗马覆灭后,实际上是西罗马帝国覆灭后,基督教会依然留存。事实上,在数百年的时间内,欧洲政府的大部分职能都是在基督教会的基础上恢复的。
词语解释
弥赛亚 弥赛亚是希伯来语“Mashiach”的音译,意为“受膏者”。“耶稣基督”则是“受膏者约书亚”的希腊语表达。犹太人以及基督徒对于弥赛亚有不同的看法。犹太人心中的弥赛亚是一位尘世救世主,受上帝指派为世界带去正义与和平。而基督徒理解的弥赛亚则是一位神圣救赎者,是上帝在人间的现身。
基督教在东罗马帝国的范围内也从未中断,尽管形式稍有不同。拜占庭皇帝成功维系东罗马帝国整整1000年。不过在此期间,东罗马帝国的疆域不断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某种程度是由于一个全新信仰的出现,而该信仰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得强大且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