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在中国西部的邻国中,有一个面积270多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约有1700公里共同边界的国家,它就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哈萨克斯坦”。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原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10月25日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1992年3月2日加入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从此,在国际舞台上不时可看到哈萨克斯坦的身影,听到哈萨克斯坦的声音。由于哈萨克斯坦独立时间不长,只有20多年的时间,加之独立后没有发生可引起媒体大书特书的事件,诸如塔吉克斯坦的内战,南斯拉夫的“科索沃问题”,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冲突等,因此,中国多数人对哈萨克斯坦并不很了解,尽管它在中国邻国中,从领土面积来看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印度的国家,在经济方面也是发展很快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是由“哈萨克”和“斯坦”两个词汇组成的。在突厥语中“哈萨克”是指“自由之民”, “斯坦”是指“国家”或“地方”,因此,两个词合成后就是指“自由之民生活的地方”或“哈萨克的国家”。说“哈萨克斯坦”是“哈萨克的国家”,并不是说,这只是哈萨克族人的国家,而是指生活在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上包括各族民众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小民族有130多个。目前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哈萨克族,其次是俄罗斯族。

哈萨克斯坦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该国闻名遐迩的自然资源当属有色金属和石油。里海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哈萨克斯坦是环里海的五个国家之一,“里海石油”理所当然有哈萨克斯坦一份,而且属于哈萨克斯坦的那一部分石油蕴藏量相当可观。

哈萨克斯坦地大物博,但人口却不众多。2014年,人口1700万左右。它的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28.3%,而人口却只有中国的0.13%。地多人少,加之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不过,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只是条件而已,经济发展还需要其他因素加以保证。今日哈萨克斯坦仍为发展中国家,算不上是发达国家,但它正在朝成为世界富国和地区强国的方向努力。该国独立后,为改变经济落后状态,尽快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已经做了而且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其间有成绩,也有教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哈萨克斯坦是个充满希望的国家。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友好往来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曾将两国联系在一起。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中国很快予以承认,两国迅速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20多年来,中哈关系一直很好。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创始国之一。中哈两国已经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良好的国家关系不仅表现在高层互访不断,也表现在民间往来频繁。近年来前往哈萨克斯坦访问的各种团组、探亲访友的民众和从事经贸活动的商人越来越多。两国经贸也迅速发展,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贸易额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排在俄罗斯之后。中国正在推进的惠及世界多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来的,受到哈萨克斯坦的欢迎。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开展密切合作的国家。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很希望能有一本详细介绍哈萨克斯坦各方面情况的著作。可是,迄今为止,除在一些介绍独联体国家的综合性辞书中谈到哈萨克斯坦外,中国出版的全面介绍哈萨克斯坦的著作并不多,单独成书介绍的更少。新疆人民出版社曾于1993年出版过一本由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编写的《哈萨克斯坦概况》。由于此书是在苏联刚解体时出版的,其内容多数是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的情况,其中有些内容后来变化很大,已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大型系列丛书《列国志》中包括笔者编著的《哈萨克斯坦》,该书的第一版已于2004年出版。10多年过去了,哈萨克斯坦的国情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一版的内容难以满足今日的需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因而邀请笔者对其进行修订。希望再版的《哈萨克斯坦》能在中哈合作深入开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一点作用。

本书资料主要取自哈萨克斯坦本国报刊和书籍,也参考了国内出版物和其他国家的有关资料。在资料选用上,笔者尽量采用权威机构的材料,力求准确、及时、可靠。在内容上,笔者基本上遵循《列国志》体例规范,做到翔实、全面,同时根据哈萨克斯坦的具体国情进行适当增减。笔者长期从事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事务的研究,相信能够为读者提供一本有价值的普及性读物。本书写作过程中也遇到资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有关哈萨克斯坦当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资料。正是由于资料不足,本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略显薄弱,特别是新内容较少。

本书第四章第二节中“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部分参考了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王沛同志主编的《中亚五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和刘燕平同志著《哈萨克斯坦》(《各国地矿概要》丛书之一,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1994年印)。本书还参考和引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吴宏伟研究员、张宁副研究员、包毅副研究员的有关资料,这里特表谢意。

本书的写作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领导和该所中亚研究室全体同志的支持。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也为本书提供了有关资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列国志》编辑室也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这里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