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对中国来说,日本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静思其因,无非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大”而“近”的缘故。
先说“大”。虽然中国古代曾有“日本蕞尔小国”之说,但若认真冷静观察,就会感到现在已不能简单地袭用这个说法了。从经济上看,尽管日本已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被称作“超级经济大国”,但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名列世界第三,海外纯资产则名列世界第一,可以说日本还是“经济大国”。截至2015年,日本已有22人获得诺贝尔奖,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在自然科学领域更名列世界第二。在军事实力上,有瑞士媒体评出日本名列世界第四,著名的英国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HIS)2015年初认为日本海军实力名列世界第二。如此看来,可以说日本至少当入“不小”之列。日本在较短时期里迅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至于“近”,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钓鱼岛与日本与那国岛仅相隔100多海里。坐飞机从中国首都北京到东京只需4个小时即可抵达,比去拉萨还要快。当然,“近邻”这一要素在两国关系上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种便于双方进行各种交流的“正能量”,也很可能因处置不当而成为“负能量”,譬如一方的核事故、沙尘暴等环境污染会殃及对方,更容易因领土等问题产生纷争甚至开启战端。当“近邻”双方实力相近时,这种“双刃剑”效果更会被进一步放大。这一点已为近现代中日关系史所证明。
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虽然也发生过几次战争,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和平共处甚至是友好相处的。在经历了70年前的那场惨祸之后,两国关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蜜月期”,那时日本是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最多的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亲近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近年来两国关系趋冷,但到2015年,中国仍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仍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东京是中国人的第三大出境旅游目的地,2015年有约500万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而同年日本在中国设有2.3万家企业,有13万日本人生活在中国,中国是日本侨民第二多的国家。毋庸讳言,目前两国在历史认识和领土问题上还存在着一时难以解决的纷争。正因如此,如何与日本这个近邻更好地相处下去,实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个美好愿望,的确是每个国人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对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有系统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本书就是以此为目标进行编撰的。
当然,准确把握一个国家并非易事,当年学界老前辈夏衍曾把日本称作“难解之谜”。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日本研究已经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和不菲的成绩。本书的作用则是在学界既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再谋新篇,力争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日本的全貌介绍给读者。
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创作团队成员当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又有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具体分工是:由韩铁英主持编写和审改全书书稿,并撰写了导言、第一章和第三章,改编增补了大事纪年。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撰写了第二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撰写了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卢昊博士撰写了第五章。同所副研究员张义素撰写了第六章和第七章。同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撰写了第八章。
本书的撰写吸收了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列国志出版中心张晓莉主任的热情帮助,在此谨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