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孩子赢,你就输了:一位海归妈妈的欧式教育心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他们认为这样是学习

玩着学

在和语言老师薇拉学习了两个学期后,苏宝接受了一次教育机构的专门测试,并且通过了考试。苏宝的荷兰语水平已经可以和同学、老师无障碍地交流,在书写等方面也达到了无障碍的要求。我们都感到轻松了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的“语言关”算是“通关”了。苏宝在学校的学习走上了正轨。

随着苏宝的适应与融入,我也在观察小学生们如何学习这方面有了一些心得,进一步了解到了这里的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先说一下小学生们的上学与放学时间:早上八点二十分上课,下午三点十分放学。中午基本是在学校吃饭,可自己带饭,也可吃学校餐厅的饭菜。这样的上学时间安排带给大家的感受是什么呢?是不是很轻松?而更轻松的,还是放学后的大把时间。

很遗憾这里没有教学观摩课一类的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了解,只能听苏宝的介绍了。课堂上老师的要求不一,有的老师严格一些,有的老师宽松点儿,但都不像国内课堂那么严肃,老师也特别注意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所以一堂课看似松散,但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走神、不专心的情况很少,一些练习随堂做,随堂核对,对出错率高的部分,老师会重点讲解,尽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效率。

而学校之外的时间,孩子们就是玩。

苏宝每天放学回来有两个经典动作:甩下书包,冲向冰箱。然后便趴在餐桌上边吃边看书。看的书,无非是漫画或她从流动图书馆借来的书。有时候,也会看电视。

最初的一段时间,她看一本叫作《Suske en Wiske》的漫画。看得专注入迷,看得痴痴笑笑。书是从夏洛特那儿借来的。她告诉我这本漫画书非常好看,故事里有个叫Lambik的人,十分有意思,他只有六根头发,最讨厌别人说他秃。

看来书是看得懂的。我也支持她多看些书,可是,每天都看这些“闲”书我又有些担心,我希望她多看看与课堂知识有关的书。毕竟眼下的困难还是存在的,虽说语言上已经符合“毕业”的要求,但是和母语的程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跟班上的同学们比起来,要追赶的距离还是有的。

开始我能忍着不说什么,可是,《Suske en Wiske》这套漫画到底有多少本啊?夏洛特又买了多少本啊?苏宝是没完没了地看啊!每一次听到她无所顾忌地大笑,我都会充满忧愁地看她一眼。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说:“苏宝啊,把今天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再复习复习好吗?”

“我都会了。”

“做点儿题吧。”

“老师没留作业,你让我做什么?”

“老师不留作业我留。”

“不行!你不能剥夺我的权利。”

“你有什么权利?”

“自由的权利,自己安排时间的权利。”

我气结,无可奈何,想用眼神对苏宝施加暴力,而她根本不看我。

苏宝每天放学回家,课本是不带回来的。最初我十分不解,看着她每天大把的时间不用来做“正事”心里就着急。

苏仲宇安慰我:“只要苏宝在看书就行了,这里的小学生每天也学不了太多东西,在学校完全能消化的。”

可是他这样一说我更是慌神了。那时候,我和国内的朋友,以及苏宝国内同学的家长还有联系,这几个苏宝曾经的同窗,一到周末就去上补习班、兴趣班,为了拔尖、提名次在辛苦付出,再看看身边的苏宝,看闲书、看电视、玩,我怎能不着急呢?

那一段时间,我的心里充满了矛盾。不想让教育带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想只为了升学就遏制孩子的天性,不想就此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不想她成为只会学习考试的机器……我们带着她出国,可是现在她自由了,轻松了,我又禁不住心中恐慌,我怕长此下去,苏宝会被“耽误”。

苏仲宇为此问我:“什么叫被耽误?你希望你女儿怎么样?拯救人类?开发火星?成为一个最最重要的大人物,地球离了她不转?”

这话虽惹我生气,但我静下来细想也不是没有道理,我的心里稍稍放松了一些。而最终让我心里变得坦然的是苏宝的表现。本来是想说让我改变的是苏宝的成绩,可是她做过的检测很少写成绩,我只能看准确率。数学的答题纸出错率逐渐减少,直到基本没有错误;荷兰语的答题纸同样,错误在减少,写的内容从开始的两三句话,到后面越写越长……

再看苏宝,一如既往地“吊儿郎当”,我的兴趣一下子从只关注苏宝一个人的成绩转移到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好奇。我始终没有看到我期盼的、也是我头脑中认可的认真学习的状态。苏宝不刻苦,其他的孩子也一样,为什么这种轻轻松松玩出来的学习效果这么好呢?

这样学会了游泳

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小学生们还有两科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必修课”,就是游泳和骑自行车。而这两项正是苏宝的盲点,该怎么让她学会?

因为小时候的一次可怕经历,我对水产生了恐惧,也就没想过让苏宝学游泳的事。到了这里后,第一次见克里斯蒂老师,她就提到了游泳的事,要我们给苏宝准备一个游泳包,学生们每星期都有一次游泳课,从不间断。

我一听说还要学游泳,本能地开始抵触。

“苏宝不能上游泳课。”

“为什么?”

“她不会游泳,而且,游泳是很危险的。”

“不会才需要学啊。我保证不会有任何危险。”

可是……我琢磨着说辞。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学游泳,对苏宝来说,会不会游泳又有什么关系?克里斯蒂老师说:“游泳是一项技能,掌握了这项技能是很有好处的,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带来乐趣,必要时还可以挽救生命。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之一,必须要学的。”

我带着郁闷回了家。到家才想起来,“游泳包”是怎么回事?又给老师打了电话才弄明白,游泳包和体育包差不多,是用来放泳衣、泳镜和救生用品的,是很简单的一个抽带小包。

让苏宝学游泳,我是有些不情愿的。游泳不过是一种技能,掌握与否不影响什么。加之以前也听到一些朋友讲过自己的孩子学游泳的过程,有一次听说一个小孩儿不敢下水,被教练不分青红皂白地扔进游泳池……那时候我就想,这样的举动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一辈子也不能摆脱。

但是这是学校的要求,不止圣彼得学校,所有的小学都这样,这是他们类似教学大纲的东西里规定的。每逢苏宝有游泳课的日子,我心里就忐忑不安。

学游泳,因为具有危险性,被我看成了大事。但是没想到苏宝学游泳,也是玩着就学会了。

第一次游泳课回来后,苏宝说大家换好衣服,老师帮她把“小翅膀”(一种儿童用的救生设备)戴在胳膊上,领着她去了一片浅水区,其他同学跟着另一个老师在她旁边的地方游泳,他们要游够多少米,苏宝也没听清。基本上一节课她都是在水里玩,玩得挺开心。

就这么上了四五次游泳课后,一个周三的下午,苏宝放学后把家校联系册拿给我。

“老师让你看看这个。”

我翻开一看,在当天的记录中,老师写了一句话:Super今天游泳课上游了20米。

“小宝,你会游泳了?!”我简直不敢相信。

“嘿嘿,今天老师给我讲解完该怎么游后,我就推着那块板子向前走,边走边想着老师的话,然后也不知怎么就游了起来。下一次我要游得更远!”

我特别高兴,不过还是很严肃地告诉苏宝:“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许到深水区去。”

“放心,老师不许任何同学去深水区。都隔离起来的,我们想去也去不了。”

就这么容易地学会了游泳?我回味了一晚上,一直觉得不可思议。

我很高兴,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克里斯蒂老师表示了感谢。那一次克里斯蒂老师第一次纠正了我的教育观念,她说:“你在水中遇到过危险并不意味着别人也会遇到危险,不能因为你的原因就剥夺了孩子的一些权利。很多事情,在安全有保证的条件下,应该让孩子多多去尝试。还有,不能过分呵护孩子,要锻炼、指导她,让她体验更多,学到更多的技能和常识。”

也有过不去的“坎儿”

游泳轻轻松松学会了,可学骑自行车就没这么容易了。

初来这个小城生活,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城里的人们是如此热衷骑自行车!原以为国外人人开车,骑自行车是很落后的行为,来到这里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一到这个城市,就发现骑自行车的人很多,不止是年轻人,满头白发的老人骑自行车的身影也时时出现。

城里的道路也规划出了专门的自行车车道,远离机动车车道,非常安全。这座城市是个大学城,不同的学院分散坐落在小城的各个地方,自行车便成了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走在街上随时可见骑着自行车青春洋溢的身影,飞奔在上课、下课的路上。他们给这个古老的小城带来了青春的活力。

很多家庭都备有两种自行车,一种是普通的自行车,用于平时上班或购物时骑;另一种是公路自行车,用于假期长途骑行健身。

见多了,习以为常。可还是觉得骑自行车是私人行为,愿意骑便骑,不愿意骑就不骑。

直到苏宝入学后,我们才知道,骑自行车也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每隔一段时间,整个班级就会被带到指定的运动场或一个宽阔的地方骑自行车,可偏偏苏宝不会骑自行车。

国内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对自行车比较陌生了。一方面上学有私家车接送,坐公交、地铁也便利了许多;另一方面,我们的道路安全没有保障,骑自行车对一个孩子来说的确很不安全。

我们从没打算让苏宝学骑自行车,正因为如此,有一天放学苏宝哭着回来了。

孩子需要骑自行车这件事老师没有事先跟我们提过,因为这里的孩子从小就骑自行车,小小年纪便被家长带着骑车上路,老师便默认了苏宝也是会骑的。

看着苏宝哭,我不以为意。我告诉苏宝,不会就不会,别的同学去骑车你就做别的好了。

“不行的,他们从一个地方骑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就直接回学校了,我怎么办?”

克里斯蒂老师跟我道歉,说她事先没有了解到苏宝的情况。她希望苏宝平时能够在家练一练,上课的时候她也会关照苏宝。

既然这样那就学吧,我觉得没什么,学骑自行车比学游泳容易多了。

第二天,苏仲宇买来了适合苏宝这个年龄的自行车,从此我每天又多了一项任务——教苏宝骑自行车。放学后的时间,就是我们练车的时间;家附近的那块空地,就成了我们练习的场地。空地上浅浅地覆盖着一层青草。草地的对面,是环城公路。

我原以为练习上一两个星期就可以了,可怎么也没想到苏宝胆子那么小。我给她扶着,她便能蹬几下,我的手一放开她就停下。

这样学了一个多星期,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有点儿着急,跟苏仲宇抱怨:“这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真强啊!你说她怎么就这么胆小呢。没想到学个自行车会这么难!想当年我学车就用了两个下午,那还是二八自行车!”

苏仲宇说:“顺其自然吧,这孩子一向缺乏运动细胞,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还是每天教她骑自行车,只是越教越灰心,苏宝也一样,总是没有进步,她自己也没多少兴趣学了。

“小宝啊,你不用怕,你看车这么小,即使摔能把你摔怎样呢?”我真是陪她练得有些不耐烦了。

“你说得轻巧,谁挨摔谁疼。”苏宝神经高度紧张,紧紧抓着车把歪歪扭扭地蹬着。

“唉,你勇敢点,你看很多比你小的孩子都学会了,而且骑得特别好,你也一定没问题,一定能学会的。”我耐着性子鼓励她。

然而,依旧进步甚微。我真想放弃了,只不过忍着没说出那句话。

苏宝不会骑自行车的事,警察都知道。

当地有一条法律,父母不可以将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所以只要不是上学时间,我无论外出干什么都必须要带上苏宝。这样也好,我可以带着苏宝到外面多看看,多了解。逛街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方式。我带她常去的地方就是超市、面包房,以及步行街的各种商店。

每次需要买东西的时候,苏宝都是主力。我把购物清单交给她,然后就跟着她走。选商品,询问店员都以她为主。起初苏宝胆小不敢开口,但我非常坚决地告诉她:“你不开口就什么东西也买不到。”苏宝是在一种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开口的,慢慢习惯了,也就自然了,不用我督促,有问题她主动去找店员。

有一天购完物回家的路上,苏宝忽然朝着马路对面喊了一声:“嘿,迪克!”

我循声看过去,对面一位警察正在朝苏宝招手,不光招手,他还三步并作两步地过了马路来到苏宝面前。

“嘿,Super,会不会骑自行车了?”

哪壶不开提哪壶,原本兴头上的苏宝顿时萎靡了。

警察哈哈笑着,说:“你要多练习,勇敢点!”说罢道了再见,回到马路的对面。

我诧异不已,苏宝怎么认识警察?警察还知道她不会骑自行车?

苏宝说:“这个警察曾带我们班学习过几次啊。”

怎么警察也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了?

学习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这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小学生们要学的内容十分广泛,课本是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规范也是一定要学的,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应有素质。

因此,警察常常走进学校,给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带他们参观警察局,或是带着他们走到大街上,学习交通规则。

“每次外出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是他和老师带着我们。”苏宝说着似是又想起了当时的情形,便愁容满面,“骑自行车好难啊,我是永远学不会了。”

除了学自行车,苏宝做什么都不怕,而且什么都做得很像样。虽然早知道学校里十分重视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可是有一天苏宝放学回家拿回来一辆木头做的卡车的时候,还是让我好一阵惊喜。

“妈妈,看看我的成果。”

我十分喜欢这辆精致的卡车。“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嗯,除了圆圆的车轱辘是老师给的,其他都是我做的。每个同学都是独立完成的。我们先画出卡车的图纸,然后测量尺寸,在木板上画出需要的尺寸,然后用锯子锯出合适的木板,然后组装。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用到好多材料呢!钉子、螺丝、木板、锯子,还有胶,这些是老师给的。我们做得都很开心。对了,我之前还做了一个小书架,就在教室后面摆着呢。”

“好,好。”我举着木头卡车喜滋滋地端详着,“把它放到书架上展示吧,对了,要不要刷漆?”

“不要,原木颜色的才好。”

“那好,依你。”

苏仲宇回家后,这件作品又被郑重其事地介绍了一番,苏仲宇仔仔细细地看着:“别说,还真不简单。好啊,我们家出了一个小木匠。小宝啊,这么复杂的东西都能做,怎么就学不会骑自行车呢?”

随后每隔一段时间,苏宝就会把学校里做好的各种手工成果带回家。香皂、浴液、相框等等。

后来有一天,我回家时发现一盘烤好的饼干,苏宝笑说是犒劳我的,苏仲宇发誓说他绝没有帮忙,都是苏宝一个人完成的。毫无疑问,这也是从学校里学来的。

饼干闻着挺香,吃起来酥脆,甜度也刚刚好,学校真是不错,把做饭的技能也教给了孩子,让我们家长少了一些后顾之忧。遇到假期,苏宝很有兴致将一些时间消磨在厨房里,烤饼干,或者蛋糕,我也常常用苏宝做的饼干、蛋糕招待下午来家里聊天喝茶的朋友们。我去别人家里,也会尝到那家孩子的手艺,不必惊奇,每家孩子都会几手。我们这些妈妈曾开玩笑:“这下好了,假如哪天不在家,孩子们也饿不着了。”

出国后常常感叹外国人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小到家里花花草草的侍弄,大到房屋装修,都可以自己动手搞定。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国外的人工费太贵,不得不自己做,可是即便是想省钱,也得自己会做呀!人家就是什么都会,这是普遍现象。认识的一个朋友家里装修,就是夫妇两个人利用下班时间或假期来做的,水路改造、电路改造、墙壁贴瓷砖、屋顶刷漆、铺地板等等,都是自己做,做出来的活儿也漂亮,令我赞叹不已。原来人家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训练了。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苏宝上到五年级的时候,终于每天有作业了!

在这之前,每天放学见到苏宝,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作业,条件反射一样,自己想想都觉得可笑。有时候还是要问问,有时候,我就忍着不问,如果有的话,苏宝自然会写。那阵子作业快成我的心病了。

虽然家庭作业量很少,苏宝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可是每天见到苏宝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摊开作业本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心里说不出地踏实。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暗暗摇头,我受到的教育对我影响太深了,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我还是很难“潇洒”起来。

苏宝每天傍晚半个小时的作业时间结束后,就和以往一样,专心于她的各种课外读物。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意识里那个隐藏了一段时日的不满足,又渐渐苏醒了,这份不满足是什么呢?

“我说苏宝,作业写完了要检查一遍啊。要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苏宝说不用,写作业的时候很认真了,不会有问题。

我有点儿不甘心,想起我们上学时老师、家长的叮咛,我希望苏宝也那么做,作业做完要检查,甚至,我愿意帮苏宝检查作业。

说得多了,苏宝不耐烦。“你不要总是这么唠叨个没完,作业的事你不要管,也不用你来检查,你只管每天给我做饭让我吃饱就行了,我知道怎么学习。”

我被噎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瞪大了眼睛看着苏宝。那个曾经胆小、怯生生的小女孩,如今翅膀硬了?

我向苏仲宇发牢骚:“这个没良心的小孩!现在就嫌我唠叨了,可怜我一片良苦用心啊!”

苏仲宇大笑,我也笑了,这个时候我心里也有着些许无奈,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好的学习习惯,似乎不太行得通,但我并不真的伤心,毕竟苏宝在进步着。

苏宝学得很好,包括五年级开始学习的法语、拉丁语,虽然多加了这两门全新的语言,可她每天看“闲书”的时间一点儿也没有减少。

我在国内时也听说过“快乐教学”,苏宝在这里上了两年学后,我是真的体会出了这快乐教学的含义。不论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放松是最好的状态,没有压力,没有过多的功利意识,反倒更能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课堂上的氛围也是轻松的,每个孩子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权利,没有条条框框,没有规定出来的一步一步的标准答案,这让孩子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自由活跃的状态。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心情是快乐的,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孩子对书本都有着或深或浅的感情,也就不太可能出现毕业后烧书、撕卷子这类近乎发泄愤恨的行为。

除了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孩子们玩耍与看书的时间,也是学习。

先说玩耍,孩子们之间的游戏。

苏宝课余时间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不少,彼此间经常互相串门玩。一方面这边的假期多,另一方面我很鼓励苏宝这样做。家里只有苏宝一个孩子,我希望她能学会和其他人相处。父母的说教很多在孩子听来是空洞的,而且,作为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总会不经意地有“谦让”“迁就”的成分,而她和其他同龄孩子在一起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会让她学到更多,更有利于她的成长。

苏宝和小伙伴们的这种关系,让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我们那时候的孩子,比现在的孩子乐趣多多了。我们没有上不完的辅导班、特长班,放学后也是自由玩耍的时间,经常是三两个好友玩在一起,你家,我家,他家……有时在一起写作业,有时玩一些小孩子的游戏,好像在学校相处了一天仍然不够。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回忆起来,心头都充满快乐,想起儿时的玩伴,也是满腔深情。

我希望苏宝也能体会到这份快乐,拥有这份快乐的回忆。

再说看书。老师鼓励孩子们多看书,看书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针对某一段时间,老师会给孩子们开列一个书单,数量不等,或三本,或五本。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读完,有时候也以此作为一次考试。孩子们通过读书,熟悉作者,熟悉书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却不用说出我们上学时标准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老师把握的是大的方向。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是在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也培养了人们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应该是伴随一生的习惯,它浸透在生活的每一天。

神秘的笔记本

苏宝有一个曾经让我担忧了好几天的杏色笔记本。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杏色笔记本的出现和读书有关。既然和读书有关,为什么会让我担忧呢?

当我第一次发现这个笔记本时,我很是好奇。我不记得给苏宝买过这样的笔记本,笔记本看上去非常高档。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苏宝遮遮掩掩的行为。

这个笔记本第一次在我眼前出现时,苏宝正在摆弄它。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在干什么呢?”

她大概没觉察出我来到了她的房间,慌忙藏起了本子。本来我并没太在意,她这样一藏,我反倒更好奇。

“给我看看。”

苏宝坚决不肯。

我想了想,也没有强迫她。可是这个笔记本却让我浮想联翩。

第二天苏宝上学后,我在她的房间里没有找到那个笔记本。肯定是带去了学校。我坐下来发呆。“难道是早恋?可是她只有十岁,也太早了啊。可是除此之外,她又有什么要对我保密的呢?”

苏仲宇的话更是让我心惊肉跳。“这边的孩子成熟得早,有男女朋友也不稀奇,课堂上都已经进行过性教育了。”

他看我真的紧张了,又劝我先不要胡思乱想,说直接找苏宝问清楚就好了。

可是这一天我一个人在家,止不住地胡思乱想,苏宝真的早恋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以前还真的想过,毕竟有了孩子,谁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我是个习惯未雨绸缪的人。当时我想真的有一天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会陪着她度过这段时期。这种感情是值得尊重的,是纯美动人的,这最初的感情是最圣洁的,此后的人生中,恐怕再也难有这样的感情了。

这是当初的想法,很美好,可无法减轻我今天的不安。还是按苏仲宇说的,开门见山问清楚吧。

晚上我来到苏宝的房间,发现那个笔记本就压在两本小说的下面。我坐在她身边,指了指那个笔记本,说:“那个笔记本挺漂亮的,可是怎么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给你买过这个本子的。”

“那不是我的,你不要管了。”

“不行,我必须管,这是我的责任。你也必须告诉我实话。”

“那是夏洛特的。”

是夏洛特的!那就和早恋没关系了!

“夏洛特的笔记本为什么在你这里?”

“我不能说。”

“不行,我今天一定要知道这个笔记本是怎么回事。”

苏宝见我态度坚决,不得不说了实话。原来世上本无事,是我庸人自扰了。

她和夏洛特都是小书虫,平时书看得多了,忍不住自己也要动手写一写,于是两个人便商量了要做这么一件事。

“我们俩在写故事,每人写一段,等我们的故事写完了就拿去出版。”苏宝说。

“这是好事啊!你为什么拿着这个笔记本又收又藏的?”

“我们商量好了不告诉爸爸妈妈,不告诉任何人,是想给你们一个惊喜。”

我彻底地放了心。不仅如此,我难掩心中的喜悦。“你已经给我一个惊喜了。能给我看看你们写的东西吗?”

苏宝不太愿意。在我的执意请求下,她勉强答应只允许我看一小会儿。

我如蒙大赦一般,带着无比的好奇迅速翻开了那个笔记本。

但是……

映入眼帘的那些龙飞凤舞的手写体一下子难住了我,我们学英文时写的字母和她们的手写体还是有点儿区别的。

我努力辨认着,可还是看得不太懂,隐约觉得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电影院的故事。我和苏宝几乎同时接触荷兰语,可苏宝比我学得快,学得好。

我不甘心,还想再看出些眉目,却被苏宝叫停了。

“好了好了,你不要再看了。我和夏洛特都说好了不给别人看的。”

“好,好,不看了,不看了。”

苏宝拿走了她的笔记本。

不过,我还是有些不理解。

“苏宝,你现在的语言水平可以写故事了?写出来真的有人会给你们出版?”

“你不相信我?”

“不是,我只是觉得……”

我还没讲完苏宝就哼了一声。“我当然能写,夏洛特也会帮我修改的。”

“好好,妈妈没有不相信你,妈妈也很高兴,你的语言掌握得这么快,这是好事。写吧,我支持你,不管能不能出版。”

我真的感到心满意足,为苏宝的进步。虽然我一直都没有看到我希望看到的学习过程,而结果却如此令人满意。我情不自禁又想起了那句话:放松是最好的学习状态。这句话是谁说的?薇拉老师?克里斯蒂老师?或许她们都说过。

这大概就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了。

苏宝也曾说喜欢这里,因为学习没有压力。

孩子们每天都轻轻松松,可学到的知识一点儿也不少:课本上的、社会上的、生活中的。

不动笔墨也读书

苏宝的进步有目共睹。回顾苏宝这一段上学的过程,我总结有这样几处细节与我们的教育方法不一样。

之前提到过,放学后学生们的课本不带回家,致使我们强调的课后学习的那些要求,诸如复习、预习等无法进行。课本虽然不带回家,但是学期初家长和孩子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买一些包装纸,给所有科目的课本包上书皮,保持课本的干净整洁。这种情况到了五年级有所改变。五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中有那么两三天课本是带回家的,这时候学生们开始有少量的作业。

我还记得第一次听苏宝说今天有作业时的惊与喜,呵呵。

苏宝放学回来后照例是先找了吃的,然后坐在餐桌旁,打开了书包。

“妈妈,今天有作业。”

“啊?有作业了?真有作业啊!”看着苏宝确实在作业本上写着,那一刻我无比高兴,惹得苏宝十分不满,说:“你早就希望这样了。”

“对,那当然。你说学生不写作业算怎么回事!”

苏宝写作业,我心里自然是欢喜得不得了,在一旁翻看她的课本。打开一本,再打开一本,越看越疑惑:“苏宝,这是你一直用的课本吗?”

“是啊,怎么了?”

怎么了?里面干干净净,与新拿到手的课本的区别仅在于书页上翻看过的折痕,而且也是浅浅的。这课本是怎么用的?课是怎么听的?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的教诲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在书上写画的学生会被老师认为懒。再看看这课本,干干净净。笔记呢?重点呢?

“苏宝,你听课的时候不画下老师讲的重点吗?”

“老师讲的记在脑子里或另一个笔记本里,书上是不能写画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这个年级学完后还要把课本留给后面的同学啊。”

我这才知道,小学生的课本是循环使用的,保护好课本是大家的责任。

当语言不再成为苏宝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时,曾发生这样一段插曲。我们当初选择圣彼得学校只是因为学校离家近,其他都没有考虑。这时候,一些朋友就建议我们转学,建议我们把苏宝转到在这个小城里久负盛名的一所学校去。那所学校曾经是辉煌一时的女子学校,目前虽然已经男女同校,但因为过去的光环,仍让很多中国家长趋之若鹜,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所学校。现在苏宝已经不存在语言障碍了,就应该离开名不见经传的圣彼得学校,而且圣彼得学校有不少其他族裔的学生,例如非洲裔、南美洲裔和亚洲裔的学生。

我觉得这么做有过河拆桥之嫌,苏宝之所以语言进步这么快,全赖于圣彼得学校有专门的语言辅导老师,而其他学校没有。我毫不犹豫否定了这项提议,但是也还是想听听苏宝的意见,假如苏宝在这个学校里并不开心……

“为什么你要让我转学?我不走,这个学校里有薇拉老师,有夏洛特,我不走。”

对,我们不走!这里有着苏宝成长的足迹,有老师们为她付出的心血,有她失意的泪水和进步的喜悦,有太多值得珍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