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受,在大连方言中是指痛快、爽、舒服的意思。比如很受、血受,都是指很痛快、很爽、很舒服的意思。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等需求。大连人所说的“受”主要是指在这一层面所产生的一种极致享受。此处的受,不是指奢华顶极的物质享受,而是指寻常百姓屋檐之下的人间烟火。
前些年,外地人会在一些大连老菜馆的门脸上发现一行红色大字:猪肉炖粉条,血受!这就是咱大连风格的广告词,将咱大连人的豪爽粗犷说得明明白白。由一个“受”字,我们会回忆起很多大连特色。猪肉炖粉条算一个,东北乱炖也算一个,还有各式的生猛海鲜。说起咱的猪肉炖粉条,我想起了中华名小吃宜宾燃面。此面原名叫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一个“燃”字用得特别漂亮,特别有灵气。而我们直来直去一个“炖”字,有时还加个“乱”字,成为“乱炖”。“东北乱炖”的手法很粗犷,比如土豆要切成菱形块,所有的叶菜都要用手撕,不准刀切。手撕与刀切,在口感上不会有太大差别,不过手撕更显东北饮食的原始风貌。百度百科里,关于燃面的风味特色有这样一段文字:
清晨的宜宾是宁静而祥和的。当初升的太阳在天边露脸的时候,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之中。然而,大街小巷面馆里的伙计们可不能偷懒睡觉,他们早早起来,打扫店铺卫生,用大铁锅烧开水,准备葱、芽菜、花生米等佐料,好迎接第一批顾客的到来……在宜宾,你随便走进哪家面馆,都能尝到地道的燃面,保证好吃得让你舌头打结。
这里的“舌头打结”换成大连式表达,就是“受”的意思。
咱们的猪肉炖粉条、东北乱炖在百度里并无这种详细记载。这些年,大连人“血受”的口福都发生在别处的美食上,这多少是有些遗憾的,也是值得原谅的。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有机会有消费能力品尝各种美食,过去人们总是羞于张扬对食物的过度热情,“好吃”总是与“懒做”联系在一起。而今,当美食成为一种文化,成为热爱生活的一种佐证,人们开始追逐美食谈论美食,有空还时常在博客里写写美食文章,探究美食背后的风俗与文化。有些小有文采、热爱美食的家庭主妇,就是因为在博客里晒美食、写美食,居然成长为地道的美食专栏作家。如今,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感召之下,各城又纷纷推出自己的“舌尖文丛”。
精致小资的南方美食吃起来,吃的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情调,老大连人的口福还是在其貌不扬的“乱炖”之中。过去有一句话说“猪肉炖粉条,可劲儿造(大连方言,吃的意思)吧!”在那个年代能可劲儿造猪肉炖粉条的,可不是一般人家的日子。如今,我们是以怀旧之情来吃猪肉炖粉条,它依然是寻常人家冬季里的一道营养菜,只不过我们不再可劲儿造了。有些时候,我们感觉吃不出来过去那种血受的滋味,是食材不纯正不绿色了?还是我们的味蕾消受过太多人间美味变得钝感了?说不清楚,很多血受的滋味泊在记忆中央,想在现实中重温一回,很难。
“受”字也可用来表达某种精神上的享受,比如看过去的大连足球比赛很受,比如大连的啤酒节很受等等。这里说一说咱大连的啤酒节。
大连是一个节日繁多的城市,城市创造了节日,节日反哺了城市。在众多城市节日当中,啤酒节真正是咱老百姓的节日。如果说啤酒节是一部燃情大片,那么,这个大片里有两个主角,男主角是啤酒,女主角是大连海鲜。啤酒搭档海鲜据说容易引起痛风,却是大连人难以抗拒的、百吃不厌的“血受”口福。大海边,星空下,已经听不见近在身畔的阵阵涛声,人们在啤酒大棚里开怀畅饮尽情狂欢,只见酒花四溅,倾城飘香……啤酒节在夏季举办,很多大连家庭会在此季接待来连旅游的外地亲友,自然要将体验大连啤酒节纳入接待方案中。于是便有了某位以严谨端庄而著称的大嫂跳上酒桌舞了一曲的佳话流传出来……大连啤酒节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太受了!
“受”是一种幸福感,是一种幸福指数。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如果人们能在方方面面感到很“受”,那么这座城市是真正宜居的,是可以繁衍生息托付终身的。中国的“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60以上、80以下的城市,称为“较宜居城市”。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60以下的城市,称为“宜居预警城市”。考量一下,你所居住的城市,是一座“很受”的城市吗?