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丧失
词语解释
犹地亚/犹大 犹地亚和犹大均指历史上包括耶路撒冷、希伯伦和伯利恒城市在内的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罗马人征服犹太人的王国后,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三个行政区:犹地亚、加利利和撒玛利亚。Judea(犹地亚)是希伯来语Yehuda(犹大)的罗马翻译。Jew(犹太人)一词则源于拉丁语Judaeus,意思是“犹地亚的居民”。
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在维系了200年后,于公元前732年被亚述人征服。南部的犹大王国则在维持300多年的统治后,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推翻。最终,巴比伦人被波斯人征服,而波斯人之后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和希腊人击垮,但犹太人始终未放弃重拾独立的希望。公元前167年,在玛他提亚和他的五个儿子即玛喀比家族的英勇领导下,犹太人起义反抗希腊暴君安条克王。经过三年的抗争,玛喀比家族成功收复耶路撒冷并净化了神圣的圣殿。每年光明节,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重温这段历史。在外族统治下生活了500多年后,犹太人终于在公元前142年重建独立王国,但只维持了不到80年便被罗马人征服。
进一步了解
玛他提亚家族以“玛喀比”闻名于世。该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锤子”。据说玛喀比以锤子般的手段抗击敌人。玛喀比家族也通常被称为哈斯蒙尼家族,他们的故事是犹太哈努卡节(即光明节)的来源。
反抗罗马人
罗马人征服犹太人的哈斯蒙尼王国后,犹太人决心为争取自由而战。公元66年,在奋锐党人的领导下犹太人发动了起义。罗马人耗时四年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该起义导致了近百万犹太人牺牲。最后在一次持久而血腥的围攻后,罗马人于公元70年的夏天攻破耶路撒冷城墙,摧毁了犹太圣殿,此举被认为是罗马人对犹太人最具毁灭性的打击。圣殿宗教意义非凡,它的毁灭象征犹太人彻底丧失在该地区的政治权力。公元132年,西蒙·巴尔·科赫巴领导了另外一次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起义持续近三年。到罗马人最终平息这一最后的起义时,据估计该地区约50 %的犹太人口已遇难。大部分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被罗马当局逐出以色列地,罗马人在当地统治了将近800年。
词语解释
奋锐党人 奋锐党人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狂热者”。该术语指对某项事业表现出极大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人。在犹太史上,奋锐党人曾为争取犹太独立而同罗马帝国激烈抗争。
攀登马萨达要塞是振奋人心的。我目睹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一个古代文明。我见证了祖先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他们坚守价值以及生命的努力。在我心里,这段经历可以说明保障以色列安全的必要性。
——艾莉森,17岁
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
如今,当你听到有人说犹太人2000年来一直无家可归,他们的意思是从公元70年圣殿被毁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这期间犹太人没有国家。不过,虽然大部分犹太人被罗马人驱逐出去,但是犹太人在以色列地的存在却一直没有中断。
进一步了解
公元70年,耶路撒冷沦陷后,一群奋锐党人逃离耶路撒冷至死海附近的马萨达要塞,在这里抵抗罗马三年。最后眼看罗马人就要攻破防线,奋锐党首领以利亚撒·本·亚伊尔决定,相比被捕并卖为奴隶,960位犹太人不如集体殉难。尽管犹太教并不宽恕自杀,但直到今天马萨达仍然是一个重要象征,是以色列的旅游胜地。
挺过战败
尽管第一次犹太战争(公元66~70年)对于犹太人而言是一场灾难,但有一个重要事件帮助犹太人挺过了之后那没有自己宗教和政治中心的几百年。在罗马围攻耶路撒冷期间,一位重要的犹太拉比——约哈南·本·撒该预见犹太人会战败。他担心如果犹太人不能进入圣殿或耶路撒冷,有可能无法保持自己的信仰,或实行自我管理。他意识到犹太人需要一个致力于教育后代的学院。
然而,当时的本·撒该拉比被困在耶路撒冷城中。为了强迫所有犹太人支持起义,奋锐党人会杀死任何试图逃离耶路撒冷的人。据说,拉比想出了一个出城的办法。他的门徒宣称这位伟大的拉比因瘟疫辞世,并请求奋锐党领导人允许将拉比埋在城外,以防止可怕疾病的传播。奋锐党人同意了,于是本·撒该拉比被装在一口棺材里抬出城外,来到罗马将军维斯帕乡的营地。
词语解释
流散 流散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分散,可指犹太人被逐出以色列故土的历史时期,也可以用来描述所有海外犹太人的生活和海外犹太社团的境况。
本·撒该拉比从棺材中出来,对地位显赫的罗马首领说,他有一个预言和一个请求。拉比告诉维斯帕乡他将很快成为罗马皇帝,请求允许自己建立一所犹太学校。维斯帕乡表示只要预言应验,就答应他的请求。
进一步了解
公元132年爆发的第二次犹太战争结束后,罗马人将Judea(犹地亚)改名为Palaestina(巴利斯蒂娜)。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这是因为罗马人想减弱犹太人对以色列地的认同感。而最早使用术语Palestine(巴勒斯坦)的则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阿拉伯语Filastin衍生自拉丁语名称Palaestina,该词来源于一个已经灭绝的古代海洋民族——P'lishtim(腓力斯丁人)。现代学者根据埃及人的记载,将腓力斯丁人出现在黎凡特地区的时间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
本·撒该拉比的预言得到了应验。维斯帕乡果然当上了罗马皇帝。他兑现之前的承诺,允许本·撒该拉比在耶路撒冷北边一个叫贾布纳的小镇建立犹太学院。数百年里,该学院一直是犹太人的学习中心。本·撒该拉比的这一创举终结了犹太教对中央圣殿以及祭祀仪式的依赖,帮助犹太教挺过起义失败后的年代。最终,犹太会堂取代圣殿;祈祷代替祭祀礼仪;而对犹太律法和教育的重视则将原本一盘散沙的犹太社团凝聚在一起。尽管犹太人分散于世界各地(即处于所谓流散状态),但他们从未放弃对家园的责任。2000多年来,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梦想回归以色列故土,梦想重建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并在一天三次的祷告中、在每个犹太节日上诵读表达这一梦想的祈祷词。
以色列对我而言太重要了。它是唯一一处使我可以看得到、触摸得到并且感受得到民族历史的地方。
——杰西卡,32岁新泽西州海兰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