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影视创作论:基于中美比较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主旋律创作引领价值观

一部伟大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深深地影响一个时代。这样的主旋律创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以前不少观众误以为主旋律创作就是说教或宣传,对其敬而远之。观众的这种“偏见”,自新世纪以来,正逐渐有了很大改观。广大人民群众开始逐渐接受新时代催生的“新主旋律作品”。

所谓主旋律创作,是指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而进行的影视创作。主旋律创作的投资主体通常具有政府官方背景,观众主体主要是事业单位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目的是唤起爱国情感,弘扬社会正气,凝聚民族情感。

特定年代需要特定内容和形式的主旋律作品。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脱离时代、地域、民族三个坐标,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即使对于爱恨,也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主旋律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我国主旋律创作经历了教育人民、感化人民、影响人民三个阶段,从直接表现、间接表现到含蓄表现,从重视主题、故事到人物塑造的转变,意识形态显露程度越来越低,但价值观引导、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正气、歌颂真善美的作用却没有降低。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主旋律作品主要体现为革命战争题材作品、政治题材作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主旋律电影有《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地道战》等,这些作品对团结人民、巩固阶级斗争果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代表性的主旋律电影有《开国大典》《大决战》《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国歌》等,电视剧作品有《长征》《鲁迅》《四世同堂》《渴望》《林海雪原》等。

主旋律创作是一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思潮,投资者、制片方大多具有官方背景,弘扬民族美德、激发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引导价值观是其主要宗旨。主旋律题材通常较为宏大,非常适合拍摄大片,因此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商业投资涉足主旋律创作领域,在注重激发爱国情怀的同时,越来越具有商业大片的视觉震撼效果,表现方式也越来越接“地气”,产生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主旋律作品和商业作品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因为主题具有多元性,而追求视听震撼又是所有影视作品的内在要求。

从广义上讲,一切表达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凝聚民族情感、激发爱国之情的作品都可以看作主旋律创作,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主旋律创作,例如美国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空战英豪》《血战钢锯岭》等,科幻电影如《独立日》《变形金刚》,灾难电影如《天地大冲撞》《地心毁灭》等同样也能激发美国人民的民族团结和爱国热情。美国在影视作品中精心营造各种视听震撼效果,让观众主动购票去愉快地接受这种爱国情怀,并通过各种电影主题的服装、玩具、公园、博物馆等进一步发挥电影娱乐和主旋律的宣传效应。

随着我国影视产品的丰富和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在新世纪初期,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已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例如“抗日神剧”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但过于表面肤浅的表达,难以获得观众的深层次共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主旋律作品”应运而生。所谓“新主旋律作品”,是指更含蓄地表现价值观引导,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投资较大,明星较多,突出视听震撼,将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结合得较好的主旋律作品。

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代表作有《湄公河行动》《战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唐山大地震》《风声》《铁人》等;主旋律电视剧代表作有《潜伏》《解放》《亮剑》《士兵突击》《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的名义》等;纪录片代表作有《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大国重器》《跨越中国制造》《超级工程》《长征》《一带一路》等。

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整体呈现出“叫好又叫座”的发展态势,电影票房收入显著增长,尤其是《湄公河行动》取得了票房过10亿的好成绩,《战狼2》更是横空出世打破了我国多项票房纪录;主旋律电视剧如《潜伏》《亮剑》《人民的名义》引发收视狂潮,成为一时热门话题;主旋律纪录片反映了中国各领域的时代发展进程,彰显大国风范,激发了民族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